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以艰苦奋斗为荣_以骄奢淫逸为耻_谈新时期的艰苦奋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 2007年第7期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谈新时期的艰苦奋斗
邢增銮
(广东白云学院 广州 510450)
[提 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秽为耻”再一次强调了艰苦奋斗的应然
性,然而在少数人的观念中却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艰苦奋斗没有必要了,表现在行为上大吃大喝,铺张
浪费,安于现状,坐享其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文作者从新
时期艰苦奋斗的内涵、必要性、认识的误区、提高的途径等几个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旨在呼唤全民都
来坚持艰苦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一份力量。

[关键词]艰苦奋斗 内涵 必要性 认识误区 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7]7—0094—03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了包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1]在内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次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更应该坚持艰苦奋斗,那么新时期艰苦奋斗的内涵如何理解,艰苦奋斗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就艰苦奋斗的相关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就其本质意义上讲,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核心是“奋斗”,是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拼搏进取。

就一般意义而言,艰苦奋斗包含着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物质方面讲,艰苦奋斗要求人们的消费要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的经济水平相适用,它倡导的是勤俭节约,珍惜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从精神方面讲,艰苦奋斗是指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坚忍不拔。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行为品质。

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学习上表现为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在工作上表现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在个人得失上表现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

[2]
同时艰苦奋斗的内涵又具有与时俱进的一面,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社会愈发展,内容就越丰富,含义也就越深刻。

革命战争时期,不仅要在极其贫乏的物质条件下生存,而且还要战胜时刻威胁自己生命的强大敌人,我党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就是那个时代培育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表现为“战天斗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我党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就是其具体内容;在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艰苦奋斗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
94·
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
(一)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艰苦奋斗著称于世。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历史。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兴业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浪推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是中国人民的传世格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众多志士仁人的座右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等古代传说,无一不表达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浩大工程,则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

(二)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刻,1949年3月我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郑重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纪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论,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两个务必”精神,均阐述了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指明了方向。

正是因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取得了大庆油田会战“两弹一星”、航天载人飞船的顺利回收等一系列历史辉煌成就,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艰苦创业的英雄楷模,这无一不贯穿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艰苦奋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物质财富在急剧增长,但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我们正处在艰苦创业、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发展乃为当今第一大任务。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才有中国的未来美好前景。

要完成这一历史性飞跃,必然需要我们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方能缓解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扩大再生产。

那种坐享其成,希望天上掉馅饼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也是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相悖的。

国家要富强和谐社会要建成,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而要发展生产力,要在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和谐,没有苦干、实干的精神是不行的,没有艰辛的努力和拼搏是不行的。

因而,艰苦奋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艰苦奋斗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有力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封建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侵蚀到了党内,一些党员禁不住各种诱惑,掉进了金钱和物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致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国家的廉政建设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解决它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六十年七十年。

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4]
(五)艰苦奋斗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相互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构成威胁,其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较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主要资源都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我们不能再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重污染来换取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
(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加强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
艰苦奋斗要求人们首先必须付出、奉献、牺
·
95
·
牲。

这种付出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时甚至需要以生命为代价。

不愿艰苦奋斗的人说到底是不愿付出,害怕牺牲。

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真正懂得,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和成本的。

只有追求事业、实现目标而付出、奉献、牺牲才是最值得最光荣的,使艰苦奋斗成为人们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二)加强国情教育,树立崇高理想
我们的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一点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小国。

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

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

”我国虽然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基本达到了小康,GDP 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几十年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全国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面临着国际国内强大的压力和挑战。

建立和谐社会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决不能贪图安逸,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追求享乐。

所以必须通过国情教育,激发起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树立起为国为民而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

(三)营造浓厚的艰苦奋斗的氛围,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良好社会环境
艰苦奋斗精神的坚持和发扬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形成全社会尊重、赞扬、传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一心为民的人和事,要鄙视、反对、遏制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一心为己的人和事。

我们的镜头不仅要对准高楼大厦、舞会宴席,更要对准刻苦攻关的科技工作者,对准那些在边远、贫困山区的劳动者;我们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洋房别墅,更应描写反映时代精神的人们,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氛围。

[2]
四、澄清“艰苦奋斗”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艰苦奋斗“过时论”
有些人认为艰苦奋斗是经济困难时期和战争年代诞生的一种精神,现在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对艰苦奋斗内涵的一种表象化理解,是把艰苦奋斗精神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历史范畴,这是完全错误的。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二)艰苦奋斗“僵化论”
有些人对艰苦奋斗的内涵缺乏正确理解,用僵化的观点看待艰苦奋斗,只讲艰苦,不讲消费,把合理消费也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我们一贯主张该花则花,该用则用,特别是在一些外交场合更不应该僵化的理解艰苦奋斗。

(三)艰苦奋斗“影响论”
有些人认为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不符,会影响到生产与消费。

艰苦奋斗历来不反对个人的正当消费,不反对正常的物质享受。

它反对的是铺张浪费,反对的是享乐主义。

在任何情况下,浪费都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消极损耗,是对社会进步的损害;而不顾自身实际,一味追求个人享受的享乐主义只会使人丧失志气,成为社会的累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
[2]蒋义丹.加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J].青年探索,2002,(6).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1376-1377.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责任编辑:嘉惠)
·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