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阴阳应象大论篇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2《阴阳应象大论篇2》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
黄帝发言道,听说远古的圣人,讲究人体的形态,还辨别腑脏的阴阳,了解经络的分布。

现在的人一生病,感冒了流鼻涕,就急着去吃阿斯匹林,不知道是为什么感冒的?就如同沙尘暴刮起来了,就只知道关门闭窗的躲避,却不知道去反思为什么会有沙尘暴?不知道因为砍伐树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只有去探究源头,才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会通六合,名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这些经络在体内纵横交错着,贯通着六方(上下及四方为六合)。

各自按照自己的经络线路循行起止,都不是杂乱无章的。

就好象立交桥,四通八达,但是有章可循。

再繁荣的马路,也会有章可循,在经络的不同点上,会在哪里发生作用,这个部位就是穴位,经络也是这样,每一条都有自己的起始点,也有终止点,中间也有各站(穴位)。

这里面的学问很大,比如大肠经通于食指,这就是食指之名的由来。

从外表上来看,我们拿筷子要用食指;从内在来讲,食指确实与饮食有关。

《左传》里面记载有,某人有某种的预感,只要他的食指一抖动,就会有好饮食吃。

这是因为大肠经主消化吸收,容纳饮食,而食指正是大肠经的外在体现。

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
《素问。

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这个也很好记,因为有小溪,却无大溪之说,所以记住了。

显得凹凸有致,在骨缝间,肌肉和骨骼相连的部位,都有它的各自所依。

分部(皮部浮络)的阴阳、顺逆(逆从),也是各自有它的条理的。

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其信然乎:
四时阴阳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外在环境和人体的内部,也是有所对应的,黄帝问道,是不是这样的?
人是小宇宙,天体是大宇宙。

当然就是这样的,所以接下来,黄帝的医学顾问歧伯,就阐述起了这种对应,就是天地大象,《易经》
上说的万物类象,万物依照各自的相应点(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而归类。

歧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为何从东方讲起呢?因为,日出于东,东方主生气。

《易经》里面指出“帝出乎于震(东方)。

”所以,消灾延寿的药师佛位居在东方。

东方对应的是春天,阳气上升就会产生风,这就是东方生风。

东方生风,风就是生发的功能。

风动木生,大地的五行,是以木气做为开始的。

风生木的理由是什么呢?风是一种媒介,能够把花粉、种子等吹动到各地去,以利于草木的传播。

风是无形的,是空;木是有形质的,是有;风生木,是无中生有的表现。

木是代表生发的,但是生发过旺了就会朝着反方向发展,如同人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不生长了,老年人反而会收缩一些。

木性也是,它的生发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酸性,酸就是主收敛的。

木生酸的时候,就不太会再生长了,所以人食用酸味过多骨就会酥,就是因为破坏了身体的“木性”。

酸味能够养肝,使肝气不会生发得太过分,而成为肝亢。

酸性是主收敛的,生发的气机也要有所制约,不能够太过。

当肝有病的时候,人就会恶心呕吐反酸水,这就是酸与肝的关系,因为生发过猛而制约的力这个时候出现了。

肝生筋:肝血能够养筋,筋的表现就是肝的功能,男性的生殖器是最大的筋,中医称为“宗筋”,如同木一样能伸能缩。

肝血足的时候,阳气也会旺,肝血如果一出问题,也会造成男人的阳萎。

筋生心:由于筋生于肝,而肝属木,木能生火,而心属火,所以筋又能够养心。

同时,有了筋的张弛能力,就能够保证肝血达到心而向全身输布,这就是木生火。

木头点燃了可以生火,肝木同样也能够生心火。

肝主目:肝气上通于目,所以说“肝开窍于目。


因此,得了肝病的人,事实上都会在眼睛上表现出来。

眼珠子变黄、都和肝胆有关。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玄,道,化代表一种变化的力量。

