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比较教育”资料(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法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法国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概括地说主要经历了:(1)传统教育制度的形成。

到17世纪末,法国的所有教育都控制在教会团体之⼿,这个时期称为“旧制时期”,法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教育制度。

(2)国家办学制度的确⽴。

1804年拿破仑建⽴第⼀帝国,于1806年宣布建⽴“帝国⼤学”;1833年公布的《基佐法案》实际上创⽴了法国的初等教育体制,使世俗教育在反对宗教控制的⽃争中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法国各级教育的主体;1881年宣布初等教育免费,1882年的《费⾥法案》规定了教育的⾮宗教原则和义务制,⽽1886年⼜明令禁⽌宗教⼈⼠在公⽴学校任教,这些法令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领导;1905年通过了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案,到了1912年,法令进⼀步禁⽌宗教团体在公⽴学校办教育。

法国的教育事业到此完成了从教会办学到国家办学的漫长过渡。

(3)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改⾰。

1947年,“郎之万——⽡隆法案”出台;1959年颁布《教育改⾰法令》;1968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等教育改⾰指导法案》;19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简称《哈⽐改⾰法案》),使教育进⼀步民主化,迈出了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决定性⼀步。

简述法国是如何实施学前教育的。

在法国,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由幼⼉学校实施。

由于⼈们对早期教育认识的深⼊,法国的学前教育受到各⽅⾯的重视,有了长⾜进步。

法国的学前教育不是强迫的,但免费实施,所有2~5岁⼉童均可就近⼊学。

法国的学前教育有统-⼤纲,教养性⼗分明确。

但幼⼉学校的教学组织灵活,注意围绕⼉童的“兴趣中⼼”,通过运动、情感、智⼒和社会诸⽅⾯的教育,促进⼉童⽣理和⼼理的发展。

幼⼉学校⼀般按年龄分成三个班:⼩班,中班,⼤班。

法国教育存在什么问题?经过多次改⾰,法国教育在战后有了较⼤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进⼊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教育还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淘汰率,即从⼩学到⼤学的每个阶段都要淘汰⼀批学⽣;教学内容和⽅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致教育成为法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缓慢的⼀个重要原因。

1968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等教育改⾰指导法案》的主内容有哪些?该法规定:每个学区可设若⼲所⼤学;⼤学
由“教学与科研单位”组成,取消院、系的建制;⼤学在⾏政、财政和教学⽅⾯享有⾃治权;⼤学必须设多种学科,但可有⾃⼰的重点领域;⼤学由各类⼈员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管理。

这些措施使⼤学成为传授知识、科学研究和进⾏试验等诸功能相结合的综合体。

法国是如何培养各级各类教师的:在法国,⼀进⼊师范学校就成为国家⼯作⼈员,并领取津贴,毕业后⼯作有保障,退休后⽣活有依靠。

初等教育师资即幼⼉教师和⼩学教师的培养主要在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不再⾯向⾼中毕业会考合格者招⽣,⽽是直接招收⼤学第⼀阶段毕业⽣,考⽣通过考试后,进⼊师范学校学习2年。

在学校要学习各科知识,进⾏实习,最后通过考试者毕业。

毕业⽣通常被分配到出⽣地所在的⼩学任教。

中学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必须⾸先在⼤学第⼀阶段毕业、并在第⼆阶段学习了⼀门专业。

然后必须通过“中等教育教学能⼒证书”或“中学⾼级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

要当普通中学教师者,通过考试后再到“地区教育中⼼”实习1~2年。

在实习结束时,要接受实际⼯作能⼒的测验,要在初中和⾼中分别讲课,由地区教育中⼼的教师听课评价,合格者才能转为正式教师。

要当职业⾼中教师者,通过考试后要进⼊“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实习,学制2年。

最后,实习⽣要通过两次授课考核,通过者获得正式的职业教育教师⽂凭。

法国中等教育有何特点?其改⾰措施有哪些?法国中等教育结构多样、灵活。

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结合。

其中,普通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中。

初中学制4年,分为两个阶段:观察阶段和初中仍然没有学年和学期考试,只记平时成绩,采⽤五级制或20分制的⽅向指导阶段。

⾼中是法国中等教育的第⼆阶段,学制3年,也称长期⾼中。

分为普通和技术两类。

初中毕业⽣根据⽅向指导的结果就近⼊学。

普通⾼中的主要任务是为⾼等教育的⽂理专业输送⼈才;技术⾼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员和为⾼等教育的技术专业输送⼈才。

其改⾰的措施有 (1)改⾰初中。

⾰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法的现代化;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建⽴“教育优先区”。

