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24.1.24
翻开浩瀚的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先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璀璨无比的华夏文化,让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展厅,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她的精神内涵。
第一展厅:文化溯源
【展板一:前言】(8分)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镌刻了文化创新发展的记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chè(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水平,切实增加责任感使命感,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必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zhāng( )显更加夺目的光彩。
1.(1)给加点字注音:承载( ) 镌刻( ) (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贯chè( ) zhāng显( )(2分)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2分)
(4)划横线句子的主干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老的文化遗产必将zhāng显光彩
B.文化遗产必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
C.文化遗产zhāng显更加夺目的光彩
D.文化遗产zhāng显光彩
【展板二:诗文里的文化遗产】(12分)
2.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绚烂的瑰宝,可以带领我们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感受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思与风骨。
(9分)
春行钱塘湖岸边,白居易陶醉于“(1) ,(2) ”莺歌燕舞之美景;轻舟短棹游颍州西湖,欧阳修痴迷“(3) ,隐隐笙歌处处随”的美好情境;驾舟郊游,李清照沉醉于“争渡,争渡,(4) ”的喜悦。
面对被排挤的苦闷,边陲“大漠孤烟直,(5) ”壮阔雄奇的景象,足以令王维摆脱孤独、悲伤之情;秋菊绕篱,陶渊明沉浸于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6) 。
”朔风凛凛,刘桢以松之高洁自勉:“岂不罹凝寒 (7) 。
”边关战场上,李贺心中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凌云壮志震撼人心:“(8) ,(9) 。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
B.《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都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书信,都表达了政治失意的苦闷和漂泊的孤独之情。
C.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展板三:节日里的文化遗产】(8分)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
观念。
4.阅读下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不超过20个字)(2分)
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决议的通过,将赋予这一传统佳节更多世界性,推动春节丰富文化内涵的广泛传播,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5.展板上展出了一组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对联,小文和小华就“对联反映的节日”问题展开了讨论。
(3分)
对联A:想银河邈邈,昨日牵牛思织女;看眉月盈盈,今宵玉露会金风。
对联B:烟雨蒙蒙,满目杏花含玉泪;青山隐隐,一溪春水寄哀思。
小文:对联A写的七夕节。
对联里牛郎织女的传说,由“银河邈邈”,可见相思之情;而“眉月盈盈”,运用比喻表现相聚之喜悦,且化用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境。
小华:对联B写的是。
对联里
6.为了让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时代气息、文化元素,使其焕发全新魅力,展厅现征求创意作品。
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3分)示例:中秋节,网络平台借助直播技术,实时呈现多地皓月升空的过程,并进行音诗画等创意表演,让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一起赏月抒怀、畅游文海,于方寸之间展现过节“新姿态”。
【展板四:名著里的文化遗产】(10分)
7.我们选择以“星河璀璨”为展板主题,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推荐一位人物呈现在展板上,并撰写人物解说词,包含姓名、相关事例和人物性格品质。
(4分)
示例: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彭德怀。
他是一个率真的人,他有一件私人物品,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布做的,每次穿上,他都开心得不行;他还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作为红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办公条件非常简朴,同士兵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
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8.(1)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
作者反对在实验室解剖昆虫,体现了他注重作品的文学性而不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讲到世界史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是由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原名张遂)发起并领导完成的。
