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直属单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二级直属单位:
公司于2006年12月23日—24日在武汉召开“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2007工作座谈会”,现将公司领导讲话下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
1、叶生威总经理在长航凤凰2007年工作座谈会的讲话;
2、方卫建书记在长航凤凰2007年工作座谈会的讲话;
附件1:
叶生威总经理在长航凤凰2007年工作座谈会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座谈会是公司今年收尾之际的最后一次全局性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要盘点06年经济运行情况,动员全司员工对年度效益目标作最后冲刺;二是重点研究明年工作思路。

昨天19个单位和部门作了汇报发言,从各单位发言情况来看,对明年航运形势总体看好,对困难估计得也很足,有些意见和建议对公司充实和完善明年工作思路很有帮助;三是部署今冬明春的重点工作,关好门,起好步。

随后方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望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是实现长航凤凰成功上市之年,也是航运热后效益压力最大的一年。

今年以来,受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影响,航运市场先抑后扬,市场低迷、有效货源不足、成本刚性上涨,给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全年因运价下降减收1.88亿元,油价上涨、港驶费上调增加成本2个亿,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6496万元,对照集团2.2亿考核口径,欠进度4504万元;7月份受上市改革调整影响,当月亏损高达1420万元,面对巨大的效益压力,公司进行全司总动员,要求后五月月均收入达到1.88亿,成本极限压缩,从效果来看,月均效益逐月上升,成效十分明显,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再加上低效资产处臵收益,按照上市后新的统计口径,预计
下半年实现利润总额8500万元,全年利润总额达到1.5亿元。

1-11月份经济运行主要特点是:
1、指标完成较好
——收入同比上升。

1-11月,核算收入完成19.96亿元(不含国际海运),同口径同比增加5148万元,增幅2.65%,预计全年可达21.89亿元,其中江段减收8289万元,减幅6.9%;海段增收1.41亿元,增幅15.2%,海运收入大幅提升,首次超过长江,单月收入过亿,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特别是今年后五个月来,公司月均收入超1.86亿,企业结构调整后的整体规模优势进一步体现。

——产量继续增长。

1-11月,在拖力月均投入13.2万千瓦,同比减少2.83万千瓦,减幅21.44%的情况下,通过江海联动、加快周转、压缩停时、提高船效,以及自航船拖驳运输、上游过闸减载分拖等措施,共完成货运量6682万吨,为同期同口径的107%;周转量完成498.61亿吨千米,为同期同口径的113.16%,其中海运周转量达到219.95亿吨千米,同比增幅达到41.48%,再次刷新纪录。

——效益日趋好转。

预计全年实现利润1.5亿元,若考虑油价政策性上涨增加成本1.3亿元,上市后成本统计口径变化影响,实际同口径同比增利3300万元。

其中,海运今年的收入利润率仍保持在20%以上,成为企业效益支柱;长江效益今年也逐渐呈现好转势头,但间接成本及管理费用依然过大,如何从体制上、机制上根本提升长江段效益,仍是摆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船效有所提升。

1-11月份,拖轮船产量完成15.14万吨/千瓦,为同期同口径的110%,实现大幅增长;海轮船产量完成3.2万吨/吨,为同期同口径的134.6%,增幅超过两位数,为产量、收入增长作出了贡献;驳船船产量因有效货源不足略下降,
完成1.39万吨/千米,为同期同口径的97.65%,下降2.35%。

——燃耗得到控制。

在产量提高增加燃油成本4743万元,油价同比上涨730元/吨的情况下,1-11月,燃润料总成本6.34亿元,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单耗为2.94千克/千吨千米,为预算的98.78%,同比降低0.38千克/千吨千米,节约成本6165万元;非生产用油同比减少1212吨,节约成本434万元。

