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1:第7课 诗三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诗三首
Ⅰ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何以.
解忧 B .慨当以.慷 C .不用,则以.
纸帖之 D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答案 B
解析 B 项无实际意义。
A 、C 、D 三项均为介词,靠;用;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
乐也 B.⎩⎪⎨⎪⎧ 一去.三十年日始出时去.
人近 C.⎩⎪⎨⎪⎧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
故乡 D.⎩⎪⎨⎪⎧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会当凌绝.顶 答案 A
解析 A 项均为动词,弹奏。
B 项动词,离开/动词,距离。
C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动词,回,返回。
D 项动词,断绝/副词,极。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乌鹊南.
飞 B .榆柳荫.后檐 C .鼓.
瑟吹笙 D .天下归.
心 答案 D
解析 D 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A 、B 、C 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
A 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
B 项是名词作动词,遮蔽。
C 项是名词作动词,弹奏。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
B.误落尘网中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D.开荒南野际
答案A
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省略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
..
..而离居B.人生几何
C.忧伤
..墟里烟
..以终老D.依依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B项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D项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6.下列对《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当时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短歌行》中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
答案D
解析“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错,应该是“希望天下贤士归服自己”。
7.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答案A
解析“用‘羁鸟’和‘池鱼’对比……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
应是
诗人用“羁鸟”和“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
B.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衣服的交领。
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阡陌: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D.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人们称为“山水诗人”。
答案D
解析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人”。
9.请根据《涉江采芙蓉》中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艰难跋涉的旅人,停伫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乡,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
10.翻译下列句子。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多少!
(2)只是为了您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
(3)久在官场里(的我啊),(而今)又能返回田园生活(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需要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Ⅱ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追源课本
抒情性是诗歌的主要特点,诗歌的抒情手法多种多样。
《涉江采芙蓉》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抒发思念爱人的忧伤;《短歌行》则大量运用比喻、引用的手法,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归园田居(其一)》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是《考试大纲》中古诗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中的一项内容。
对接高考
常见抒情手法阐释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等。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而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抒情方式。
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情本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不直接写,只好借助描写与这“情”有相似或相关的景、物、人、事。
因此,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人)抒情等。
常见抒情手法的主要设题方式有:
直接提问,即题干明确要求回答抒情方式(方法),如:
(1)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
(2)该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时,除了要答出所用手法外,还要根据题干要求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作答。
一般而言,题干中都会要求进行“说明”“简析”,那么,答题时需要完成以下两步:第一,对所用手法进行分析;
第二,点出所要抒发的情感。
间接提问,即题干用语多带有“如何抒情”“抒发什么感情”等语。
这类问法较为普遍,难度较大。
因为针对它的回答,不只是答出抒情方法,还需要从写作内容和层次的梳理、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完整而准确地表述这两个要点(如何抒情、抒发什么感情)。
另外,在回答抒情方法时,角度也较宽泛,不要局限于几种常用的抒情方法,还需要综合考虑选材、语言、意境等方面。
常见抒情手法的解题方法:
1.结合诗题、作者、主题、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抓意象)
3.根据诗中景物展开联想,勾勒诗中所展现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
4.把自己融入意境之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第二步: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第三步: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案模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即时对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这两句在写作角度上与前面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主人公不能与自己的爱人相守相聚的痛苦。
前一句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写,后一句则从未来生活的角度来写,在情感表达上为直接抒情,和前面的间接抒情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赏心亭①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
②玉树:《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
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
(亦可分析“空”“压”“来”“入”等字的炼字之妙)
(2)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
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福州横山阁
李弥逊[注]
百迭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
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
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
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
注李弥逊(1089—1153),连江(今属福建)人。
曾任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一系列地方官。
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
此词是作者归隐后登览横山阁有感抒怀。
3.此词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情绪,同时又流露出屡受排斥、被迫退隐,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和愤慨。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建康
仲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
江烟晚翠开。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
黯愁怀。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4.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典故:化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
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
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秋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