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茶陵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茶陵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茶陵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湖南省茶陵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百舸.(gě)寂寥.(liào) 彷.徨(páng)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颓圮.(pǐ) 芳菲.(fēi)青荇.(xìng)
C.浪遏.(è)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虔.诚(qián)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汉语拼音。

A项寥(liáo)此处考查的声调;C.溯(sù)容易和朔(shuò)混淆;D.箕(jī)误读下面的一半。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河畔暴燥云彩神采 B.斑斓寂寥诚恳火钵
C.苍茫蔚蓝惆怅笙萧 D.长篙寥廓漫塑篱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暴燥—暴躁;C.笙萧—笙箫;D.漫塑—漫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世界杯在巴西盛大揭幕,奇幻热辣且色彩斑斓的南美献上了独具风情的开幕演出,给观众带来了________的美.
②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________了.
③在全国文物收藏展览会上,各种不同级别的文物陈列在装饰一新的大厅里,________,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A.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B.应接不暇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C.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D.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辨析成语运用是否符合语境。

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都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①句的中心是“演出给观众带来了美”,观众看不过来,故应填“目不暇接”;②句主要说的是大学生村官的事务繁杂,应付不过来,所以应填“应接不暇”;③句主要强调的是“美好、珍贵的东西很多”,应填“琳琅满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公安厅要求各级公安局局长着力解决刑讯逼供、滥用警械、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随意扣押财物、巧立名目收取办案费.
B.中国气象局写过一份内部报告,向上级反映灰霾问题,一些环保专家也提过建议,但对这份报告和专家的建议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地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外,还有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在结尾加“等问题”B结构混乱,去掉“对”D句式杂糅,“之所以"或“的原因”删掉其一。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起楷书,人们必然想到颜真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颜体字诞生了。

①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和游移
②这种风格,缘于他以智慧和胆略对楷书的结体、用笔、力度都进行了改造
③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④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⑤另一方面,颜真卿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了新的艺术式样
⑥他的楷书刚劲端庄,气势雄伟
A.⑥②③①⑤④ B.③⑥②④①⑤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⑥①⑤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③既是总起句,又是连接上一句的过渡句,⑥说明颜真卿楷书总的特点,②详细解说颜体字风格形成的原因,④引出下一个内容,①⑤说明颜体字出现的原因。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
邓加荣
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

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

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以广泛地流传。

这正如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根据这个道理,反思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之所以缺少传诵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韵律.
在新诗刚刚兴起正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之时,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确提出诗必须有韵,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出好诗的说法。

他在给曹聚仁的信中说:“必谓依韵成章,束缚情性,不得自如,故厌而去之;则不知樵歌小曲,亦无不有韵者,此正触口而出,何尝自寻束缚耶?"
新诗的推出,不可否认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但是从它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反思来看,当时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在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从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种格式都是有韵有律的,这些韵律的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诗歌才得以流传。

而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在他们刚刚走出国门,初见外国诗歌,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
诗呢?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的人,则更是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自由体,就是分行的散文。

应当说,新诗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但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历史上,每种新的诗体出现,由《诗经》到《乐府》再到格律诗、词、曲,每一次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对。

他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 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鲁迅的话在“五四"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时是正确的;今天,在推进新诗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至于这形式、这韵律如何铸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锻铸与完善。

(选自《光明日报》)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和外国的诗歌都一样,流传得越是久远的诗歌越具有韵律严谨的特点,因为韵律严谨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

B.诗歌的基本要素是韵律,由于我国近代以来的诗歌不讲韵律,所以失去了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来好的作品。

C.新诗也要有韵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诗刚刚兴起并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时,就反对那种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好诗的说法。

D.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诗歌,诗要讲求韵律,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才流传得久远。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具有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推出的新诗,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B.“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是倡导新诗的先驱慎思不足得出的认识,这样他们在打破千百年的格律诗的束缚之时,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C.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初见外国诗歌,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就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

D.虽然已经历经近百年,但新诗至今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新诗的探索还要继续推进.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章太炎认为“樵歌小曲"不是没有韵律,只是这些民间小调无须刻意讲求韵律,“自寻束缚”,韵律已是触口而出。

B.中国诗歌的韵律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从《诗经》到元曲,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C.对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体诗歌的错误理解,或是因为刚出国,未能谙熟外语中的语音规律,或是因为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
D.“只要顺口就好”是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的正确观点,在今天,这个观点在推进新诗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答案】
6.B
7.C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我国近代以来的诗歌不讲韵律”错,偷换概念。

文本中并没有提到我国近代以来的诗歌的情况,也没有讲到我国近代诗歌失去了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来好的作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原文“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原文有“会不会”,所以C项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原文“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所以“只要顺口就好”不能概括鲁迅在文中的核心观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共.其乏困共:供给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10.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行李
..之往来
C.若舍郑以为
..于君
..东道主 D.若亡郑而有益
12.对“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C.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5分)
【答案】
9.C
10.B
11.D
12.C
13.(1)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平时要多注意积累。

C项中厌,通“餍”,满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
③是结构助词“的";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A项中的“东道主”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汉语中指请客的主人;B项中“行李”指出使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现代汉语中是“认为”;D项中“有益"古今义均指有好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得分点。

得分点:(1)厌:同“餍"满足;肆:扩张;阙:侵损;两个“封",
第一个是动词,使……成为边界,第二个是名词,边界还得主要句式,“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厌”。

(2)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假字,通“智”,明智;易:代替;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四、诗歌鉴赏和默写(1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的“独”“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
(1)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惆怅。

(意思对即可)
(2)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解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康桥的美在树、在水,更在康河泛舟里体现,展现徐志摩寻梦康河的句子是:“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遏,漫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过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

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

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

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

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

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

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

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

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

”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而来,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

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

……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汲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

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986年2月16.下列对评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自己深为感动。

B.《我爱这土地》一诗,诗人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唱者经历了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C.《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对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

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
E.诗人将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既表明了诗人对大堰河感情的深厚,又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有利于直接抒情。

17.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简要概括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

(6分)
18.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6分)
19.作者在这篇评传的最后写道:“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8分)
【答案】
16.CD
17.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

(意思对即可。

语言不简练可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