C.《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飞向太空港》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刻画航天人形象。
它以实地采访资料为支撑,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
(2)小文从《昆虫记》中摘录了一段文字,你认为下列哪一段是出自《昆虫记》的文字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3分)
【甲】
胸部具翅两对、足三对;前胸细长,前足粗大,其股节和胫节有刺,
用以捕捉害虫。
【乙】
身体轻盈,淡绿的体色,长长的翅膀像纱罗一样,它看起来甚至不乏优雅呢!没有张开来像剪刀一样的凶狠的大颚,小嘴尖尖。
前足腿节像个扁平的梭子,内侧有两行钢锯。
第二展厅:文史钩沉
【展板一:魅力古诗】(5分)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时经过建德江而写。
9.请发挥想象,描述第三、四两句的画面。
(2分)
10.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愁” (3分)
【展板二:多彩古文】(14分)
【甲】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①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②中,长沙区曲③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④,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
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
”曲依其言。
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吴均《续齐谐记》)
是日竞渡采杂药。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
州将及士人⑤悉临水而观之。
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谭麟《〈荆楚岁时记>注译》)
【注】①汨罗:江名,湘江支流。
②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
③区(ōu)曲:人名。
④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官名。
屈原曾任此职,此处指屈原。
⑤士人:古代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谓曲曰() (2)蛟龙所惮( )
(3)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4)斯又东吴之俗( )
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2分)
是日竞渡采杂药
13.翻译句子。
(4分)
(1)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2)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
14.甲乙两文记载的内容有何异同。
(4分)
第三展厅:人文对话
展厅里正在播出一档电视纪录片。
(11分)
据考古发现,中国是茶的故乡,至少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
在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最初的“吃茶”,而在周朝时期,饮茶的雏形逐渐形成。
到了三国时期之前,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食材,被称为“茶粥”。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茶经》是由唐代文人陆羽所著,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系统地阐述了茶叶的种类、采摘、制作方法和饮用的方法。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茶文化进入了兴盛时期,饮茶的习惯迅速在民间普及,甚至影响到宫廷。
宋朝是中国茶文化的另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茶的生产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茶的种类和产地逐渐增加,茶文化在社会上流行,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继续发展和普及,茶馆成为文人雅士聚集交流的地方,茶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逐渐成熟和完善。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即为“礼仪之邦”,素喜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斟茶礼、持杯礼、座次礼、奉茶礼、叩指礼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华传统礼仪规范。
在茶会、茶宴方面,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便将“客坐设茶”作为普遍的待客之礼,可见以茶待客的礼仪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为全国性的礼俗。
例如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借茶描述了“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的离别前的深深留念等等。
(摘编自《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以茶敬客、以荼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放眼东西方世界,“君有咖啡吾有茶”,以茶为媒,可以互通有无,促进文明互鉴。
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基本上就两种,均来自中国:一种是Tea,来自中国方言的闽南话,另一种是茶chaaya,来自中国官话。
中国茶和茶文化全面“出海”,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是茶文化故乡的地位。
这张有着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名片”成为中国连接世界新型贸易的桥梁,也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生动见证。
