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廷帅,时立波,张善平,等.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9):76-7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9.016
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颜廷帅1,2
,时立波2,张善平2,李忠茂2
[1.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临沂农业研发中心,山东临沂276000;2.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99]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不喷施锌肥为对照,叶面喷施硫酸锌、葡萄糖酸锌、EDTA-Zn、氧化锌,研究不同形态锌肥对玉米农艺指标(株高、茎粗、穗位、叶绿素含量)、中微量元素镁、铁、锌、硼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葡萄糖酸锌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叶面喷施氧化锌显著增加了玉米叶绿素含量。
叶面喷施EDTA-Zn、葡萄糖酸锌和硫酸锌显著降低了玉米叶片镁含量,叶面喷施葡萄糖酸锌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锌含量。
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锌肥均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其中葡萄糖酸锌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9.79%。
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锌肥均具有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其中葡萄糖酸锌提高玉米叶片锌含量,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锌肥;玉米;叶绿素;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9-0076-03
收稿日期:2020-02-1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D0222405-7)。
作者简介:颜廷帅(1989—),山东临沂人,硕士,中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研究。
E-mail:yanaiyanzhi@163.com。
通信作者:时立波,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与植物营养的研究。
E-
mail:shilibo1@sinochem.com。
作为作物必需营养元素[1]
,锌在植物体内主要作为200多种酶的功能成分和辅助因子起作用[2],参与植物体光合作用[3-5]、氮素同化[6]、核酸和蛋白质代谢[3]、生殖器官的发育[4-6]等。
同时,锌素缺乏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微量元素缺乏[
7]
,被认定为除氮、磷、钾外第4个限制产量的元素[8-9]
,尤其是鲁
西北地区土壤偏碱,有效锌含量普遍低于
1mg/kg[10]。
因此,锌肥的施用成为作物补充锌元
素的重要手段,目前锌肥施用以土壤施用和根外施用2种方式,根外施用以其用量少、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成为主要的补锌方式。
作为锌敏感作物[11]
,缺锌症状首先在玉米上发现[12]
,缺锌影响玉米的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的降
低。
生产上施用锌肥,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病性,防止秃尖和缺粒,延缓叶片和茎秆衰老,增加产量及
提升玉米籽粒品质[13-18]。
因此本试验开展不同形
态锌肥对玉米生长和品质提高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锌肥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迪卡C1210,生育期109.5d,为中熟品种。
供试4种锌肥分别为硫酸锌(
分析纯,分子量287.56,Zn含量22.75%)、葡萄糖酸锌(分析纯,分子量455.68,Zn含量14.35%)、EDTA-Zn(分析纯,分子量399.6,Zn含量16.37%)、氧化锌(分析纯,分子量99.4,Zn含量54.06%)。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6—11月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孟家胡同村基本农田保护区(37.447528°N,116.845371°E)进行。
该区域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最高气温42℃(1968年6月1日),最低气温-21.8℃(1979年1月31日),年均降水量570.2mm,无霜期达205d,最长可达234d,平均初霜为10月24日,终霜为4月1日,年日照时数为2647.2h。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7.85,有机质含量为17.50g/kg,碱解氮含量28.80mg/kg,有效磷含量24.00mg/kg,速效钾含量80.70mg/kg,有效锌(DTPA-Zn)含量
0.29mg/kg。
根据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分级和评价指
标[19]
,试验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偏低。
试验于2019年6月15日播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玉米大喇叭口期(11~13展叶,7月24日)叶面喷施锌浓度均为300mg/L的硫酸锌、EDTA-
—67—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9期
Zn、葡萄糖酸锌和氧化锌,设不施锌肥为对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喷施8d后(8月1日),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各处理确定3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随机取3株玉米叶片(取叶环以上部位)为1个混合样,蒸馏水流水冲洗后放于信封中置于干燥箱1
05℃杀青30min,75℃烘干至恒质量后研磨,用H2SO4-H2O2联合消煮法煮至澄清,采用ICP-AES法测定锌、镁、铁
含量;采用姜黄素比色法测定硼含量[19-20]。
喷施后16d(8月9日),采用“S”形取样法,各处理确定4个取样点,每取样点测定5株植株包括株高、茎粗和S
PAD值[21]。
完熟期(11月3日),采用对角线3点取样法,不同处理试验田中随机采集3个样区,测量5m距离双行植株数量,获得穗数指标;取各取样点果穗进行考种,测定穗长、穗行数、行粒数、轴直径、千粒质量,根据考种结果折算产量。
每667m2
穗数=(667×双行植株数量)/(5×
行距);
穗质量=