(2)改⾰⾼中。

1991年4⽉,教育部长若斯潘宣布了⾼中改⾰计划。

(3)提⾼教育效率,克服⾼留级率问题。

(4)普及信息科学教育。

1985年,法国政府提出“所有⼈都学计算机”的教育计划。

法国教育⾏政管理上有何特点?法国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虽然在教育上实⾏分级管理,但主要权⼒集中在中央。

中央设国民教育部,通过分⼯精细的下属部门和地⽅学区长及各级督学员,对全国各级公⽴学校的教学与⾏政实⾏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教育部长由政府总理提名,由总统任命;教育部内设总督察署,负责各级学校⽇常教学⼯作的评审与调研;国民教育部通过下设的地⽅教育⾏政部门——学区实现其领导,全国共分28个学区。

简述“朗之万-⽡隆计划:1947年,”朗之万-⽡隆计划“出台,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的6⼤原则:①社会公正原则;②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式,居于同等地位;③普通教育是⼀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成为传播普通⽂化的中⼼;④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并给以科学指导,使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⑤建⽴单⼀的前后连贯的学校制度,义务教育的年限是6-18岁,各级教育实⾏免费;⑥加强师资培养,提⾼教师地位。

该计划由于当时各种原因未能实施,但它所提出的”教育民主化“思想对法国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法国教育改⾰指出了⽅向,被称为法国教育的”第⼆次⾰命“。

简述法国《初等教育⽅向指导法》的⽬的和主要内容:19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初等教育⽅向指导法》,旨在⿎励学校采取更加灵活的⽅式去组织教育和教学,使教育既能够适应⼉童的⾝⼼发展,⼜能主动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内容是:①取消留级制度,实⾏弹性学制。

②调整课程设置,把⼩学的7门课程分为3组,使学校有更多的机会适应学⽣的个性需要。

③在同班或同年级中建⽴学科同质⼩组。

④重新安排学年,调整学习节奏,使学⽣有⾜够的休息时间。

⑤推进阅读计划。

⑥增设外语。

简述80年代以来法国初中的改⾰。

①1986年开始采⽤新的初中教学⼤纲,⾰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法的现代化。

②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

把体育提⾼到与其它⽂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加⼤艺术类成绩在初中毕业考试中的⽐重。

③建⽴“教育优先区”。

在辍学现象严重的地区发动社会与学校合作,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完成规定的学业。

简述1991年法国⾼中改⾰计划。

背景:⾼中过去那⼀套培养少数尖⼦⽽排斥⼤多数学⽣的筛选机制,已成为阻碍法国到2000年实现80%⾼中毕业⽣通过毕业会考的障碍。

因此⾼中改⾰刻不容缓。

内容:①重新组织各科类的设置。

②增加机动课时,⽤于补习和指导。

③增加学⽣选择的机会,打通旧的上下等级和平⾏隔断。

简述法国《萨⽡⾥法》的原则。

背景:80年代法国在经济、科技⽅⾯的传统地位发⽣了动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每况愈下,社会各界把这归咎于⾼等教育的落后与质量低劣。

因此,法国1984年颁布了这⼀法案。

这⼀法案的核⼼在于它提出的三个原则即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的原则。

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办学⽅向和⽅法要⾯向现代社会,教学内容应迅速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所谓职业化,是指在⾼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应进⼀步克服纯理论教学的倾向,重视对学⽣进⾏职业技术的教育与出路指导,注意培养学⽣的动⼿能⼒和实践能⼒。

所谓民主化,是指进⼀步赋予教师、学⽣和其他有关⼈员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的权⼒。

正是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法国⼜进⾏了⾃60年代末以来⼜⼀次重⼤的⾼教改⾰。

简述法国教师培训学院的建⽴及其意义。

背景:欧洲⼀体化进程中,法国努⼒提⾼国民⽂化素质,提出在2000年使80%的中学⽣通过毕业会考。

要达到这个⽬标,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提⾼,⽽且现有中⼩学教师缺30万。

因此,1989年公布的法国教育改⾰法案着重强化了师范教育。

废除原有师范教育制度,使中⼩学教师的理论培养、现场实习、教育实验结合起来,统⼀由设⽴在⼤学的教师评训学院承担。

法国17各⼤学区各设⼀所教师培训学院。

这种学院集中了初、中等和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全部功能。

这种改⾰法案从1990年开始实施,使法国师范教育制度在世界上⾸次实现了完全⾼等教育⽔平上的⼀体化。

简述当前法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要处理好的关系。

①重⽂轻理现象造成社会对偏重数学的C类学科趋之若鹜,学校以数学的好坏决定学⽣的前途。

②学校不敢奖励好学⽣,平均主义盛⾏。

③教师地位不断下降。

④盲⽬追求80%的中学毕业率。

⑤教学法的改⾰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⑥教育部官僚僵化、运转不灵。

进⼊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的教育改⾰⼒求使教育更加现代化,提⾼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继续围绕平等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理与实⽤、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问题和⽭盾⽽展开。

