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中学2018年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川中学2018年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1%;死亡率为0.715%,比上年提高了0.0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95%,比上年提高了0.016%。

从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3%;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9.2%,比上年下降了0.60%。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
2.57%,比上年提高了 1.30%。

据此回答1—2题。

1.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尚未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B.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C.人口总数开始逐渐减少 D.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
2. 关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一、二产业快速发展有关
B.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因为乡村人口减少所致
C.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大于乡村人口
D.我国中部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参考答案:
D C
2. 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图甲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乙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7~8题。

7.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A.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C.地势低洼且起伏小,易受洪涝影响
D.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8.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14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参考答案:
D C
3.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后部分河段可能出现河水倒流,发育成为“反向河”。

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周河流量大,袭夺沂河
B. 沂河地势高,袭夺东周河
C. 东周河溯源侵蚀,袭夺沂河
D. 沂河落差大,袭夺东周河
28. 图中“反向”河段是
A. BC段
B. CD段
C. CE段
D. FG段
29. 图中各河段特点正确的是
A. FG段形成峡谷和瀑布
B. EF段存在大量沉积物
C. CE段东岸先堆积后侵蚀
D. 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小
参考答案:
27. C 28. C 29. B
【27题详解】
河流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根据等高线数值,在C点处,东周河海拔小于350米,沂河海拔大于350米,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C正确,B、D错误。

东周河水量大小,不是袭夺沂河原因,A错误。

故选C。

【28题详解】
沂河原流向东北方向,由A依次流向BCEFG,东周河由C流向D。

被袭夺后,图中流向变为由A依次流向BCD,由E流向C、D,由F流向G。

因此图中“反向”河段是CE段,流向
西南方向,C正确。

BC段、 CD段、FG段河流流向不变,A、B、D错误。

故选C。

【29题详解】
图中各河段特点,FG段流向不变,水量减小,侵蚀强度减小,FG段无陡崖,不会形成瀑布,因此不会形成峡谷和瀑布,A错误。

EF段断流,河床出露地表,存在大量冲积砾石,B正确。

CE段袭夺前是河流由C流向E,北半球河流会向右偏转,侵蚀东岸,袭夺后河流由E流向C,北半球河流会向右偏转,侵蚀西岸,东岸变为沉积,因此东岸先侵蚀后堆积,C错误。

袭夺后CD段来水增加,河谷宽阔水量变大,D错误。

故选B。

4. 2016年9月6日至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功举办“同饮一江水”中线水源考查活动。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此次考查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 节约用水
B. 生态环境
C. 水质状况
D. 围湖造田
31. 引江济汉工程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
A. 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
B. 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
C. 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
D. 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
参考答案:
30. D 31. B
30. 是水源考查活动,考查包括水质状况、水源地生态环境及水源区节约用水;与围湖造田无关。

选D正确。

31. 引江济汉工程可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利于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但不能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

选B正确。

5. 右图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第3题。

3.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极圈内 B.乙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C.丙地纬度最低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小
参考答案:
B

6.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题。

3.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B
7. 下图是某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关于图中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
B. 无结冰期
C. 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
D. 沿岸平原广布绿洲
16. 下列说法中,和图示区域相符的是()
A. 居民为白种人,信仰基督教
B. 木材丰富,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C. 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D. 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参考答案:
15. D 16. C
15. 图中河流位于中亚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C错。

甲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因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流量小于乙河段,A错。

位于温带地区,有结冰期,B错。

流经干旱地区,沿岸平原广布绿洲,D对。

16. 图示区域是中亚,居民为白种人,信仰伊斯兰教,A不符。

位于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植被以草地或荒漠为主,木材短缺,B不符。

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相符,选C。

图示区域是图兰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D错。

8. 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有详细的属性资料可供查询,并能进行多种空间分析,以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B、不用依靠计算机就可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
C、能对庞大而复杂的空间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
D、能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A
9. 欧洲西部有许多由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航运网。