千粒质量×穗行数×行粒数/1000;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质量×0.85。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玉米农艺性状见表1。
不同形态锌肥的施用对玉米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葡萄糖酸锌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和氧化锌处理,穗位则显著高于EDTA-Zn、氧化锌处理。
锌肥的施用促进了玉米植株的生长,且葡萄糖酸锌处理促生效果最好。
表1 不同形态锌肥的施用对玉米农艺指标的影响处理株高
(cm)穗位
(cm)茎粗
(cm)叶绿素含量
(SPAD值)对照269.50b
101.00ab
25.01a52.5b硫酸锌287.50ab103.26a25.89a53.2b葡萄糖酸锌293.50a102.89a26.08a54.6aEDTA-Zn288.75ab98.94b25.56a53.2ab氧化锌
276.50b
99.03b
26.72a
54.4a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表2、表3同。
葡萄糖酸锌处理和氧化锌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硫酸锌处理,葡萄糖酸锌和氧化锌均显著
促进了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提高了叶绿素含量。
2.2 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叶片硼、铁、镁、锌含
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玉米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见表2。
不同形态锌肥的施用对玉米叶片硼和铁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锌肥处理镁含量均低于对照;葡萄糖酸锌处理锌含量高于对照、EDTA-Zn处理和硫酸锌处理。
表2 不同形态锌肥的施用对玉米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处理微量元素含量(%)
硼铁镁锌对照0.0050a0.0423a0.1868a
0.0036b
EDTA-Zn0.0055a0.0335a0.1605bc0.0058b葡萄糖酸锌0.0048a0.0405a0.1643b0.0071a硫酸锌0.0050a0.0353a0.1445c
0.0063b
氧化锌
0.0053a
0.0373a
0.1723ab0.0060ab
锌和硼共同作用于作物生殖过程,硼促进花粉管伸长和花粉萌发,锌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受精作
用具有重要作用[
3-5,22-23]。
本试验不同锌肥处理玉米叶片中硼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形态锌肥的施用并未影响硼含量,锌肥的施用未影响硼的吸收和分布。
铁、镁和锌均共同作用于作物光合作用过程。
锌作为碳酸酐酶的专性活化离子,参与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水和作用;镁作为叶绿素的核心元素,并作为活化成分参与二氧化碳的同化过程;铁作为
镁的活化剂参与叶绿素的合成[24-26]。
本试验中不同处理玉米叶片中铁含量差异不显著,锌肥的施用未影响铁的吸收和分布;不同形态锌肥处理镁的含量均低于对照,锌肥的施用降低了玉米叶片镁的含量,影响了镁向叶片的运输和分配。
2.3 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在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EDTA-Zn处理穗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形态锌肥处理在千粒质量指标上显著高于对照;不同锌肥处理在产量指标上均高于对照,其中葡萄糖酸锌处理增产幅度最大,达9.79%。
产量指标上可以看出,施用不同锌肥主要是提高玉米籽粒千粒质量,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体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有效锌(水溶
—
77—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9期
表3 不同形态锌肥叶面喷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处理穗长
(cm)
穗粗
(cm)
轴直径
(cm)
穗行数
(行)
行粒数
(粒)
千粒质量
(g)
出籽率
(%)
产量
(kg/hm2)
增产率
(%)
对照17.05a5.21c2.55ab15.0ab40.9a345.97c91.789571.95b
EDTA-Zn17.79a5.40a2.64a16.2a41.7a374.82a93.2210180.65a6.36葡萄糖酸锌17.39a5.25bc2.55ab15.2ab39.4a365.88b91.3510509.15a9.79硫酸锌17.07a5.25bc2.51b15.4ab39.7a367.04b90.8610348.50a8.11氧化锌17.51a5.37ab2.63a15.8ab39.8a370.88ab92.0210453.05a9.21
性锌和交换态锌),因而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不足是植物缺锌的主要原因[27]。
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密切相关,pH值>6.5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有效锌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本试验田土壤pH值=7 85,有效锌含量仅为0.29mg/kg,严重不足[19]。
相关研究中,多集中于锌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如喷施、土壤施用和拌种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常规形态锌肥如硫酸锌和EDTA-Zn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上,研究结果适当的供应锌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7,28-29]。
作为微量元素,锌肥叶面喷施是最经济的施用方式,硫酸锌是常用的锌肥形态,叶面喷施0.05%~0.30%硫酸锌能够起到较好的补锌效果。
本试验对比了相同锌含量的鳌合态锌肥(EDTA-Zn)、有机态锌肥(葡萄糖酸锌)、氧化态锌肥(氧化锌)、无机态锌肥(硫酸锌)的锌肥效率及生理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锌肥均对玉米叶片锌含量的提高、生长的促进和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葡萄糖酸锌的锌效率最高,促生、增产效果最好。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选择以葡萄糖酸锌为主的有机锌肥,可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SommerAL,LipmanCB.Evidenceontheindispensablenatureofzincandboronforhighergreenplants[J].PlantPhysiology,1926(3):231-249.