春天是风,主动,生万物的力量为玄妙,人所有的智慧就是道,在地是一种不可描述的生化力量。

在地上化生形成无味。

阴阳不测谓之神,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东方在天的变化上面,就是六气里面的风。

玄是什么?《道德经》里面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以,玄常常和妙连在一起,称为玄妙。

“玄”就是万物的初始,是万物之本原状态。

所以,这个“风”就是“气”,是宇宙生命的能量。

所以,后面说“神在天为风。

”在人为道:这是说在人身里面,东方的生发是阴阳五行变化演进的正道。

人体就是秉承这个天地生气而生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在地为化:这个生生不息的气,化现在地上就是木类,木代表着生气,所以后面有“在地为木。


化生五味:东方的生气,变化出来生命各种需求的物质,人们所品尝的“滋味”,也就是五味,五味是由“风”化生出来的。

味字里面不仅有口字,还有木字底。

道生智:这一篇讲的就是阴阳五行之道,把这些弄明白了,你就能够生出大智慧来。

玄生神:什么是神?《易经》里面指出“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

”玄,通旋转的旋,变幻莫测的状态,那就是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神在地为木,人体里面的筋,可以伸缩,有张有弛,正如《尚书》里面指出“木曰曲直”。

肝的精气,有收有放,和这种运化是相同的。

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在五色里面,其相应的是苍色;在五音里面,相应的是角音。

很多人都以为,肝对应的是青色,但是,我要提醒的是,这个“青”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讲的青草、树叶的那种绿色。

肝木是由肾水来滋养的,苍是黑色和青色中间的一个过渡色,苍是青黑色的。

在音为角:号角!这个我们前面讲过,这里就不再说了。

在声为呼:呼是一种强烈生发的现象,所以,人如果是肝气在压
抑的时候,就会狂躁呼喊。

有些一上山就喜欢呼喊的人,这是肝气压抑的表现。

这个“呼”和“角”是一样的,角也是生发的特性,比如“号角”,代表着出征,代表生发的力量。

士兵们在冲锋的时候,听号角而动,然后大声呼喊着“冲啊”奔向前方,这都是调动肝胆的力量,来壮自己的“雄肝义胆”。

在变动为握:风的能量表现是在收缩,手部握拳的时候和这个相应。

抽筋、肌肉紧张、肌肉无力等等,都是这一类的病。

肝胆对应着筋,人体的弹性都和筋有关,老人的筋性就很差了,所以身材看起来抽巴了。

老人家看是不是能够长寿?要看他的握力大不大!你们看小孩子,他握拳的时候手很紧,大拇指在里面,其它四指在外面,密法里面称这种为“握固”。

小孩子握拳会比大人的紧,这是因为先天气足的缘故。

所以,老人要练习玩手球(手胆),这就是练手的筋。

在窍为目:肝开窍是在眼睛这里,“人卧则血归于肝”。

人在睡眠时就会闭上眼睛,就如同关上了门。

早上醒来的时候,是先睁开眼,“门”又打开了,血跟着就开始运化了,肝生心,木生火,心气动了,就又开始产生意识思维了。

在味为酸:在五味里面是对应酸。

在志为怒:在情志上面是对应的怒。

我们说“大发肝火”,肝主怒,而肝属于木,所以古代战场上都是以擂鼓来助阵,因为鼓是木头做成的,敲击的时候可以有助于肝气,这就是所谓的“鼓舞士气”。

击鼓就是在激发肝气,打鼓的鼓与鼓胀的鼓是同一个音,所以肝有病的人,腹部会胀起来,气鼓胀、肝腹水。

鼓是怎么样发明的呢?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候,黄帝一方用牛皮来做鼓,敲击来鼓舞士气。

我们也知道,“击鼓出战,鸣金收兵”,这是古代战法的规则。

日出于东而落于西,东方是生气,西方是休养的地方。

东方是木,木代表生气;西方是金,金代表休养。

击鼓出征,是生气;鸣金收兵,是休养,这就是东生西收。

在过去的庙会上,大人会给小孩买拨浪鼓玩,有的人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其实这也是从生发的角度上来讲的。