2、改革顺利推进
在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大力支持下,完成与中国凤凰的资产重组,顺利实施了股权分臵改革,成功实现了长航干散货整体上市;同时配套实施了改革调整,组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紧密配合,按照“结构精简、人员精干、管理精细”的原则,配套实施改革调整,实施管理流程再造,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全线机关减员470人,减幅达32%;中层管理岗位减少46个,减幅达33%;二级单位长江段由14个减至7个,下降50%;驻港机构由23个减至5个,下降77%;全线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到目前为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827人,清退外用工达348人,合计达1175人,重庆货司、武汉船务、芜湖船务、上海船港公司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3、营销创新策略
在上半年运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为消化油价上涨成本压力,各经营公司配合运输部门积极争取客户理解支持,充分发挥公司江海一体的竞争优势,按照“稳健、适度、有序”的原则,积极推进燃油补贴,主要战略客户和部分重点客户,实现“量、价、效”联动。

运输部门创新思维、大胆实践,推行枯水期中游减载分拖、枝宜段过驳减载、自航船拖驳过闸、库区拖轮“以小换大”、川江小马力拖轮扩拖等措施,据理力争控制规驶费增长幅度,力争
三峡过闸通行证和政策补偿,在增收、提效、控本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海运公司抓住下半年市场行情回升,巩固拓展了沙钢、宝钢、南钢等市场份额,主要航线运价实现了恢复性上调,并据理力争增收海运滞期费500万元,特别是8月份的运输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国际海运成功操作武钢南非一程矿运输,并通过锁定直达增量和二、三程份额的方式,与武钢签订了一程矿COA包运合同;及时抓住BDI指数上扬的契机,成功租入一艘5年期巴拿马型海轮,为远洋的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货司强化服务、深化合作,巩固上焦、上电等优势航线,量、价、效指标同比均有增长,今年汉下上电煤炭发运预计完成130万吨,较去年增加45万吨、增幅达35%,有力促进了长江段效益提升。

芜湖货司通过发展南北航线、放大长江三程、做好计量交接、开发直取平台、组织江中过驳,成功应对马钢招投标运输新模式,及时满足了马钢物流化运输需求,长江市场份额由50%上升到70%。

武汉货司快速渡过组建磨合期,领导班子多次深入现场开展市场调研,鄂洲球团厂和鄂钢市场份额实现了绝对控制,汉下煤炭、综合类货源保持增长态势。

重庆货司利用三峡完建期过闸政策调控市场,出川类货物运价实现了多次大幅上调;12月份重钢2007年保量保价合同成功签定,达到了公司提出“量价互保”的预期效果。

大运河克服市场下滑和过闸影响,正在增收控本、内部挖潜上做文章。

4、发展稳步推进。

2006年累计完成投资5.44亿元,新增
运力18.26万吨,其中:
购臵5万吨二手海轮一艘,建造出厂万吨江海直达轮5艘,海轮运力累计达到60万吨;发展长江自航船8艘,自航船运力规模达到6万吨,新购自航船月均盈利达8万元以上;
处臵低效报废运力14.8万吨,盘活存量资产6000多万元,正着手用这批资金购臵长江自航船,继续优化长江运力结构;
为稳定下水煤炭运输市场,参股组建平鄂煤炭港埠公司,参与物流配送;
制定完成了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合资合营公司股权收购;
为尽快实现一程远洋发展和海运运力增加,完成好望角船型和大灵便船型建造的测算和选厂,与中船重工达成了海轮批量建造的合同意向,对设立香港公司实施境外融资进行了论证,为下步远洋实施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5、安全基本稳定。

针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各单位强化预控,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稳定。

武汉船务、上海船港在机构大整合的基础上,加大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了改革调整期的安全管理,保证了改革调整期的安全稳定;华泰公司全面推行了海轮总管制,加大了海进江船舶航行监控指导;长江交科加大现场接发船力度,完善江海直达船舶航行安全预案;芜湖船务全面加强了对自船船的安全管理;重庆货司制定了库区蓄水156米安全航行操作措施;公司安监部门编写了安徽定线制操作指南,按组织构架重新修订安全管理体系;各级领导加强了事故隐患的监督整改,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1-11月份,杜绝了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一般事故3件,小事故7件,估损309万元,为集团下达海损控制指标的68.8%。

但今年来事故件数和损失金额同比增加11件、435.9万元(不含瑞江6号轮事故),尤其是
海进江、江海直达碰撞事故明显增多、损失较大,高级船员、低等级事故增多,要引起各级安监部门和各管船公司高度重视。

