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二外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 命题时间:2016年1月15日)
试卷Ι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列条件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D.地球自转方向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冷热不均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3.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台湾岛 D.马里亚纳海沟
4.影响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地形
5.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6.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7.在地质历史上,第二次全球性的生物大规模灭绝发生在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末期
当人们把目光还停留在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时,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自1954年以来,在我国每过10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便下降约2%。

目前我国大地的光照比50年前平均减弱了10%。

于是提出与温室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右图回答8~9题。

8.与“地球变黑”有关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为减缓全球变暖,人类倡导低碳经济和 低碳生活,可以使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读右图,判断回答10~14题: 10.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 台风登陆属于其中哪个
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
11.若箭头表示东亚夏季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表示的是太平洋 C.①气流表示东南季风 D.②气流的性质温暖湿润 12.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比乙地高,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甲是赤道低压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太阳
大气上界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面 地
① ②
③ ④ 甲 乙
① ② ③④丙

30° 30° 60°
甲 乙 丙 丁 13.若箭头表示大洋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大洋环流在南半球中低纬海区 B.此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③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D.④洋流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
14.若此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丙代表岩浆岩 B.①代表冷却凝固作用
B.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D.④代表变质作用
2012年6月,因连降暴雨,我国东南某地发生了如图下所示的灾害。

读图完成15~16题。

15.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图示的灾害属于 A.地质地貌灾害 B.生物灾害 C.气象灾害 D.海洋灾害
16.导致此次灾害发生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作用 B.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搬运作用
右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盛行西风带
18.该日,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此时,地中海地区 A.受甲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B.受乙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C.受丙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D.受丁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2013年1月5日,温州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和历史上的今天天气信息,见下表,据表回答20~22天气 日期
平均温度 8℃ 1951~2009年 最高温度 21 ℃ 2000年1月5日 最低温度 -2.1 ℃ 1971年1月5日 最大雨量
31.9 mm
1992年1月5日 今天最低温度:1~3℃,最高温度:5~7℃,夜里到明天阴有时有雨或雨夹雪。

明天早晨最低温度:0~2℃,西部山区-2~
2013年1月5日
0℃, 明天白天最高温度:4~6℃,西部山区2~4℃
20.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温州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21.温州空气质量预报“6日污染指数0级”(注:级数越大污染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排放量大 B.阴雨天气 C.风力很大 D.天气晴朗
22.温州西部山区平均温度偏低,主要原因是 A.寒潮到达迟 B.距离海洋近 C.平均海拔高 D.植被比较少
2012年11月5日,中国极地科考船“雪
龙号”从广州出发,开启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之旅,将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

图为一月份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一月,船只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途中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4.据图推测,虚线L 处天气系统与甲、乙 两地天气特点为
A.高压脊,甲地晴朗
B.低压槽,乙地阴雨
C.暖锋,甲地阴雨
D.冷锋,乙地阴雨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 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 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回答25~27题。

4 5 6日期 4 5 6日期 4 5 6日期 4 5 6日期 A B C D
气压 气压 气压 气压
98890°L 长城站 乌斯怀亚 984
甲 乙
30°S
60
°S 90°w
60°w 30°w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众多,有夏汛,水能丰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低山丘陵
红壤
贫瘠P
2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26.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27.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完成28~30题。

28.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温州(约28°N )
B.西安(约34°N )
C.北京(约40°N )
D.哈尔滨(约45°N )
29.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30.下列叙述中,与P作用相符合的是
A.植被遭破坏——气候恶化
B.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C.山区坡陡——河流水力资源丰富
D.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读右图,回答31~32题。

31.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政策
C.气候
D.河流
32.关于甲、乙两聚落,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聚落的规模小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为城市聚落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山地
高速公路
聚落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33.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4.关于我国南北方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聚落较分散,南方聚落多呈团聚型
B.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南方丘陵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
C.乡村聚落的住宅形式“北尖南平”
D.北方平原村落人口较少,南方丘陵山区村落人口较多
35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36. 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
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台风的影响所致
“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

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37~38题:
37.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38.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温州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由珊溪水库工程和赵山渡引水工程组成。

据此回答39~40题。

39.在水循环各环节中,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体现人类对的影响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40.在正常情况下,7月份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灌溉、供水压力很大,其自然原因是受
A.副热带高压影响
B.冷锋影响
C.暖锋影响
D.副极地低压影响
试卷ΙΙ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均变化”图,分析:(12分)
(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这种现象,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42.读“我国冬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右下图)和甲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左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从气流状况看A 是 (天气系统),受锋面天气影响北京将出现大风、 、
的天气状况。

(3分)
A
B
北京
C

H G 铁路 公路
河流 聚落
山脉 沙漠 湖泊
P
塔里木盆地
(2)C处此时吹风向,与B处相比风力较(大或小),
原因是。

(3分)
(3)甲区域图中的交通线从整体看呈状,城市主要分布在地貌上(2分)
温州二外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D B D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A A B D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C C D A A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B
B
A
B
B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 41.(12分,每一空格1分)
(1) (波动)上升________。

(2)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_______大量破坏植被_______。

(3)__改善能源结构 ;开发利用新能源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任答3点即可)
(4)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42.(8分)
(1)反气旋; 降温; 降水(雨雪)
(2)西北风(偏北风); 大; 等压线比B 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环状(1分); 冲积扇(洪积扇)。

H
G
F
H E
B/C
A
D
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