小孩子如果脾弱的话,
就会经常的昏昏欲睡,流口水,这个时候其实不必用药,用拨浪鼓在孩子身边摇动,就会使孩子体内的气机生发起来。

怒伤肝,悲胜怒:
人发脾气会伤到肝,但是悲伤的状态能够制怒(悲为肺志,这是以金克木)。

肝的情志是怒,怒虽然是出自于肝,但是属于肝的不正常状态,我们看怒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奴字,下面有一个心字,怒就是奴隶的心态,很低级。

但是,人在生气的时候,如果一转入悲伤,只要一哭泣,就会渐渐的消气了,泪水的水能够克怒火。

比如过度的忿怒,就会使肝气上逆,发生吐血或是昏厥,特别是肝硬化的人,如果过度激动,就会造成消化道出血。

在《三国演义》里面,周瑜被诸葛亮三气,结果口吐鲜血而死。

悲能胜怒,如果一个人的忿怒心正在激烈的时候,你让他马上消火那是很难很难的,但是水能克火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你如果在这个时候同他讲一件伤心事,让他哭一下,也能够对治他的情绪。

风伤筋,燥胜风:
风气会伤到筋,假如一个人被风邪侵入了,就有可能导致面部痉挛,或者是半身不遂,这都是筋失去作用了。

但是,燥气能够抑制风气(燥属于金,用金来克木)。

风是代表过度的生发,如果过度的生发,而制约力不够,人体内的筋就跟不上生发的程度,就好像人一直在登山而不休息,攀爬久了就会筋酸,这就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启动了。

人在劳累的时候,身体为什么会酸?酸是收敛的特性,收敛就能燥胜风,用秋燥的气就可以制约春气生发的过度。

酸伤筋,辛胜酸:
过度的吃酸味食物,就会伤到筋,假如老年人钙不够足,如果再多吃酸味,就会使骨质更加的疏松。

但是,辛辣味的能够克制酸味(辛属金,辛胜酸就是金克木)。

所以,五味不可以太偏,过多的食用酸味,那么收敛的气太大,
就会使生发的力量减弱,会使肌肉的功能萎缩。

这个时候,应该用辛辣的味去发散,来帮助气机的生发。

南方生热,热生火:
东方讲了之后,接着就是讲南方。

你们看,太阳是由东方升起,接着是日丽南天,这是阳气生发的过程。

那么,依照五行来讲,东方是木,南方是火,木能生火,这是按照五行相生来讲的。

南方对应着夏季,夏天阳气大盛而生热,热能够引发火气。

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火气能够生出苦味,而苦味能够养心,心的跳动运行血液,血又能够养脾(火生土),心气关联着舌,这是火的万物类象。

例如,农历四月的时候,夏天热火气能够生出种种的苦菜来,这些苦菜就是依托火气出生的。

所以,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讲,小满节气吃苦菜。

又比如,人体内一上火,就会感觉到口会有一些苦,这是火生苦味。

而苦味入心,有利于清心去火,所以苦味的黄连(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能除心经络里面的实热。

心生血:说心生血,这并不是说心造血,而是指心脏的跳动,能够使血液流布向全身。

血生脾:就是五行指心火生脾土,这是五行的火生土。

心主舌:舌是心之苗。

心脏有病的人,一般都会出现舌头不灵活的现象,经常会说错话、口误,这也是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内经》后面有“心病者,舌卷缩。


舌是心之苗,舌头上很多的问题都会反应出人的心气和心情,心气不足的人会经常口误,心情不定的时候也会。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南方对应天的六气里面的热,对应的是五行里面的火,这个也好理解,骄阳似火。

