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阿随的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逝》中阿随的文化意义
《伤逝》是鲁迅少有的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描写了五四时期的涓生与子君起初相爱,追求自主婚姻,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两人分开的故事。
结局十分悲伤,涓生难过而子君死去,正是像题目一样:一个人伤心一个人逝去。
最初,子君是“分明的,坚决的,沉静的”,她和涓生一起“谈家庭专制,谈男女平等,谈伊豪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个时刻的他们力图冲破社会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
涓生对这个时期果敢坚决的子君的喜爱,也表现出鲁迅自己对于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这种拥有新思想的女性的欣赏。
我想到鲁迅形容原配妻子朱安:“她是我母亲的太太,而非我的太太。
这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分析,说鲁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前期带入的是他和徐广平的甜蜜爱情,后期带入的是他和朱安的婚姻悲剧。
我感觉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主人公涓生和鲁迅一样其实都是复杂而矛盾的个体。
一方面涓生似乎是高尚、善良、热情的,另一方面,他又是自私的,让人思考他到底是否善良,还是只是伪善。
他做的那些反省似乎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少受谴责:“躺着,在合着的眼前经过的豫想的前途,不到半夜已经现尽;暗中忽然仿佛看见一堆食物,这之后,便浮出一个子君的灰黄的脸来,睁了孩子气的眼睛,恳托似的看着我。
我一定神,什么也没有了。
”
另外我想讲一下《伤逝》中出现的“阿随”这一形象。
《伤逝》中的小狗阿随是贯穿全文的,它不仅见证了故事的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他被遗弃的时候涓生和子君的生活已经十分拮据,两人之间感情的变化与隔膜也由此滋生。
而文章的最后,作者又提到阿随,它已经是“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而此时子君也已经离世。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小狗的名字叫做“阿随”可能也是有深意的,就像子君一直心甘情愿地跟着涓生一样,“阿随”的随,也有跟随之意。
鲁迅很多其他作品里的动物也都担任了重要的线索作用或者暗示作用,而且动物也是鲁迅喜欢刻画的对象(或者说用动物来暗喻)。
比如《狗猫鼠》中,猫是鲁迅很不喜欢的,他用猫来比喻媚态的暴虐者。
比如《药》里面夏瑜坟边树枝上的乌鸦等等。
它们有的渲染了环境,有的作为文章的线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有一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书《“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专门研究鲁迅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我想鲁迅笔下的动物似乎是一个蛮值得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