6、管理更趋规范。

按照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公司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上市公司章程,出台了“新三会”议事规则,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了管理决策程序,规范了关联交易行为。

财务部门统一了会计核算科目,抓好新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确保公司按证监会要求规范、有效运作;证投部门不断强化风险管理,突出投资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做到发展与风险同步考虑,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船技部门加快船舶“3G”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视频会议网络,信息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质监部门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突出全程预控监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企业品牌形象有所提升。

7、整体和谐稳定。

各级党群部门配合企业上市改革调整,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切实加强企业形势任务宣传,提前制定改革期间稳定工作预案,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在全年大幅减员的前提下,保证了队伍稳定、企业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盘点06年,感触很多,我们能够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取得比预想要好的成绩,是企业强化改革、优化调整的效果,是全体将士锐意拼搏的结果,是各级领导积极努力工作的成果。

在此,我代表公司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总结经验,体会有四点:一是超前谋划、抓早抓实,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策略;二是执着追求、满怀激情,是我们完成既定目标的不竭动力;三是改革创新、优化流程,是提升企业效率的有效法宝;四是争取支持、求得理解,是决定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2007年市场形势
综合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07年的总体形势较06年谨慎乐观,基本判断是:市场稳中有增,经营压力加大,前景持续看好。

——市场稳中有增,从我司经营的三大货类分析:
矿石增速虽趋缓,仍是支柱货源:随着宏观调控持续深入,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冶金、电力行业需求趋缓。

战略客户利用政策机遇,加快兼并重组、扩能扩产步伐,预计 07年铁矿石进口增量在2750--4125万吨左右;其中我司战略客户:武钢、马钢、重钢、沙钢、宝钢以及重点客户南钢、永联、兴澄等钢厂产能、运量也将增加。

我们可争取运量2730万吨。

煤炭有增量,增在海煤:07年全国新投产机组8200万千瓦,电煤需求增长幅度在6%-11%,新建电力机组绝大部分为燃煤火电机组,对煤炭年需求量不断攀高,沿海电煤运输持续呈上升态势;冶金用煤基本保持稳定,建材、化工用煤比重下降。

长江段“三口一枝”煤运相对稳定,汉下煤仍呈下滑趋势,川煤因过闸限制增量不大。

综合总量稳定,结构在变化:预计07年建材类货源市场基本稳定;水泥、农化类货源运量略有增长;中上游受资源及过闸影响,资源型货源萎缩,产成品运量增加,非矿类磷矿、硫矿货源减少。

从区域市场来看:沿海市场稳定,绝对增加量仍然可观,我司所占份额较小,发展空间较大;江海直达需求旺盛,但冲击三程运输,加上枯水期减载等影响,导致利润较薄;长江运输成本高,运力结构急需调整,需大量自航运力补充;运河运输受过闸政策影响,成本剧增、扭亏任务艰巨。

——经营压力加大。

主要表现在:
一是运力急剧膨胀。

中远06年运煤船队已达150万载重吨,07年将达到200万吨,成为我国沿海运煤主力船队之一。

中海
未来三年散货船队新增运力400万吨,总运力规模将达到800万吨。

地方船公司都在高价购船,扩充运力。

长江仅安徽地方运力就达1300余万吨。

另外,货主自建船队如火如荼;大量沙滩造船冲击市场,预示竞争更加激烈。

二是传统格局改变。

随着长江口和下游深水航道的整治、下游港口深水泊位的崛起,南通港10万吨级泊位的正式投产,沿海多港矿石专用码头陆续投入使用,进口矿装载港向北延伸、发展到多个港口,运距延长造成运力紧张,也增大了矿源流失风险;同时“一船两卸”、江海直达量继续大幅增加,对我司传统的二、三程中转运输造成冲击。

三是竞争更加激烈。

近年来货主引入比价招标制、船船直取、江海直达、包干运输等措施,变相降价态势愈演愈烈,对我司运价体系造成较大冲击,其中长江运输市场竞争尤为血腥,一些竞争对手为求生存恶性竞争,通过价格战蚕食我司进江矿份额,一些货主、航线的运价走势难以预料,部分市场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竞争态势将会愈演愈烈。

