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麦营养与施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 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 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秋播春末收获。是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主 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 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 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 的粉很好吃。
小麦的品种与品质
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 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 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 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 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东北平原由于温度太低,所以不能种冬 小麦,成为春小麦的主要分布区;
3、拔节重施,增加穗粒
拔节期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 对养分需求量大,所以要重施拔节肥, 以增加每穗粒数。
对于生长较壮的高产田,在拔节期结合 浇水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20~30公斤, 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促使茎杆健壮,提 高小麦抗倒伏的能力,争取穗大粒饱、 粒多粒重。
4、根外追肥,增加粒重
钾的营养作用
小麦苗期缺钾,主要影响次生根的发生于发育,而对分蘖 影响不大;生育中期是麦株快速生长期,对钾的需要强度 大,缺钾有明显的症状,常表现为拔节迟缓,抽穗推迟, 茎秆疲软,叶片枯黄早衰。
小麦拔节孕穗期也是钾的吸收高峰期,追施钾肥能增加根 量,茎杆粗壮,防止后期叶片早衰和倒伏,提高籽粒粒重 和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而华北平原则成为冬小麦的一个重要分 布区(47%);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3、4月份,由于降水 量在450毫米以上,因此不适宜种春小麦。
四、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 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 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 区;
氮的营养作用
小麦一生都需要N,是蛋白质、叶绿素、激素、核酸的组 成成分。
作用:前期促根、叶、蘖生长,增加绿叶面积;中期增加 小穗、小花数,提高结实率;后期提高千粒重。
分蘖期是小麦氮素营养的临界期,分蘖期缺氮,分蘖发生 困难,从而减少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对氮的需求量高, 如缺氮则小穗小花数减少,退化小花增多,若追施化肥, 可延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抽穗以后土壤供氮水平对 提高粒重极为重要。
2、起身肥
作用: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基部节间 伸长和叶片增大;促进穗粒数增加。
注意:起身肥有增加后期倒伏的危险, 所以在群体密度较大的麦田慎用;过量 的起身肥还会引起植株贪青晚熟,对高 产不利。
3、拔节肥
作用:提高成穗率;对基部节间伸长五 明显作用,故降低了倒伏率;但对穗下 节的伸长有促进作用,能促进大穗形成; 延长旗叶功能期,增加穗粒数。
返青后至抽穗,是小麦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同时营养 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代谢速度快,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也 增加;
抽穗开花后,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对氮磷钾的需求下降, 体内养分的利用主要来自于再分配。
自然条件下,麦株对氮、磷的吸收持续整个生育期,对钾 的吸收集中于抽穗开花以前。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对氮磷 钾的吸收冬天有一定差异。
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种肥可 以不施。
二、冬前与冬季施肥管理
冬前与冬季施肥管理是指小麦才能够出 苗—返青前这段时间;
目标:在全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 为争足穗、大穗打下基础。
1、分蘖肥(苗肥)
促进和巩固冬前分蘖:冬前分蘖成穗率高,促 进亩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
分蘖期氮磷要供应充足:如果缺乏,则分蘖迟 缓,根系发育不良,抗寒力差;
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我国以冬小 麦为主。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 南则为冬小麦。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 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 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 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抽穗灌浆期是争取小麦粒数和粒重的关 键时期,管理上的主攻目标是防止贪青、 早衰,提高籽粒产量。
此期一般不再土壤施肥,以免造成贪青 晚熟。可结合小麦穗蚜防治,叶面喷施 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有效地提高小麦抗 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 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促进壮苗早发和根系的生长,冬前有一定数量的健康 分蘖,并为春后生长成穗、增粒、增重打下基础。 底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干旱地块,可 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粘重地块, 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料翻入土中。 高产田,一般亩施用复合肥40~50公斤,有条件的可 以和农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中低产田,可亩施复合肥30~40公斤,具体施肥量应 结合土壤养分状况与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籽粒灌浆成熟,是决定粒重的时期。
二、小麦的营养特点
(一)小麦吸收氮、磷、钾的特性
冬小麦对养分的需求比例为: N∶P2O5∶K2O为3∶1∶3;
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约需氮2.2~3.7公斤、 磷0.8~1.5公斤、钾2.9~4.5公斤。
小麦对氮磷钾需求的基本特点:
返青以前,需求量较小,但由于吸收能力差,此时要求土 壤供肥水平高,对氮磷钾反应敏感,是小麦氮磷钾的营养 临界期;
如果氮素供应过量,使幼苗徒长,消耗过多的 糖分,不利于安全越冬。
分蘖肥一般为氮肥:占总量的20%;同时补充其 他缺乏的元素。
2、越冬肥