(摘编自《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12期)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的“茶仙”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叶的种类、采摘、制作方法和饮用的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是中华茶文化初步形成的标志。
B.斟茶礼、持杯礼、座次礼、奉茶礼、叩指礼等一套完整的饮茶礼仪,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规范。
C.以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为例,证明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为全国性的礼俗。
D.茶与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它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促进中国与世界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6.扬扬家里来了客人,爸爸想用酒来招待他们,扬扬觉得用茶招待比较好,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助扬扬劝说爸爸。
(4分)
17.扬州绿扬春茶是“茶中新贵”,为了推广它,绿杨春茶有限公司决定在茶叶包装盒上全面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撰
写一段文字。
(不少于50字)(4分)
展厅里展示了一篇写生活记忆的文章。
(19分)
那些年,我的家面朝荷花
怡然
(1)记得小时候的新家,内藏“后门”,屋后别有洞天,是我们的特别福利。
(2)打开这扇“后门”,阳光像瀑布一样,哗的一下,涌进屋子;粉荷碧叶不由分说地映进眼帘,风摇垂柳,飘过阵阵清香;一条鱼倏然跃出水面,哗的一声,没入水中。
(3)荷塘边有棵大榆树,撑开的树荫让门前一片阴凉。
父亲在大榆树下的荷塘岸边,搭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泥板,母亲常在那儿洗衣洗菜,那儿也成了我们戏水玩耍的乐园。
坐在板边,双脚没入水中一动不动,一群小鱼儿便会大摇大摆地游过来,绕着几双小脚丫嬉戏。
我们突然抬脚踢水,它们又都吓得四散奔逃。
(4)水泥板更是成了小外甥田田的“餐厅”。
一岁多的田田,吃饭最为淘气。
他并不乐意被人喂饭,总是东躲西藏。
无奈,老妈心生一计,抱田田到水泥板旁边,将筷子水中一指,说给鱼吃。
紧接着,老妈用筷子做捞鱼状,快速夹起饭菜,送到田田嘴边,说好大的鱼,田田快吃。
田田乐得咯咯笑,立马乖乖张开小嘴。
池塘里的小鱼、荷花、莲藕、荷叶都成了田田的下饭菜。
(5)清澈的荷塘,鱼儿若隐若现,一群鸭,摇着红掌划拉着池水,悠游自在。
鱼儿们或摇头摆尾,或翻腾跳跃,仿佛同水鸭嬉戏,又仿佛
是自娱自乐。
(6)碧翠欲滴的荷叶,又好像在池塘搭起了一个舞台,晨曦、蜻蜓、青蛙、鸟儿,在舞台上,尽情地展露笑容。
绿荷丛中,荷花或粉红或粉白,或含苞待放,宛若披着轻纱的仙女,娇蕊凝珠,欲语还休。
(7)那时的夏夜特别美丽,满天繁星点点,蛙声一片,仿佛大合唱。
记得一个酷暑难耐的夜晚,我们在屋外乘凉。
(8)姐姐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喃喃自语:“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
(9)“哈哈,《荷塘月色》,我在收音机里听过。
”姐姐一听笑了,手指压嘴唇,眼睛望着已经迷糊的小妹,示意她小声点。
(10)风儿好像听到招呼,悄然而至,仿佛有一道电波,在叶子和花之间传送。
(11)父亲端着两杯水出来,将一杯水递给姐姐,说道:“我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荷花,我来考考你们,知道这荷花的下面是什么”
(12)“莲藕啊,我们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儿。
”
(13)姐姐眉头一扬:“‘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并根藕,这可是古人说的,汉乐府《青阳渡》呢。
”(14)“说莲藕,只说对了一半。
一半是莲藕,一半是淤泥。
你的那个古人说的,倒是可以再加一句‘莲藕白胖胖,出污泥不染’。
我们吃莲藕,吃到淤泥了吗没有,为啥,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啊。
”
(15)父亲转过脸望着荷塘,轻声道:“做人就要像莲藕的这个样子啊!”
(16)前些天,突然听到配乐的《江南》,仿佛被麻醉了一般,冬眠在
我记忆中的荷塘,下子苏醒。
那些往事,恍若一画卷,在眼前全部展开。
那一片碧翠,露出了尖尖角,蜻蜓闪着透亮的翼,在那片碧翠上轻舞飞扬。
袅娜的荷花,有羞涩含苞的,有欢快怒放的,渐变的粉红花瓣,包裹着嫩黄的花蕊,莲蓬骄傲地向着蓝天……
(17)时光荏苒,那个坐在池塘边的小田田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是,父亲不见荷花盛开,已有五年! (摘编自网络)
18.文章结尾说“那些往事,恍若一画卷,在眼前全部展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第4-15段所写的两件“往事”。
(4分)
(1)母亲在荷塘边的阴凉下劳作; (2)我们在荷塘边的水泥板上戏水玩耍;
(3) ; (4) 。
19.做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并做旁批。
(3分)
[语句]阳光像瀑布一样,哗的一下,涌进屋子。
【旁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并做旁批。
(3分)
[语句]绿荷丛中,荷花或粉红或粉白,或含苞待放,宛若披着轻纱的仙女,娇蕊凝珠,欲语还休。
【旁批】
20.第5自然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画面美,请参照示例作出阐释。
(4分)
示例:袅娜的荷花,有羞涩含苞的,有欢快怒放的,渐变的粉红花瓣,包裹着嫩黄的花蕊,莲蓬骄傲地向着蓝天……
画面阐释:荷茎的深绿,荷叶的嫩绿,花苞的娇红,花瓣的粉红,花
蕊的嫩黄,莲蓬的鲜绿,天空的湛蓝,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浓淡相宜的画面。
21.假如你是《散文选刊》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5分)
A.人间生灵
B.感悟抒怀
C.乡音乡情
D.社会百态
22.参观完以上展厅,你一定有所收获。
请你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想一想哪个除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请以《一个特别的除夕》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书写3分)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2024.1