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据此完成36—37题。

36.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7.西藏自治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无大江、大河
B.河流水期长,不利行通航
C.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D.政府对发展内河运输不够重视
参考答案:
36.D 37.C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
D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关于世界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正确叙述是()
A.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多雨
B.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
C.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
D. 赤道附近各月降水都较少
参考答案:
B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故终年温和多雨。

13.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探究地理的“极限”有趣且有意义。

回答15~17题。

15.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季雨林是位于29°N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形成这一“极限”的主要原因有()
①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②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③地势低平④地处迎风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黄河入海口地区是中国地理的一个“极限”,它是中国的()
A.陆地最低处 B.土地最肥沃的地方C.最大三角洲 D.土地最年轻的地方
17.下列关于中国“极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最大的盆地 B.鄱阳湖是最大的湖泊
C.昆仑山脉是最长的山脉 D.海南岛位于领土的最南端
参考答案:
15.C 16.D 17.C
14.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C.地形D.大气环流
22.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D.酸雨污染
参考答案:
C B
15.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

据此,回答43~45题。

43.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44.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③地表破碎,坡度大④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5.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措施是
A.放弃全部耕地
B.开发水田
C.植树种草
D.开发水能
参考答案:
D A C
16.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7.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8.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参考答案:
7. A 8. D
7. 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选择A。

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没有相关性。

8. 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消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D正确。

17.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

下图为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列各题。

25.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C.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6.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 1—2月
B. 4—5月
C. 6—7月
D. 9—10月
参考答案:
25. D 26. B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根据该岛月均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确定菲律宾的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薄荷岛是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坡度大,遇暴雨遭到强烈侵蚀,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树木难以生长,只能长草,D项正确。

【26题详解】
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份干湿两极。

在3—5月,气温升得很高,降水稀少,为干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

因此B项符合题意。

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最重要的载体是植被
B、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和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C、爪哇岛的火山喷发属于雨林全球环境效应
D、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是因为雨林具有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20.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
参考答案:
A

21. 读甲岛国示意图(图14),该国是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完成1-3题。

1.该岛国南、北两端相距约
A. 180千米
B. 260千米
C. 370千米
D. 450千米
2.该岛国东、西部河流径流量,在一月和七月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 纬度、洋流
B. 洋流、地形
C. 季风、地形
D. 季风、洋流
3.据提供信息可推测,该国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区应位于
A. 北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南部地区
D. 沿海
参考答案:
1. D2 .C3.B
22. 黄山风光属于()
A、旅游主体
B、旅游客体
C、旅游业
D、旅游媒介
参考答案:
B
23. 图1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内湖泊有不断萎缩趋势。

读图回答20~21题。

20. 导致该区域内湖泊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长期围垦②泥沙淤积
③兴修水利④旅游开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湖泊萎缩对区域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早涝灾害易发
②航运价值降低
③饮用水源不足
④耕地资源增多ks5u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参考答案:
A B
24. 适合于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玉米、大豆
D.油菜、棉花
参考答案:
C
25. 右图中甲表示我国某县城2008年农产品产值构
成。

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
业”,以下产业适合的有
①观光农业②基塘农业
③农产品加工业④季风水田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D
26. 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是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参考答案:
C
二、多选题(共10分)
27. (双选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结合图38,回答68~69题。

68、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的消费地位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B.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
C.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小,开采量减小
D.到2050年,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占主要地位
69、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B.使用廉价、清洁燃料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D.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参考答案:
CD AC
28. 下列省区有大范围石质荒漠化现象的是
A.黑龙江省B.贵州省C.云南省D.江苏省
参考答案:
BC
29. 白云公司为了实时掌握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应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A.数字地球 B.遥感ks5u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CD
30. (双项选择题)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嫦娥二号”在700万千米深空成功探测到“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