作用:促进越冬前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强麦 苗的抗寒力;促进麦苗早返青,增加春季分蘖; 提高冬季分蘖成穗率;春季茎秆基部节间的伸 长和叶片增大。
对基肥充足,土壤肥力高、苗壮蘖足的高产田, 不宜施用越冬肥,以免春季群体过大,给中后 期管理造成困难。
2、返青控制,防止倒伏
返青期小麦春季分蘖开始发生,此期的管理 原则是,巩固冬前大分蘖,控制春季无效蘖, 保持群体稳健发展。
对于旺长田块,一般不需要追肥,以控制和 推迟春生分蘖发生和茎基部节间伸长,防止 倒伏。
对于生长较弱的小麦,在返青、起身期结合 浇水进行追肥,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或氮肥 15~20公斤,以增加有效分蘖,争取足够的 亩穗数。
氮素吸收的最高峰是从拔节到孕穗,开花以后吸收率逐渐 下降。
磷的营养作用
磷是小麦核蛋白等物质的主要成分。 作用:前期能提高N肥利用率和吸收速率(以P增N);促
进麦田早分蘖、生根,根系发育健壮,提高小麦抗旱、抗 寒能力;中后期促进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利于物质转 运,加快灌浆过程,提早成熟。 苗期是磷素营养的敏感期,基肥施足磷肥尤其重要; 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吸磷的高峰期,这时磷素供应充足,幼 穗发育时间长,小穗数增多,穗大粒多。
(二)小麦吸收微量元素的特点
锌:小麦苗期对锌反应敏感;拔节至成熟期一直维持较高 而平稳的吸收水平。因此锌对小麦中后期营养作用重要。
锰:小麦对锰的吸收在整个生育期有两个高峰:返青-拔节 期、开花-乳熟期。
铜:小麦越冬前吸收铜极少;拔节期以后大量吸收,乳熟成熟期达到最高吸收速率。因此要保证拔节后的铜营养供 应。
麦替代玉米饲料数量急剧增长, 部分饲料企业甚 至将小麦添加比例由20% 提升到80% 以上; (3)随着对粮食深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小麦 深加工的需求也小幅增加。
3、供需关系偏紧平衡 4、进口增加、出口略启 5、价格平稳、涨幅有限 6、成本增加、效益趋降
第二节 小麦的营养特性
一、小麦的生育时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叫生育期。其长 短因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播种早晚的不同而有 很大的差别。
一般春小麦生育期100~120天左右,冬小麦230~ 280天。
生育时期
根据器官形成的顺序并便于生产管理,常把小麦 生育期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一般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 返青期、起身期(生物学拔节)、拔节期、孕穗期、 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等12个时期。
重视拔节肥的施用。
4、孕穗肥
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花粉粒的发育, 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穗粒数,延长上三叶 的功能期,利于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有效防止倒伏。
高产小麦种提倡施用孕穗肥。
四、后期施肥管理
可进行叶面喷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 可以有效的成绩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
五、施肥技术要点
1、施足底肥,培育壮苗 农谚说“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施足底肥,对
春小麦无越冬期和返青期。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 冬小麦也无越冬期和返青期。
小麦生育期可划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从萌发到幼穗开始分化(分蘖期),生育特 点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表现为单纯的营养器官生长,是 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主要时期。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分蘖末期到抽穗期,是根、 茎、叶继续生长和结实器官分化形成并进期,是决定穗粒 数主要时期。
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 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 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 川、安徽、湖北各省。
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 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 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五、我国小麦增产潜力及需求
三、春季施肥管理
从返青到开会这一阶段;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期,管理目标
是:协调个体与群体的、营养器官与生 殖器官生长发育的矛盾,提高分蘖成穗 率、达到穗大、穗足、壮杆不倒。
1、返青肥
作用:壮苗 根据实际情况施用:前期分蘖少、地力
差的,返青肥可增加分蘖,效果好;反 之,返青肥会增加无效分蘖,影响通风 透光,增加后期倒伏的风险。
未来在3.5亿亩种植面积基础上实现总 产1.25-1.35亿吨的总产目标;
小麦单产应保证达到357-386kg/亩,即 在2010年单产基础上再增加40-69kg/亩, 即每年需增产4 kg/亩。
六、我国小麦产需现状
1、产量增长、品质下滑 2、整体消费显著增长: 原因: (1)人口刚性增长, 而需求弹性较弱; (2)由于2011 年我国玉米价格连续走高, 造成小
2、种肥
肥料种类:速效性的氮、磷肥,如硫酸 铵、过磷酸钙、二铵等;腐熟的优质有 机肥;
作用:促进小麦生根发苗,提早分蘖, 为以后的壮杆、大穗打好基础。
施用方法:拌种或条施。施肥与播种同 时进行,肥料施于种子侧小麦播种时,每亩施用二铵或复 合肥5~6公斤,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 3~5厘米深处。
硼:硼对小麦的生殖生长非常重要,缺硼的植株生育期推 迟,雌雄蕊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最后枯萎不结实。
三、
1、
三、
三、
3、
三、
4、
三、
4、
第三节 小麦施肥技术
一、备播与播种阶段的施肥管理
1、施足底肥,培育壮苗 :“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有机肥和磷、钾化肥一般全部用作基肥。在低产缺磷地块,
用磷肥总量的20%作种肥,80%作基肥。在沙性土壤上,用 钾肥总量的50%作基肥,其余与氮肥配合作追肥施用。 氮肥:中、低产地块,用总量的60%作基肥。10%作种肥, 余30%作追肥;在高产地块,降低基肥中氮的比例,增加 追肥比例(用总量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
基肥:一般高产田亩施农家肥2000~ 3000公斤,45%复合肥40~50公斤。中 低产田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 45%复合肥30~40公斤。
第十二章 小麦营养与施肥
第一节 小麦生产概况
• 小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世界上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 作物。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的波动情况
我国小麦总产和单产变动情况
2010年小麦生产与1997、2005年相比
三、地理春、冬小麦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