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解读 颜李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解读颜李学派
颜李学派
颜李学派,是清代初期思想领域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术流派,因该派的创始人为清初北方著名学者颜元与李塨,故得名。
颜李学派标帜“实学”,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与清初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学相对立,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被称为:“颜李之学数十年,海内之士靡然成风。
”(《秦关稿序》)颜李学派的主要思想特征大致有这几个方面:
一、批评宋明理学的空疏,崇尚实学。
颜元早年学过神仙导引,信奉过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
三十四岁时,他的养祖母病故,于是熹《家礼》服丧,疏食少饮,几乎病饿致死,这使他对理学产生了怀疑。
从此,颜元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学术宗旨,力斥宋儒静坐读书、存心养性之学(参见本书“颜元”条)。
他提出,程朱是与孔孟对立的,所以“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
他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申明尧、舜、周、孔三事、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道,大旨明道不在诗书章句,学不在颖悟诵读,而在期如孔门博文约礼,身实学之,
身实习之,终身不解者”(《存学编》卷一)。
所谓“六府”,即水、火、金、木、土、谷;“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即孝、友、时、姻、会、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颜元特别强调学习“六艺”以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等生产、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表明了他的“实学”是以“实用”为宗旨的,他说“我夫子学教专在六艺,务期实用”(《存学编》卷三)。
李塨继承了颜元的这一思想,批评宋明儒者专为“无用”之学,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有益于世道,倡导亲身习行践履。
他与颜元一样,强调学者要能干济实事,有用于世,致力于“礼乐兵农之学,水火工虞之业”。
颜元的另一个重要弟子王源,字昆绳,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也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不实,主张学校培养学生,要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习学者,造就实用人才。
二、反对宋明理学家所说的“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盛赞孟子的“性善论”。
颜元认为,天下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无气之理”,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
他认为只有气质之性,才是人性。
他赞同孟子确定人性本善,是有功于万世。
强调理、气、性、形不二;指出人的恶行是由后天的“引蔽习染”而导致的结果。
并提出性、情、才三者相统一的人性论。
李塨认为“气外无理”,
主张理气不可分,提出“理在事中”,还进一步发扬颜元注重实际知识的思想,认为“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恕谷先生年谱》卷二),指出理学家空谈“致虚守寂”之害是宋、明亡国的原因,认为“不行不可谓真知”。
三、效法三代,力主复古。
颜元主张恢复井田、封建、学校的“王道”政治,又提出以“垦荒、均田、兴水利”七字富天下;以“人皆兵、官皆将”六字强天下;以“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九字安天下。
这些主张都表明他的政治思想是崇古的,而他之所以批评程朱理学的空疏,在颜元看来那是他们违背了儒学重六德、六行、六艺之道的精神,远离了经世致用的“真儒学”。
李塨不但认为只要“以天下之农,分天下之田”,就能使“四方上下之食皆足”,而且还强调“考古证今”。
然而在是否应回到“封建”制问题上,李塨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他在《存治编·书后》一文中说:“惟封建以为不必复古。
因封建之旧而封建,无变乱;今因郡县之旧而封建,启纷扰。
”这就是说,当时改郡县为封建是一种“复古”,它将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对此,李塨、颜元师徒之间“商榷者数年”,最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同属于颜李学派的还有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恽皋闻和程廷祚。
恽皋闻,名
鹤生,江苏武进人。
曾仰慕颜李的学问,前去蠡县拜访颜元。
这时颜元早已去世,于是他从李塨处求取颜元的著作,进行认真地研究,自称是颜元的私淑弟子。
他与李塨往复切磋学问,深得颜元思想的精粹,李塨曾称赞他说:“颜先生之道南也!”。
程廷祚,名默、石开,字启生,号绵庄,晚年又自号青溪居士,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
他继承了颜元、李塨的关于“气”的思想,认为“自天地而下,一气而已”;批评程朱理学家的先有理后有气,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的思想;肯定颜、李关于人性即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人性之善源于阴阳二气之善。
他是当时传播颜李学派思想最为著名的学者。
清代乾嘉之际,考据学兴起,汉学研究成为学界的主流,颜李之学已不为学者所注目,他们的著作大都散佚。
直到清同治八年(1869),浙江德清学者戴望首次汇辑《颜氏学记》,公开表彰颜李学派,颜李学派的学术思想,也再度成为近代学界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