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一讲 化学反应速率课后达标检测-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一讲化学反应速
率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5·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速率
B.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正催化剂只加快正反应速率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解析:选D。
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加快,A项错误;对于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如CaO+2HCl===CaCl2+H2O,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误;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加快,C项错误;正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可减慢反应速率,故D项正确。
2.(2015·江西南昌高三调研)反应4A(s)+3B(g)===2C(g)+D(g),经 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
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
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min)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增大的
解析:选B。
2 min内B的浓度减小0.6 mol/L,则v(B)=0.6 mol/L
2 min
=0.3 mol/(L·min),
B项正确;由于A为固体,不可用来表示反应速率,A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C项错误;在同一时间内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其变化趋势是相同的,D项错误。
3.(2015·山西太原模拟)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15 mol·L-1·min-1
B.v(B)=0.01 mol·L-1·s-1
C.v(C)=0.40 mol·L-1·min-1
D.v(D)=0.45 mol·L-1·min-1
解析:选D。
对同一化学反应而言,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速率,比较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时需用同一种物质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计算依据是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根据v(A)∶v(B)∶v(C)∶v(D)=1∶3∶2∶2,转化为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项:v(A)=0.15 mol·L-1·min-1;B项:v(A)=0.20 mol·L-1·min-1;C项:v(A)=0.20 mol·L-1·min-1;D项:v(A)=0.225 mol·L-1·min -1。
故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D>C=B>A,故选D。
4.(2015·河南三门峡模拟)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四个平衡体系,增大容器的体积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2SO2+O2 2SO3
B.CO+H2O CO2+H2
C.CO2(g)+H2O H2CO3
D.Fe3++3SCN- Fe(SCN)3
解析:选D。
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的反应速率有影响,对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的反应速率无影响,D项正确。
5.(2015·山东济宁中学模拟)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
在10 s内N2的浓度由5 mol/L降至4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增加H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反应足够长时间,N2、H2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
解析:选B。
根据题意v(N2)=0.1 mol/(L·s),则v(NH3)=0.2 mol/(L·s),A项错误;使用合适催化剂能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B项正确;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C项错误;
N2、H2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平衡状态,N2、H2的浓度不可能降为0,D项错误。
6.(2015·河北唐山一中模拟)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
度/°C
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高、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先出现浑浊,D项符合题意。
7.把0.6 mol气体X和0.4 mol气体Y混合于2.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 Z(g)+2W(g),测得5 min末生成0.2 mol 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则n值是( )
A.1 B.2
C.3 D.4
解析:选A。
v(W)=0.2 mol
2.0 L×5 min
=0.02 mol/(L·min),又因v(Z)=0.01 mol/(L·min),即v(W)∶v(Z)=0.02∶0.01=2∶1,故n=1。
8.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
解析:选D。
不知反应有没有气体参加,A错误;图像中表示反应速率的是曲线的斜率,B错误;pH越小,H+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错误;pH=8.8时,反应速率接近于0,D 正确。
9.(2015·湖南长沙模拟)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
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min)
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D.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解析:选B。
OE段、EF段、FG段中生成的CO2分别为0.01 mol、0.02 mol、0.005 mol,则消耗HCl的量分别为0.02 mol、0.04 mol、0.01 mol,用HCl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0.2 mol/(L·min)、0.4 mol/(L·min)、0.1 mol/(L·min),所以EF段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快,G 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二、非选择题
10.(2015·广东江门高三模拟)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 s 后的某一时刻(t 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________。
A .t 1时刻,增大了X 的浓度 B .t 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 .t 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D .t 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1)v (Z)=1.58 mol 2 L 10 s =0.079 mol·L -1·s -1
Δc (X)=1.2 mol -0.41 mol 2 L =0.395 mol·L -1
Y 的转化率为
α(Y)=
1 mol -0.21 mol
1 mol
×100%=79%。
(2)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可得方程式为X(g)+Y(g) 2Z(g)。
(3)因为改变条件时平衡未发生移动,该反应又为等体积反应,所以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加入了催化剂。
答案:(1)0.079 mol·L -1
·s -1
0.395 mol·L -1
79% (2)X(g)+Y(g) 2Z(g)
(3)CD
11.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 B(g) p C(g) ΔH
=?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时间 c (A) (mol·L -1) c (B) (mol·L -1) c (C) (mol·L -1)
0 1 3 0
第2 min 0.8 2.6 0.4
第4 min 0.4 1.8 1.2
第6 min 0.4 1.8 1.2
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b=______,p=______。
(取最小正整数)
(2)第2 min到第4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 mol·L-1·min-1。
(3)若从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 kJ,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4~6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4 min内A、B、C的浓度变化分别为0.6 mol·L-1、1.2 mol·L-1、1.2 mol·L-1,A、B、C的浓度变化之比为1∶2∶2,所以a=1,b=2,p=2。
(2)2~4 min内A的浓度变化为0.8 mol·L-1-0.4 mol·L-1=0.4 mol·L-1,所以A 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2 min=0.2 mol·L-1·min-1。
(3)从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1×2 L=1.2 mol,所以1 mol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 kJ÷1.2=196.6 kJ,所以ΔH=-196.6 kJ·mol -1。
答案:(1)1 2 2 (2)0.2 (3)-196.6 kJ·mol-1
12.(2015·浙江舟山中学质检)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1
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进行到3 min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10 min后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
C.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不会改变D.3 min前v(正)>v(逆),3 min后v(正)<v(逆) (3)下列措施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
A.恒温时,充入氖气
B.再充入1 mol H2
C.升高温度
D.加入干燥剂CaCl2固体
解析:(1)v(CH3OH)=0.75 mol
2 L×10 min
=0.037 5 mol·L-1·min-1,
故v(H2)=3v(CH3OH)=0.112 5 mol·L-1·min-1。
(2)A项,3 min时不是平衡状态,v(正)>v(逆);B项,10 min达到平衡,n(总)不变,p不变;C项,恒温恒容充入氩气,平衡不移动,v不变;D项,3 min时不是平衡状态。
(3)A项,v(正)不变;B项,c(H2)增大,v(正)增大;C项,升温,v(正)增大;D项,加CaCl2,c(H2O)减小,v(正)减小。
答案:(1)0.112 5 mol·L-1·min-1(2)BC
(3)BC
13.(2015·河北沧州高三质检)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1A、0.05 mol·L-1C 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t1时c(B)未画出,t1时增大到0.05 mol·L-1]。
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b.增大压强c.增大反应物浓度
(4)在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v(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逆)(填“>”、“=”或“<”)。
解析:(1)t4时,减小压强v(正)、v(逆)以同等倍数下降,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A、C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A、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
Δc(A)=0.15 mol·L-1-0.06 mol·L-1=0.09 mol·L-1,
Δc(C)=0.11 mol·L-1-0.05 mol·L-1=0.06 mol·L-1,
即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
故反应方程式为3A(g) 2C(g)+B(g)
则B的起始浓度为0.05 mol·L-1-0.03 mol·L-1=0.02 mol·L-1。
(2)因升温,v(正)>v(逆),平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A(g) 2C(g)+B(g) ΔH=+100a kJ·mol-1。
(3)乙图中t3时刻v(正)、v(逆)以同等倍数增大,故应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
(4)在恒温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相同倍数减小,相当于减压,因本反应为等气体体积反应,平衡不移动,v(正)=v(逆)。
答案:(1)0.02
(2)3A(g) 2C(g)+B(g) ΔH=+100a kJ·mol-1
(3)a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