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4.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5.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A.《诗》
B.《礼》
C.《乐》
D.《易》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6.我国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在()形成的。
A.西周
B.唐代
C.秦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7.察举制是()时期得以确立的。
A.西周
B.唐太宗
C.汉文帝
D.汉武帝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8.()是一种专门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A.四门学
B.太学
C.鸿都门学
D.国子监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9.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
A.《师说》
B.《劝学》
C.《春秋繁露》
D.《聊斋志异》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0.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A.性三品
B.性善论
C.性恶论
D.素丝说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1.以下教学方法不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是()
A.强免学问
B.节博合宜
C.兼程中衡
D.专一虚静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2.《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A.王充
B.王阳明
C.韩愈
D.董仲舒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3.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A.天道自然
B.性有善恶
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
D.人死神灭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4.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区别最大的是()
A.韩愈
B.董仲舒
C.王充
D.孟子
正确答案:D
解析:前三位都属于“性三品”,把人性分为三种层次,而孟子主张性善论。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教育
15.王充把人才分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类人是()
A.鸿儒
B.文人
C.通人
D.儒生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6.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博通百家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7.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上,王充提出的观点是() A.师云亦云
B.问难与距师
C.师道尊严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8.以下哪一项是“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
A.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
B.提倡自由讲学
C.提倡实践中学习
D.教育内容关注对现实问题的探讨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19.“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A.仁、义、礼、智、信
B.礼、乐、射、书、数
C.仁、礼、德、政、义
D.礼、智、信、谦、爱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0.创办于东汉时期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A.四门学
B.宫邸学
C.鸿都门学
D.画学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1.“任德教而不任刑罚”这是谁的政治主张?()
A.韩非子
B.庄子
C.韩愈
D.董仲舒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2.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及其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A.仁、义、礼、智
B.三纲五常
C.孝、悌
D.易经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3.我国一岁一考的考试制度是在()首创的。
A.汉代
B.唐代
C.西周
D.先秦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4.在董仲舒看来,教育的任务应当由()来承担。
A.神灵
B.先古圣人
C.帝王
D.百姓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5.下面几位教育家哪一位是东汉时期的?()
A.王守仁
B.王充
C.韩愈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6.察举制发展为一种较为完备的进仕制度是在()时期。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7.郡国学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A.中央官学
B.私学
C.地方官学
D.官私合办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8.以下哪一项不是汉代郡国学的办学目的?()
A.培养地方所需的人才
B.向朝廷推荐地方的优秀人才
C.宣传地方割据独立思想
D.对地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29.“名性者,中民之性,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出自于哪位思想家?() A.荀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韩愈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0.鸿儒的最高培养目标是谁首先提出的?()
A.荀子
B.王充
C.范仲淹
D.韩愈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1.汉代郡国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
A.本郡官吏
B.科举仕子
C.地方诸侯
D.太学学生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2.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
A.诸生
B.孝廉
C.博士
D.仆射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简答题
33.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正确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经学的昌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目的、内容、教材空前的统一起来。
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用严格的师法代替自由讲学,书本知识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长句古训代替了现实问题的探讨,这便是“独尊儒术”政策对教育的重大影响。
(2)兴办太学。
实行设太学养士,这是落实“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
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成立,以经学教育为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立。
(3)建立察举制度。
察举制始于汉文帝,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任人管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
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4.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
正确答案: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
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
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
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
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为此,他还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中民之性”,也就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
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5.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人性论与教育目的观。
王充把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
但人性的善恶,并非受命于天,而是由自然的“气”构成的,人性“秉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
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
生来就恶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使恶为善。
总之,在他看来,人的善恶在于教育。
因此,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
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
(2)教育的培养目标。
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他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独立思考能力略逊,但文才尚佳,善于写一般的奏章公文;第三是“通人”,文笔谈不上,但能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第四是“儒生”,连博览也谈不上了,只能掌握一门专业(一经),从事教学而已,这是人才的最低档次,只比没文化的俗人强一点。
可见王充特别推崇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文才,再其次才是知识的渊博程度,最看不起专经传授的教师。
这固然是出于他对当时经学教育的强烈不满,但轻视一般传授知识的教师,也是片面的。
(3)教育内容。
王充认为,不能仅学儒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思想僵化,思路狭窄;他认为凡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知识都应当学习,应当“博通百家”。
(4)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
谶纬神学迷信“圣人”,认为“圣人”的知识是先天具有的,由“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能力。
王充对此提出反驳,认为知识是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才有的。
②思考与求是。
针对当时的人迷信书本、古经而提,认为书中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真理。
分辨知识真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思考并到实践中检验。
③问难与距师。
他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难”精神。
“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提问者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的。
“问难”的对象没有限制,甚至可以是圣贤。
说明圣贤也不可能事事正确,也并非每句话都无懈可击。
而弟子当时不知“问难”,后人又盲目附和,使义理不明,损害的正是圣贤之道。
“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距师并不是拒师,王充更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当时独尊儒术及师道尊严盛行的环境下,更是具有反潮流的突出意义。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6.汉代建立的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正确答案:太学作为我国古代第一所体制完备的学校,在中国教育史上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一些局限性。
(1)汉代太学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有完备规制、史实详尽可考的学校,自始创到清末,历代的最高学府多被称为太学,其影响之深,可以推知。
(2)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利用学校教育来强化官方的意识形态,是始于汉代的太学。
(五经博士制的确立和经学考试法的强化,使统治者摸索到了强化统治思想的手段。
官学教育与儒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实始于汉代的太学。
) (3)由于太学成为知识精英的荟萃之地,集结了“有识之士”。
东汉太学生为了反抗黑暗的宦官政治所发动的政治运动,掀开了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的第一页。
(4)汉代太学教学中存在排除异己学说并以烦琐考证、空谈义理取代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探究,严重束缚着教育思想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
37.王充对学习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论述?
正确答案:王充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关于学习有非常精辟而独到的论述,值得后世借鉴。
(1)重视学习的作用。
(2)确定“鸿儒”为学习的目标。
(3)重视知识的力量。
(4)教学过程分为“见闻为”和“开心意”。
(5)以“效验”来考查学习效果。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