四是运输成本高企。

尤其是刚性成本增长较快,受高油价影响,燃油成本已占公司总成本近40%,油价直接影响企业预期盈利水平,预计06年公司同比增加燃料成本、减少利润1.3亿元。

虽然国际油价有所回落,但国内油价依然居高不下,后期国内油价走势仍难以预估,保持高位振荡的可能性较大,对全年效益带来较大压力。

五是运力结构不优。

随着货主码头大型化改造步伐加快,下游深水泊位快速崛起,我司长江运力不适货、不适港的矛盾更加突出,传统轮驳搭配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长江现有运力结构急需进行优化调整,在加快低效资产处臵力度的同时,发展一定规模自航船运力成为当务之急;海运市场由于运力受限部分市场被
迫退出,一些价高、量大的长期包运合同被迫放弃,海运运力不足已成为公司效益难以大幅提升的主要障碍。

——前景持续看好。

可从五个方面得到印证:
宏观经济走势看好。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全球贸易将在未来5年中保持7%的稳定增长。

受国家宏观调控持续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从06年下半年开始趋缓,但不会出现大幅下调,预计2007年我国经济将增长保持在10%左右。

国家扶持中部地区经济,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利于公司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航运市场触底回升。

从今年下半年以来, BDI干散货运输指数从年初2000多点一路上扬,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恢复性上涨,预示着市场景气周期将进一步拉长。

预计未来2-3年内,国际海运市场仍将维持中高位波动;长江运输市场仍将维持5%-6%的年增长速度。

受中国铁矿石进口和印度煤炭进口的拉动,预计2007年干散货需求增速将保持在4.5%-5%的水平。

国家高度重视水运,航运发展规划提速。

11月21日,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黄菊副总理要求把长江水运能力提升到新高度。

会议提出到“十一五”末,交通部将投入150亿巨资整治长江航道。

1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保持国有经济绝对控制力的七大行业、47户企业。

在航运行业,有中远、中海、长航,并把这些行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必将使企业的影响力、竟争力、带动力大为增强。

沿江产业布局更加集中,发展迅猛。

首钢、武钢计划在宜昌、鄂西兴建铁矿石基地,年开发量在2000万吨以上;宜昌港宜都1000万吨配煤中心项目今年7月份已正式启动,水路批量配煤运输可幅射周边腹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亚东(阳逻)项目
一期工程07年4月份建成投产,可望形成武汉到扬洲140万吨下水水泥、熟料运量,待2010年亚东在江西、湖北两地七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将形成综合水运量1300万吨以上的宠大市场,对改善公司对流失衡、提升长江段营运效益提供了保障。

企业快速发展平台已搭建,加快转型发展条件成熟。

从今年后五个月来的情况来看,公司改革调整效果开始显现,拖轮投入、燃油成本得到控制,月均收入连续超1.8亿元,月均经营利润在800万元以上,经济运行质量逐渐好转。

只要我们抓住”十一五”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按照“十一五”战略规划,加快战略转型步伐,配套改革、提升管理,就一定能实现“十一五”跨越式发展,步入良性发展之路。

这次集团2007年工作座谈会上,对公司下达了确保利润1.8亿指标,其中包括合资合营利润3000万元,公司2007年实际要完成利润1.5亿元,按照财务部门的测算,对应目前现有的运力规模,预算盘子仍然很紧、压力非常大,希望各单位按照公司下达分解的建议指标,进一步细化措施,调整目标,完善工作方案。

三、2007年工作初步思路
明年的工作思路概括为四句话,即:突出创新、加快转型、全面提升、和谐发展。

(一)突出创新
尽管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但固有的观念、思维、行为,仍然存在较深的计划经济痕迹,如果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极大阻碍企业转型发展,具体要从三个方面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
客观讲,公司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的认识阻力,存在与加快发展、推进转型相悖的固有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习惯于满足于小富即安,固守现有的业务领域和规模,不善于用全球化、系统化的思维,国际化的视野,去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资源配臵的最优化,探索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新兴市场。

二是习惯于用传统的老办法,去解决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而不善于根据市场变化,主动创新、灵活应变;
三是习惯于消极被动、等待观望,坐等时机成熟、机遇到来,而不善于主动出击,创造条件,引导市场,抢抓机遇。