1.(1)zài juān(2分) (2)彻彰(2分)
(3)“传承”和“保护”调换位置(2分) (4)D(2分)
2.(9分)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绿水逶迤④惊起一滩鸥鹭⑤长河落日圆⑥悠然见南山⑦松柏有本性⑧报君黄金台上意
⑨提携玉龙为君死
3.B(3分)
4.(2分)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春节作为联合国假日。
5.(3分)对联B写的是清明节,因为“杏花”“烟雨”表明季节在早春,“寄哀思”暗示这个节日主要为了缅怀先人,且对联意境化用杜牧的诗《清明》,所以可以看出是清明节。
6.(3分)示例:元宵节,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现代灯会,以电子烟
花代替传统烟花,轻触屏幕,指尖划出人人期待的“元宵绚烂”。
7.(4分)示例:贺龙。
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这体现了他谦虚、忠诚的性格特点。
他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大方节俭的性格特点。
他为了夺回战马又去攻打敌军,说明他性格急躁、英勇善战。
他仇视地主和士绅,善待俘虏,说明他爱憎分明同时守纪律,识大体。
(姓名1分,结合事例1分,人物品质2分。
)
8.(1)A(3分)
(2)(3分)乙文为法布尔的作品。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的语言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乙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将“翅膀”比作“纱罗”,把“前足腿节”比作“梭子”,“优雅”将螳螂人格化,把那些小生灵写得富有情感,令人喜爱。
而甲文只有科学性,没有趣味性及文学性。
9.(2分)傍晚时分,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沉;夜幕来临,清澈的江水映照一轮明月,月儿和人又那么相亲相近。
10.(3分)表达了作者羁旅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仕途失意之愁。
11.(4分)(1)谓:对……说,告诉;(2)惮:畏惧,害怕;(3)拯:救;(4)斯:这
12.(2分)是日/竞渡/采杂药
13.(4分)(1)(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
(得分点是
“贮”“祭”)
(2)州郡长官和有身份的人都到水边观看比赛。
(得分点是“悉”“临”)14.(4分)甲乙两文都记载了端午节日来自于五月五日屈原投江这件事。
但甲文记载的是包棕子纪念屈原这个端午习俗;而乙文记载的是赛龙舟这个端午习俗,不过关于这个习俗有两个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另一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参考译文]
甲: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楚国人都为他哀悼。
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
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
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
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常被蛟龙偷去吃了。
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
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
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泪罗江的遗风。
乙: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划船比赛,采摘各种各样的药草。
按语:五月初五日赛船,这个风俗是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哀怜他的去世,所以都用船只去搭救他。
比赛的船取它行驶轻快,称为“飞凫”(比赛的双方)一个自认为是水上兵车,一个自认为是水上骏马。
州郡长官和有身分的人都到水边观看比赛。
邯郸淳的《曹娥碑》记载:“五月五日(正是曹娥的父亲)迎接潮神伍子胥沿江而上,被水淹死的日子。
”这又是东吴的风俗,事情是说
的伍子胥,与屈原没有关系。
15.(3分)A
16.(4分)示例:爸爸,我建议你用茶招待客人。
因为咱们国家向来喜欢以茶待客,这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的;况且如果用酒招待客人,还可能喝多了伤害身体,爸爸,你说是不是啊
17.(4分)示例: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人一向喜以茶待客,自唐朝来,以茶待客已成为全国性的礼俗。
茶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连接世界新型贸易的桥梁。
18.(4分)老妈在水泥板上喂外甥吃饭;父亲借荷塘里的莲藕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19.(1)(3分)“涌”是大量出现的意思,此处化静为动,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照进屋子里的情形,极富动感。
(2)(3分)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荷花以人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颜色的荷花含苞待放的娇羞情态,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0.(4分)清澈的荷塘、浮游的群鸭,水里鱼儿或悠闲地游着,或顽皮地跃出水面,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富有生机的画面。
(画面内容2分,画面特点2分)
21.(5分)B.感悟抒怀。
(2分)文章记叙了作者童年新家屋后的荷塘及与之相关的美好时光,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蕴含着做人之道,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因此放在“感悟抒怀”的专辑里。
(3
分)(选A并阐述理由至多得3分。
选C、D答案不得分。
)22.(60分+书写3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