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罪孽.(niè)哭泣.(qì)颈.联(jǐnɡ)传染.(yǎn)
B.惩.罚(chěnɡ)摄.取(shè)幼稚.(zhì)专横.(hènɡ) C.苍劲.(jìnɡ)履.行(lǚ)兴.许(xīnɡ)自刭.(jǐnɡ)
D.创.伤(chuānɡ)道行.(hénɡ)澄.清(dènɡ)刹.那(shà)
答案 C
解析A项,“染”应读“rǎn”;B项,“惩”应读“chéng”;D项,“刹”
应读“c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凝聚背谬报负焦躁不安
B.想象摄服寥廓计日成功
C.履行羸弱扫描孤立无援
D.渊源栽脏遐想归根结蒂
答案 C
解析A项,“背”当为“悖”,“报”当为“抱”;B项,“摄”当为“慑”,“成”当为“程”;D项,“脏”当为“赃”。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百姓安居乐业休戚相关
....的“贷款购房首付比例调高至30%或以上”的房贷政策真不知让人是喜是忧。

B.正当我们陷入堵车的困境中时,他节外生枝
....想出一个“好”主意:让我假装有病请求交警帮助优先通行。

C.今年的寒潮似乎分外无情,温暖的小阳春还没过几天,呼啸的北风和阴冷
的雨天就相继而来,咄咄逼人
....。

D.分析人士认为,政客拉票需要有一个噱头,部分人希冀再借“货币战争”
敲打中国、转移矛盾不足为奇
....。

答案 D
解析A项,“休戚相关”,使用对象错误,可换为“息息相关”;B项,“节外生枝”是贬义词,感情色彩错,可换为“出人意料”;C项,“咄咄逼人”,使用对象错误,只能形容人,不能形容寒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通过爱他就从他的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答案 C
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项,缺少介词,应在“自恋引起”前加上“由”;D项,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的高度”,使之充当前面“达到”的宾语。

二、课内精读(16分)
阅读课文后三段,完成5~8题。

5.“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孩子对于父母有着怎样的要求?
(4分) 答:
答案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6.“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一句中“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是什么?(4分)
答:
答案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

7.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对孩子各有哪些要求?(4分)
答:
答案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8.成熟的、灵魂健康的人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4分) 答:
答案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

三、类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母爱是对孩子生存和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

对孩子生存的肯定有两方面:一是对保护孩子生存和成长来说绝对必要的关心和责任;另一方面比单纯的保护更进一步,它是灌输给孩子对生命的爱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活着是美好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就好。

母爱的这两个方面的责任,简明地表达在《圣经》故事的创世说之中。

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

这与对生存的简单关心与肯定相一致。

但上帝超出了这个最低要求。

①创造了自然和人之后的每一天,上帝都说:“这很好。

”第二步,母爱使孩子感到: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很好;母爱灌输给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着的愿望。

同一思想在《圣经》另一象征主义中,可能被表达出来。

乐园(土地总是母亲的象征)被描述得“富饶而实足”。

乳汁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即关心和肯定的象征。

“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

大多数母亲有能力贡献“乳汁”,只有少数母亲能同时贡献“蜜”。

②为能提供“蜜”,一个母亲不仅必须是个“好母亲”,而且还必须是个愉快的人——许多人达不到这一目标。

这种对孩子的作用大概没有被夸大。

母亲对生活的爱象忧虑一样感染孩子。

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全部个性发展有深刻的影响;③其实,人们是能够在孩子或大人中分辨出谁仅仅得到了“乳汁”,谁得到了“乳汁和蜜”的。

(节选自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9.请简要概括本段文字所述的主要观点。

(4分) 答:
答案母爱是对孩子生存和需要的肯定,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孩子生存和发展的关心和责任,对生命的爱的态度。

10.请解释文中①②画线处语句的含义。

(6分)
①大多数母亲有能力贡献“乳汁”,只有少数母亲能同时贡献“蜜”。

(3分) 答:
②但上帝超出了这个最低要求。

(3分)
答:
答案①大多数母亲能负责任地关心和保护孩子的生存和成长,而只有少数的母亲同时能使孩子觉得活着是美好的,能以自己的乐观情绪感染孩子。

②母爱超出了对子女生存的简单关心与肯定。

11.文中画线③处的“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全部个性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一句中“两种态度”分别指的是什么?请联系本段语境阐释。

(6分)
答:(1) ;
(2) 。

答案(1)对孩子的爱的关心和肯定(2)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
12.这一段作者在说理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试举例说明。

(6分) 答:
答案(1)类比论证,如阐释母爱的两个方面的责任,用《圣经》中的创世说的故事(上帝造人)来类比;(2)比喻论证,如分析母爱的两种态度,分别用“乳汁”和“蜜”来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四、语言运用(10分)
13.下面一段话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中的《爱的理论》一章里的一节,顺序已被打乱,请你重新调整。

(只填序号) (5分)
①“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
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是在于给予的行为。

②“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③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不是意味着“牺牲”“放弃”。

④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力。

⑤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

⑥这种增强了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答案③②④⑥⑤①
解析③是论点,①是结论。

1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 (5分) 人类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不能脱离物质性和功利性的活动。

中国古代学者对这一点是有认识的。

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就曾引用了一句谚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看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有物质的需求,人类就要有生产活动和流通活动,并在生产和流通活动中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

所以,司马迁认为,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人类从事物质性和功利性的活动,是完全合乎规律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作为人,又不能只满足于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

除了物质的、功利的需求之外,人还有精神的需求。

儒家学者所强调的就是这种精神的需求。

因为在儒家看来,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也就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所在。

答:
答案除物质、功利需求外,人还要有精神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