简述⽇本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育本⾝存在的问题有:(1)偏重学历的社会风潮、应试教育和过度的考试竞争是-个严重问题。

忽视其创造性、思维能⼒和表达能⼒的培养。

(2)学校教育划⼀和僵化。

受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影响,学校制度相对⽐较单⼀,划⼀性较强,缺乏特⾊,忽视发展学⽣的个性和能⼒;教育⾏政管理死板,缺少灵活性。

(3)⼤学之间缺乏为质量⽽进⾏的竞争,⼤学教育缺乏个性,学⽣素质下降。

⾼等教育的学术⽔平不⾼,忽视基础理论和基础学科的研究。

(4)与企业雇⽤制度和社会观念⼀起,形成了偏重学历、偏重知识的“学历社会”。

(5)⾯向⼀流企业、⼀流学校的考试竞争激烈,形成了“考试地狱”。

(6)⽬前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欺负弱⼩、厌学逃学、青少年犯罪等“教育荒废”现象。

简述⽇本教育⾏政的特点。

⽇本现⾏教育⾏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

宪法宣称教育是⼈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治的原则建构教育⾏政制度。

⽇本的教育⾏政属于⼩央权⼒与地⽅权⼒合作型,建⽴中央和地⽅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的关系上,实⾏中央指导下的地⽅分权制。

简述⽇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职业技术教育在⽇本的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出⼤批优秀的技术⼈才和熟练劳动⼒,促进了⽇本经济的⾼速发展。

除了幼⼉园和⼩学以外,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置职业技术学科,对学⽣进⾏职业技术⽅⾯的教育。

⽇本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学校、企业和社会办的⼏⼤类职业技术教育;有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平⾼低不同、时间长短不⼀,灵活多样、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主要有初中、⾼中、“各种学校”、专修学校、⾼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学等。

⾯向21世纪,⽇本教育改⾰的⽬标是什么?⽇本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以⾯向21世纪为出发点,强调教育改⾰必须适应21世纪的变化。

因此,根据在21世纪把⽇本建设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充满活⼒的国家这个总⽬标,确定⾯向21世纪的教育⽬标是:培养⼼胸宽⼴、体魄强健和富有创造⼒的⼈;具有⾃由、⾃律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精神;使他们成为⾯向世界的⽇本⼈。

⽇本于1947年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实⾏第⼆次教育改⾰,其改⾰措施是什么?改⾰措施包括:(1)打破中央集权教育体制,建⽴教育委员会。

(2)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励男⼥⽣同校,取缔男⼥⽣分校。

学制改为“六三三四制”。

(3)制定⼤学设置基准与研究⽣院基准,改组旧制⾼等教育机构,建⽴新制⼤学。

(4)实施教员培养与任⽤的开放制度,实⾏教员资格证书制度,提倡教师在职进修。

(5)把教科书国定制改为⽂部省审定制。

(6)健全和完善社会教育制度、体系与设施,建⽴⼤量的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年活动中⼼、⼉童⽂化科学中⼼等社会教育设施
简述⽇本⼩学和初中课程中的“特别活动:⽇本⼩学课程包括各学科课程、道德课程和特别活动三部分。

特别活动是指班级、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班会、俱乐部活动、班级指导、学校组织的节⽇庆祝活动、⽂体活动、野游和⽣产劳动等。

开展这些活动,旨在使学⽣⾝⼼协调发展,培养个性,使学⽣深刻感到⾃⼰是集体的⼀员,有互助精神。

简述⽇本的“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主要招收⾼中毕业⽣,但也招收其他学校在校⽣和社会⼈⼠。

主要教授⼀些⽣产、⽣活和职业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在短期内就可学得⼀技之长。

修业年限⼀般在⼀年以上。

⼤部分是私⽴的。

规模较⼩。

⼀般是单科学校。

专业范围很⼴,涉及各⾏各业和社会⽣活的各个⽅⾯,在⽇本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

简述⽇本“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伴随着经济的⾼速发展,为适应垄断资本在政治、经济⽅⾯的需要,⽇本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产学合作”教育体制。

⾼中阶段的“产学合作”,主要是定时值⾼中和函授制⾼中同企业的合作,双⽅互相承认学员在对⽅所学的课程和学分。

⼤学阶段的“产学合作”,主要包括⼤学与产业界在办学上的合作、科研上的委托、⼈事上的交流、资⾦上的资助等。

⽇本80年代教育改⾰所要解决的教育本⾝的问题是什么?①刻板划⼀性;②考试中⼼主义;③⼤学的教育质量和科研⽔平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