GIS技术在老城区管道定位方面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技术在老城区管道定位方面的应用
摘要: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粗略介绍一种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管道定位的装置原理,从而提供管道空
间地理信息,降低老城区管网管理工作难度。
关键词:GIS技术;地理信息;老城区管网;管网定位
1.GI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1 GIS的由来
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首次提出这一术语的是加拿大测量学
家R.F.Tomlison,他是全球地理信息系统的创造者。
随着这一技术的提出,很多
研究机构逐渐出现并对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如美国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美国城市与区域系统协会(URISA)、城市信息系统跨机构委员会(IAAC)等。
[1] 1.2 国内GIS技术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了第一个GIS研究室,这是我国踏入GIS技术领域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GIS技术的开端。
随后,我国在理论的探索中逐渐优化硬件设施,并开发出相关软件。
迅猛的
进步使得相关产业逐步涌现,如MapGIS(武汉奥发公司)、SuperMap(北京超
图公司)、Citystar(北京大学)、Geogtar(武汉吉奥公司)、方正智绘(北大方正)等。
[2]
1.3 GIS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涉及的应用领域
比较广泛,包括国土的管理、预测灾害、水利水电、商业金融、农林牧业等等。
其主要的应用领域有环保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等。
如今最为常见的为车载定位导航系统,GIS技术将定位
信息即地理经、纬度与电子地图相相结合,使地图和移动目标位置同步显示在车
载台的屏幕上,直观地向用户展示了道路实时地理信息和车辆定位服务。
随着全球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加速,专家们认为大数据与GIS的融合有助于空
间信息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简化空间大数据的发现,提升地理智慧。
大数据
在GIS未来的发展中极其重要并将成为热潮,两者的结合正在改善着传统的地理
研究与分析方法。
[3]
如今,大数据GIS平台已经初步成型,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实现体系化、框架化,并提高其易用性,包括桌面、移动端和Web端App可以面向终端用户,实现开箱即用。
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的发展,需要持续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
包括Linux和Hadoop、Spark等Apache技术栈开发、测试、实施、设计、运维、
支持高级人才,加强宣传、培训和技术支持能力建设。
[4]
2.GIS在老城区管道定位的应用
2.1老城区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为了解决老旧管网渗水量居高不下的问题,防止因渗漏引起其他此生灾害,或是
解决因管网区域内人口增加引起的供水不足和水压下降的现实,扩大供水范围,
增加供水量并提高水压,当前我国各个城市配套的管网设施被多次改进完善。
在
大部分老城区,其排水管网错综复杂,在多次更新后,信息有较大改动,且建造
时的管网纸质档案保存不全,部分丢失或破损,甚至没有及时准确的更新,导致
管网地理位置的不确定,这无疑会提高管网施工的难度。
尤其是庞大的排水管网
系统,其快速的更新将使得管理工作难度愈发困难。
除此之外,老城区排水管网埋于地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维修、护理、
检测时无法了解周围的状况,使得维护施工过程中有极大的可能性损坏其他管网,造成更大的损失。
纸质档案所反映的信息不如当今计算机直观,且不易修改,在
查询对照时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利用GIS技术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依托计算机来分析
管网的相关数据,使管网信息化将极大降低管网管理工作难度,缓解和改善老城
区排水系统的管理问题。
[5]
2.2 管网地理位置信息化的功能实现
管网地理位置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数据库,有了数据库才能对
管网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的数据可由纸质地图、电子地图
获得,但从地图中获得的数据是不足以进行准确分析的,还需要一定实测数据,
人工实测具有一定风险,发明排水管网检测机器人或装置可安全精确的解决这一
问题。
ArcGIS是一款将数据库与软件网络等相结合的强大软件,可用于数据的分析
处理,其空间分析、储存等功能适合复杂的地下排水管网管线,能为市政管理部
门提供较好的问题解决方法。
将GIS软件与机器人相结合,让机器人成为载体,
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测。
[6]
实测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与在地图和工程图纸中得到的数据相结合,将排
水管网中各项信息直观地显示出来,并且可实现实时更新、永久保存、方便查询
等优于纸质档案的功能。
2.3 一种GIS管道定位的装置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高新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其凭借集成计算机图形和数据
库技术的特点,逐步被用于存储以及处理空间信息等方面。
为了利用GIS技术实
现排水管网系统的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和强大的分析能力,需要管网检测装置来获
取实测数据。
相比于管材、管径、充满度等数据的检测,管道走向的信息采集较为简单,
可以借助于水流检测。
如同成熟后从树上掉入海水的椰子,漂浮于海面顺水流动。
单一定位功能的装置利用这可以减少大部分能量消耗。
通过控制装置的体积、材
质密度等,让装置悬浮于排水管中污水的上方。
装置主体为ArcGIS定位系统,此外还有供电装置、防水轻型外壳、气囊、计
算机信号接收端。
供电装置采用质轻、耐用、储能密度较高的锂电池,为GIS定位系统运行提
供足够能量,保证管道定位过程的能量供应。
外壳主要目的是保护内部装置,防止渗水后装置损坏。
外壳设计为纺锤形,
减少了装置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也避免了排水管网中的沉积物将装置卡住,保证
装置顺利地顺水流动。
气囊置于装置中心,保持重心,有稳定的作用。
气囊使得装置平均密度偏小,能够悬浮在水管上端,减小了与管底沉积物接触的概率,避免了沉陷在淤泥中的
情况。
计算机信号接收端接收来自GIS定位系统的数据,即获取排水管网的空间数据,主要为地理经纬度(坐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电子地图相结合,
将管道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供用户了解管道走向,具体坐标等信息,形成可视化
视图,使排水管网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被了解,解决老城区管网维护管理中地理信
息不明确的困难,实现管道信息化。
装置的主要构成粗略图如图1,其中各个部分为1:防水轻型外壳2:GIS定
位系统3:气囊/空腔4:供电装置5:计算机信号接收端。
运行大致流程如图2 图1:二维剖面图(工作场景)图2:运行流程图
3.结语
本文粗略讲述了GIS的发展,主要表明了老城区管网存在的问题,以及将GIS
技术应用于管网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种结合GIS定位管道的单一功能装置,使得实测数据的获取无需人员下井作业,保证了人员安全。
将管道信息以可视化
视图的形式呈现,更加直观的被了解,从而解决老城区管网维护管理中地理信息
不明确的困难,实现管道信息化。
但其功能单一,仅有定位功能,管道信息化的
实现还需要其他有关数据的检测,这种功能更为全面的装置或是机器人有待我们
进一步研究发明。
参考文献:
【1】黄杏元等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南,刘仁义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0.
【3】人民网:大数据时代 GIS迎发展风口
(/n1/2017/0828/c1004-29499755.html)【4】IT技术之家:IT技术进展与GIS发展展望-2018
(https:///a65186540614057XXXX9/)
【5】施汉昌,李激,陈立,邱勇,刘艳臣,文湘华,何仁杰,赵冬泉,温沁雪.太湖流域
城镇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J].给水排水,2012,48(10):19-22.
【6】池建等编著. 精通ArcGIS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2.
作者简介:
李大琳(1998-),女,本科,研究方向:水处理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48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