图6为“‘嫦娥二号’卫星飞行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图6
12.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有
A.“嫦娥二号”现已飞离太阳系 B.图塔蒂斯围绕月球公转
C.图中天体构成两级天体系统 D.图塔蒂斯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13.“嫦娥二号”探测到小行星时,下列各地的区时为
A.开普敦(约18°E)13日9时 30分 B.纽约(约74°W)12日1时30分C.旧金山(约122°W)13日0时30分 D.东京(约139°E)13日12时30分参考答案:
12.CD 13.AC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

(10分)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
(2)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
素 D.文化因素
(3)(任选其一回答)
a.如果你的家在城市,说出一条城市化问题,并提出一条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b.如果你的家在农村,说出两条城市化进程对你家乡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的政策;地理区位优越(或地理位置优越、或地处沿海、或交通便利、或邻近港澳);国际产业转移;科技发达(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只要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4分)
(2)B (2分)
(3)(任选其一作答)a城市:环境污染;制定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物排放或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立体交通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分)
b乡村:进城打工;增加农产品销售量;改变生活方式;更新观念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分)
32. 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公路和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青藏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另还可选
择运输方式。

(2)图中A地区某些路段常因地质灾害被阻断,这些地质灾害主要

、等。

除此之外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自然障碍

(3)青藏铁路通过大范围的终年冻土区,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

青藏铁路修建解决的三大世界性难题主要依靠的是。

(4)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青藏地区还要发展铁路运输,其原因不是()
A.该地区发展铁路运输,有利于全国交通网的合理布局
B.该地区发展铁路运输,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该地区发展铁路运输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
D.该地区发展铁路运输,有利于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人员和物资的交流
(5)该地区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生
物 D.社会经济
参考答案:

3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拉开波湖(下图),南美洲第一大湖,平均水深达20多米,渔业、石油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的美誉。

湖区北部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除此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材料二为开采石油,湖底遍布石油管线,50多年前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澈,以便大吨位的货轮和油轮驶入湖区装载石油及产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与委内瑞拉政府合作,开始在马拉开波湖投资开采石油。

(1)比较马拉开波湖南、北部盐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试分析委内瑞拉吸引我国石化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

(3)近半个世纪来,马拉开波湖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简析原因。

参考答案:
(1)盐度:南部低于北部。

原因:南部降水多;河流众多,流量大,稀释强;北部降水少注入河流少;且与外海相联,海水倒灌。

(2)邻近马拉开波湖,石油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海湖相通,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政策支持等。

(3)北部与海相通,湖区盐度升高;开采石油,湖区沼泽湿地破坏;石油渗漏、泄漏导致湖水污染;沿岸工农业排放大量污水
(1)认真阅读材料一,结合图形中湖泊信息分析;由材料一可知湖泊南部降水多,而且图中显示南部河流众多,注入湖泊流量大,对湖泊水的盐度稀释强,盐度低;北部降水少、注入河流少,且北部有缺口与外海相联,海水倒灌,使湖水的盐度升高,所以南部湖水盐度高。

(2)注意从材料一中提炼影响渔业资源的关键信息;由材料可知该湖为“南美洲第一大湖,平均水深达20多米”所以湖大水深,鱼类生存空间大,能够满足多种鱼类生存;图中显示有多条河川注入,为鱼类带来丰富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存,鱼类的饵料丰富,所以该湖渔业资源丰富。

纬度低,光热足,浮游生物丰富;(1分)湖区与外海相通,导致咸、淡鱼种类多(1分)
(3)根据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原料、动力、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因素,结合该国的区位条件分析。

由材料可知马拉开波湖石油资源丰富,可以为石化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料;该国石油开采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海湖相通,交通便利;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国家政策支持等。

(4)根据材料及其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由图可知马拉开波湖北部与海相通,海水倒灌湖区盐度升高;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开采石油较长,湖区沼泽湿地破坏,而且石油开采过程中,存在石油渗漏、泄漏等导致湖水污染;沿岸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污水。

34. 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 _。

(2)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

(4)投资前五位的工业(具体行业)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山西省经济结构模式,将由_________工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提高了能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 _,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