在体为脉:在人体里面,对应的是血脉,血脉的流动能够产生热量,对应了南方的特性。

在藏为心:在五脏里面,对应的是心脏。

在五行里面,水木土金都属于固定有形的物质,只有火是不固定、无形的,所以用心来对应火。

佛说心性本空,就是并没有实体的心,觅心了不可得,在这里可以得到验证。

在色为赤:赤就是红色,夏天的时候明亮的太阳红彤彤的,而身体里面的血液也是红色的,火也是红色的。

在音为徵:在五音里面,对应的是徵音。

在声为笑:在五声里面,对应的是笑。

笑也分正常和过份的两种,如果一个人的心气足,笑就是代表他的心气运行没有障碍。

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笑,没事就坐在那里笑,这是心气将散的现象,中医学里面说是“心气动泄也为笑。


在变动为忧:在身体里面的变动,对应的是气逆。

气逆就是血脉出现不正常,血不能够供向全身的各个地方,往回逆转,这就是医学所谓的“厥症”。

厥症会有什么外在的表现呢?就是四肢冰凉,凉就是血没有能够供应到位。

医生在把脉的时候,会感觉这种患者手指尖凉,有的人整个手指都凉,有的人凉到了手腕,如果凉到了肘部,那就是属于危症了。

头顶和足,属于人体的末梢,年轻人的心气足,冬天可以不用戴帽子,老年人外出就必须要戴上帽子,这其实不是喜好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气血不能够供应到头顶的缘故。

在窍为舌:在七窍里面,对应的是舌。

舌是心之官,某个人的心脏如果病了,他的舌头一定也会不好用。

在味苦:在五味里面,对应的是苦味。

在志为喜:在情志里面,对应的是喜。

喜伤心,恐胜喜:
人虽然愿意欢喜,可是凡事都不能够过度,过犹不及。

过度的喜,就会使心气受损。

就好象过去的范进中举,太兴奋了,得了失心疯。

他岳父是一位屠夫,大眼睛一瞪,平时就让范进害怕,他岳父说完了之后,又打了他一个大嘴巴,一下子就把他给打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恐属于肾的情志,肾属水,人在恐惧的时候,会激发肾水的气,
所以恐惧的时候身上会感觉冷,有的人都会瑟瑟发抖。

恐胜喜,这就是用肾水来灭心火,属于五行里面的水克火。

热伤气,寒胜热:
太热的时候,人体就会消耗元气,使元气外泄。

就好像一个人太热的时候,汗会一直向外流,汗是心的液,是心血所化,所以,人在汗出多了的时候,就会觉得浑身无力,这是虚脱元气的缘故。

那么,热的时候大家都会怎么做呢?摇摇扇子,有点凉气就好了。

表面上来说,这是散热。

其实,寒能胜热,水能够灭火,这是用寒来激发内在的肾气,以肾水来克制心火。

苦伤气,咸胜苦:吃苦味的东西太多了,也是会伤到气的,因为苦味会入心脏,会使心火过盛。

咸味是入肾的,所以咸味能够调和苦味。

有的时候,我们吃菜,稍微苦了一些,可以再放一些盐,咸味能胜苦味,这还是因为水克火。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中央对应的就是长夏,天气闷热的时候,蒸发地气出生出来湿气。

湿气使土得以生长,称为“湿生土”。

土里面能生出甜味,这是“土生甘”。

甜味的东西,能够养脾的气,所以说“甘生脾”。

小孩子们都爱吃糖,这其实也不完全是他们嘴馋,而是因为脾胃太弱的缘故。

小孩子先天肾强,腿上有劲,所以勤于跑动。

而他们后天还不足,后天之本的脾还没有完善,所以脾胃弱。

脾生肉:脾生肉,是因为脾的气能够滋养肌肉,脾主吸收,人吃下去的东西,被胃消化,被脾吸收,脾将它们转化为营养,转成气血,供应身体内部的血肉。

肉生肺:肉是脾土所生,肉生肺就是脾土生肺金。

脾主口:脾开窍在口,口和唇是脾的外现。

脾如果病了,唇就会显得有一些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等,这都是阳明燥火太盛所造成的。

