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龋齿发生因素干预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岁婴儿,龋齿的预防保健工作是从母亲孕期胎儿时期,乳牙形成胚胎细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开始直至12周岁;主要途径是通过母亲怀孕期间卫生保健知识掌握,提高科学膳食营养共给,受孕期保健检查医生指导干预,儿童期有家长和学校等继续接受口腔保健干预,龋齿率效果明显,婴儿龋齿发病率占3.5%。
2、3-6岁婴幼儿期的龋齿预防,从饮食、口腔卫生是家长教育与自我习惯养成的交替阶段。因此期儿童自主习惯养成率低,家长督导坚持性不高,龋齿发病率占45.9%显然不低。所以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的保健教育很重要任务艰巨。
【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79-01
口腔保健干预在儿童时期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胚胎时期,乳牙时期、乳、恒牙交接时期;必需做好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10-20日,一二三团疾控中心对辖区内0-7岁1000例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摸底、填表、问卷评估;并对资料进行了随机抽查核实,统计学分析。
3、7岁儿童龋齿发病主要是有口腔卫生习惯95.33%,近3年(4—7岁)形成的;但乳牙、恒牙替换期间行为形成率在此年龄段只有78.25%,因此龋齿发病率占53.0%。
四、总结
通过此次对123团0-7岁婴幼儿1000名龋齿患病情况的普查、口腔保健问卷资料调查分析和7年以来对孕产妇、婴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回顾调查干预效果显著;同时得出龋齿的预防保健工作还任重道远。建议必须从孕期保健开始,从母亲怀孕时营养、膳食、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始。重点抓3-6岁婴幼儿膳食营养摄取,重科学,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的自觉性,也就是由婴儿被动有母亲帮助转向主动自我的过程。做为家长一定要鼓励支持孩子,自我动手的意识。从而使7-12岁儿童才能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牙齿。
二、结果
根据对团0-7岁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口腔保健干预,卫生习惯摸底问卷得出:
1、0-2岁内婴儿龋齿发病率占3.5%,家长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者占83%,母亲在怀孕期间接受过口腔保健干预的占94.33%。
2、3-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占45.9%,儿童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占56.35%,接受过口腔保健干预的占86.73%。
3、7岁儿童龋齿发病率占53.0%,有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者占78.75%,接受过口腔保健干预的占95.33%。
三、讨论
一二三团婴幼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干预工作是2001年开始的规范化管理此项工作的。通过2010年6月对1000例婴幼儿龋齿发病进行普查,同时对口腔保健知识、卫生习惯也进行了问卷测试评估;得出各年龄段龋齿发病率,口腔保健干预人群都有显著差别(P0.05)。
参考文献
[1]陈香等.深圳市3-5岁儿童家庭口腔保健现状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58.
[2]张福兰等.1995-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分析2008,24(2):256.
[3]董立生等.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分析2001,16,(4):245.
影响儿童龋齿发生因素干预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解车排子垦区团场,0-7岁儿童牙齿患龋齿情况,并采取科学的口腔保健干预。我们随机对一二三团和一二九团内随机走访调查了0-7岁儿童1000例,对口腔卫生行为和患齵齿情况进行了摸底登记。分析结果0-2,3-6,7岁,三个年龄段儿童,保健干预与龋齿发生有直接因果,其中3-6岁情况最为显著,发生率分别为3.5%、45.9%、53%,相对于保健干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车排子垦区团场,0-7岁儿童口腔保健干预效果情况不容乐观,幼儿及学龄前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乳牙易发生齵齿,各托幼园所应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合理膳食,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管理,提高早期干预效果。
2、3-6岁婴幼儿期的龋齿预防,从饮食、口腔卫生是家长教育与自我习惯养成的交替阶段。因此期儿童自主习惯养成率低,家长督导坚持性不高,龋齿发病率占45.9%显然不低。所以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的保健教育很重要任务艰巨。
【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79-01
口腔保健干预在儿童时期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胚胎时期,乳牙时期、乳、恒牙交接时期;必需做好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10-20日,一二三团疾控中心对辖区内0-7岁1000例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摸底、填表、问卷评估;并对资料进行了随机抽查核实,统计学分析。
3、7岁儿童龋齿发病主要是有口腔卫生习惯95.33%,近3年(4—7岁)形成的;但乳牙、恒牙替换期间行为形成率在此年龄段只有78.25%,因此龋齿发病率占53.0%。
四、总结
通过此次对123团0-7岁婴幼儿1000名龋齿患病情况的普查、口腔保健问卷资料调查分析和7年以来对孕产妇、婴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回顾调查干预效果显著;同时得出龋齿的预防保健工作还任重道远。建议必须从孕期保健开始,从母亲怀孕时营养、膳食、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始。重点抓3-6岁婴幼儿膳食营养摄取,重科学,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的自觉性,也就是由婴儿被动有母亲帮助转向主动自我的过程。做为家长一定要鼓励支持孩子,自我动手的意识。从而使7-12岁儿童才能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牙齿。
二、结果
根据对团0-7岁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口腔保健干预,卫生习惯摸底问卷得出:
1、0-2岁内婴儿龋齿发病率占3.5%,家长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者占83%,母亲在怀孕期间接受过口腔保健干预的占94.33%。
2、3-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占45.9%,儿童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占56.35%,接受过口腔保健干预的占86.73%。
3、7岁儿童龋齿发病率占53.0%,有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者占78.75%,接受过口腔保健干预的占95.33%。
三、讨论
一二三团婴幼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干预工作是2001年开始的规范化管理此项工作的。通过2010年6月对1000例婴幼儿龋齿发病进行普查,同时对口腔保健知识、卫生习惯也进行了问卷测试评估;得出各年龄段龋齿发病率,口腔保健干预人群都有显著差别(P0.05)。
参考文献
[1]陈香等.深圳市3-5岁儿童家庭口腔保健现状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58.
[2]张福兰等.1995-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分析2008,24(2):256.
[3]董立生等.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分析2001,16,(4):245.
影响儿童龋齿发生因素干预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解车排子垦区团场,0-7岁儿童牙齿患龋齿情况,并采取科学的口腔保健干预。我们随机对一二三团和一二九团内随机走访调查了0-7岁儿童1000例,对口腔卫生行为和患齵齿情况进行了摸底登记。分析结果0-2,3-6,7岁,三个年龄段儿童,保健干预与龋齿发生有直接因果,其中3-6岁情况最为显著,发生率分别为3.5%、45.9%、53%,相对于保健干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车排子垦区团场,0-7岁儿童口腔保健干预效果情况不容乐观,幼儿及学龄前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乳牙易发生齵齿,各托幼园所应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合理膳食,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管理,提高早期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