对于加快转型的认识,最难的不是接受新思维,而是彻底放弃不利发展的旧思维,需要逐步克服和转变,牢固树立系统集成、外向发展、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理念,强化危机管理、抢抓机遇意识,进一步提高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

第二:格局创新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创新竞争格局、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快速、稳健成长,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1、形成全面适应市场的开放型新格局
随着公司延伸产业、加快转型,经营业务国际化、海洋化,企业管理、制度、标准要逐步与国际接轨,视野由长江扩展到海洋、由国内拓展到国际市场,全方位地参与市场竞争、全方位地开展合资合作;要突出市场分析、决策、增强对宏观经济和市场信息研究分析,加强市场策划开发和营销机制创新,形成全面适应市场的开放型新格局。

2、形成江、海、洋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发展、推动转型要做到长江、沿海、远洋的统筹发展、合理配套与有效衔接。

长江运输要做到基础更稳、效益更好、控制力更强;沿海运输做到运力规模更大、经营网络更全、竞争力
更强;远洋运输做到结构更优、抗风险能力更强,最终形成江、海、洋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抓好转型的同时,要加强“长江战略”的推进,将其视为“基地战略”、“稳定战略”、“借力战略”。

转型只是工作重心的变化,长江是调整优化,而不是收缩放弃,要重点增强长江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幅射力,向海转型应以长江为基础,与长江相配套,以江带海,以海促江。

3、形成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新格局
坚持长江优化提升,处臵低效不适资产,淘汰老旧高耗拖轮,调整轮驳运力规模,稳步增加自航运力,促进长江运力优化升级;江海直达致力于打造万吨级船舶,走专业化、效益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沿海要加快发展步伐,继续实施增量投入,提高效益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和大客户占有率,提高船舶投入产出和营运效率,突出规模优势,形成规模效益;远洋通过建立一支海峡型船队,快速扩大自有运力规模,实现江海一体、全程运作的产业新格局。

4、形成生产与资本经营并举的新格局
生产经营是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根本,但要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多地借助于外部资源、实行资本经营。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和金融杠杆,通过并购、重组、兼并、合资合作、船舶资产租赁与买卖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手段,控制运力、调控市场,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低成本、快速发展。

第三:机制创新
1、营销机制创新。

要通过推行客户经理制及项目负责制,与重点客户数据交换,分层面、分重点定期走访座谈,及时沟通反馈生产经营信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要引进推广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客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客户管理档案,从量、价、效、资信、发展等方面,定期组织分析评价,
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合理布局运力投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要不断完善大客户战略理论,培育巩固重点客户,兼顾发展一般客户,扩大营销的幅射力,提高一般客户的真诚度,保障生产经营持续稳健。

2、考核机制创新。

要进一步推行以资金、利润为主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模式,特别是长江段要落实责任考核主体,按照完全成本核算口径,突出利润考核,逐步淡化收入及其它经济指标考核,07年先以重庆货司利润考核为试点,再全线推广。

会后财务部门紧锣密鼓制定方案,在公司两会上正式出台;长江段效益的提升,由于原因复杂、历史包袱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作为200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部要结合现有组织构架,提出设立长江经营公司的初步方案,组织专人专班开展调研、扎实推进,实现长江效益的历史性转折。

3、发展机制创新。

要以资产证券化为平台,尝试在资本市场增资扩股、发行债券融资,走快速扩张、低成本发展之路,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下步争取通过股票定向增发,力争募集资金5—8亿元;要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投融资工具,扩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实现低成本、滚动式发展。

4、竞争机制创新。

要着眼长远、系统谋划、统筹考虑,要有效组合企业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江海联动、江河联动的优势,满足客户江海直达、江洋直达的要求,减少中转环节、降低运输成本,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要引入资源整合和竞争合作的概念,在过度竞争的区域市场,通过联合有关竞争对手建立行业协会、行业联盟,共同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市场运价,建立攻守同盟,调控主导市场,增强长航干散货控制力、影响力和幅射力,再造企业竞争优势。

5、激励机制创新。

07年要重点理顺公司上下、横向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