其在天为湿:
喜燥恶湿,是燥土,在地为土。

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中央在天的对应,是六气里面的湿,六气就是五运六气。

就如同人得了风湿病,并不是他在水里面停留的时间多,而是睡卧在有湿气的地方的时间多。

体内如何生湿?喝水多了。

什么是湿气?湿气是气态的水,空气的湿度,地下的水气,被太阳蒸腾而成为的湿气。

在地为土:在五行里面,对应的就是土。

土如果没有湿气(水力)就会不聚集,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水,太过干燥了,一定会是尘土飞扬的,土就会散开而不成形。

但是,如果洒一些水,土就会安静了,所以说“中央生湿,湿生土”。

在体为肉:在人体里面,对应的是肌肉。

在脏为脾:在五脏里面,对应的是脾。

脾胃居在中宫,是后天之本,而皇天后土,这是非常相应的。

在色为黄:在五色里面,对应的是黄色,土色黄,中州就是黄土高原。

在音为宫:在五音里面,对应的是宫音。

在声为歌:在五声里面,对应的是歌。

象唱歌一样,正常脾胃的象,应该像是歌声一样广大,传播四方,脾胃居在中宫,能够将营养输布四方。

如果某个人的脾胃病了,过度的压抑或者是实证,就会显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表象,病人喜欢爬到高处去,狂呼乱喊。

在变动为哕:哕这个字,有一个口字,在古代是表示呕吐的音。

人体在正常的时候,胃气是下降的,人体以降为顺。

如果“哕”了,就说明元气虚,或是肾气不足,气收不住就会向上逆行了。

人体的打嗝或者是呕吐,就是脾胃方面出了问题,有胃病的人,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的表象。

在窍为口:在七窍里面,对应的是口。

在味为甘:在五味里面,对应的是甜味。

在志为思:脾对应的情志是思虑。

正常的思维是好的,输布四方,象脾一样。

但是,如果有的人思虑过度,就会伤到脾气,脾主肌肉,会使人越来越瘦。

就好象是患上了相思病的人,会越来越疲惫。

但是,如果完全不思虑的人,会“心宽体胖”。

思伤脾:所以说,思虑多了就会伤到脾,人一思虑多了就不爱吃饭了,吃下去的也会因为头脑占用气血,而使
脾胃不容易得到运化。

所以,思虑多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因为刚刚吃完饭就得想事情,或者是边吃饭边想事情,这样能够消化好吗!
禅宗讲,如何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

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不思考其它的;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不去做其它的……
怒胜思:怒气能够控制思虑,人一发脾气的时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由着性子来,就不怎么用大脑了,这是因为怒为肝气,而肝为木,木克脾土的缘故。

在过去,有一位王爷他的夫人死了,王因此也病了,他想念她,这是思伤脾的病。

没有人能够医治,只有一位医生能,他想方设法惹王爷生气,让他把一通火发出来,把思虑的郁结气都给散开了。

因为怒是肝气,而肝主生发,阳气一旦生发上来,人就有精神了。

湿伤肉,风伤湿:湿气如果侵入到了人体内,就会伤到肌肉,风湿病的人是骨和肉都会痛。

但是,风气也能够制止湿气,因为风属木,而木能克土。

就好象我们的衣服,如果被雨水给淋湿了,那么被风一吹,就很快会风干了。

甘伤肉,酸胜甘:过度的吃甜味的东西,会伤到肌肉,因为少量食用甜味的,能够帮助脾的气,而如果食用多了,就会使脾气过度的发挥,造成脾绝。

而酸味能够制约甜味,因为酸属木,木能克土。

“秋兰红红木馆”是个气场神奇的风水宝地,正在我们分析苦的时候,郑姐带领两位男士进来,本以为他们仅仅是看家具而已,而我们也在闲话小满节气吃苦菜,苦瓜时候放点盐,是不是更好?其中一位男士接了话题,说起他老家湖南的操作,结果话匣子打开,发现这是一位修道之人,而且还跟我们说了宁波练道家好场地:灵峰寺,九龙湖净圆禅寺后面的小东岙水库。

且在早上五点钟练功最佳,易筋经练气,洗髓经练内丹,半小时最佳,所有道家功法遵循少则一个月,多则100天内不能有性生活,所谓百日筑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