[2]张福锁.锌在植物细胞原生质膜稳定性方面的作用[J].土壤学报,1993,30(10):104-110.
[3]TobinAJ.Carbonicanhydrasefromparsleyleaves[J].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1970,245(10):2656-2666.
[4]HatchMD,BurnellJN.CarbonicanhydraseactivityinleavesanditsroleinthefirststepofC
4
photosynthesis[J].PlantPhysiology,1990,93(2):825-828.
[5]JyungWH,CampME,PolsonDE,etal.Differentialresponsetotwobeanvarietiestozincasrevealedbyelectrophoreticproteinpattern[J].CropScience,1972,12(1):26-29.[6]WenXG,QiuNW,LuQT,etal.EnhancedthermotoleranceofphotosystemⅡinsalt-adaptedplantsofthehalophyteArtemisiaanethifolia[J].Planta,2005,220(3):486-497.
[7]Sillanp M.Micronutrientsandthenutrientstatusofsoils:aglobalstudy[C].Micronutrientsandthenutrientstatusofsoils: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1982.
[8]BroadleyMR,WhitePJ,HammondJP,etal.Zincinplants[J].NewPhytologist,2007,173(4):677-702.
[9]MaylandHF,WilkinsonSR.Mineralnutrition[J].Cool-SeasonForageGrasses,1996,34:165-191.
[10]刘 铮.我国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规律[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1):30-37.
[11]赵同科,曹云者,马丽敏,等.不同玉米基因型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增刊1):64-68.
[12]MazeP.Influencerespectivedesélémentsdelasolutionminéralesurledéveloppementduma s[J].AnnalesInstitutPasteur,1914,28:1.
[13]汪 洪,金继运,周 卫.不同水分状况下施锌对玉米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1):91-97.
[14]昝亚玲,王朝辉,毛 晖,等.施用硒、锌、铁对玉米和大豆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1):252-256.
[15]甘万祥,高 巍,刘红恩,等.锌肥施用量及方式对夏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9(6):202-207.[16]刘敦一,庞丽丽,张 伟,等.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4):76-80,90.
[17]王孝忠,田 娣,邹春琴.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效果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4):998-1004.
[18]孙建华,李志洪,李 辛,等.高量施锌肥对玉米Zn吸收和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4):212-215.[19]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0]AndersonKA.Micro-digestionandICP-AESanalysisforthedeterminationofmacroandmicroelementsinplanttissues[J].AtomicSpectroscopy,1996,17(1):30-33.
[21]MarkwellJ,OstermanJC,MitchellJL.CalibrationoftheMinoltaSPAD-502leafchlorophyllmeter[J].Photosynthesisresearch,1995,46(3):467-472.
[22]刘 鹏,吴建之,杨玉爱.土壤中的硼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2):119-122.
—
8
7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9期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23]石 磊,徐芳森.植物硼营养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J].植物
学通报,2007,24(6):789-798.
[24]汪 洪,褚天铎.植物镁素营养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
1999(3):3-5.
[25]曹 恭,梁鸣早.镁———平衡栽培体系中植物必需的中量元素
[J].土壤肥料,2003(3):1-4.
[26]SpillerS,TerryN.Limitingfactorsinphotosynthesis:Ⅱ.
Ironstressdiminishesphotochemicalcapacitybyreducingthenumberof
photosyntheticunits[J].PlantPhysiology,1980,65(1):121-125.[27]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8]国春慧,赵爱青,陈艳龙,等.锌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小麦生育
期内土壤不同形态Zn含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7):185-191,200.
[29]金 萌,李晓龙,白云龙,等.燕山丘陵区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
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6):113-116.
朱 镇,张亚东,陈 涛,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晶谷的选育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9):79-8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9.017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晶谷的选育与应用
朱 镇1,张亚东1,陈 涛1,赵庆勇1,冯凯华2,周丽慧1,姚 姝1,赵 凌1,
赵春芳1,梁文化1,路 凯1,王才林1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南京210014;
2.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2)
摘要:南粳晶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为母本,粳稻中间材料JD6301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0d,较对
照武运粳23略早,株高96.8cm,分蘖性较强,有效穗数328.5万/hm2
,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33.3粒,每穗实粒数
123 0粒,结实率92.4%,千粒质量26.4g。
该品种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具有食味品质优、产量潜力高、后期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
2019年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南粳晶谷;优良食味;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9-0079-04
收稿日期:2020-02-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1934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1-62)。
作者简介:朱 镇(1977—),男,江苏靖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E-mail:jsnkyzz@126.com。
通信作者:王才林,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E-mail:clwang@jaas.ac.acn。
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江苏省水稻育种的目标,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首要目标会有所调
整[
1-4]。
近阶段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粳稻品种成为江苏省的首要育种目标,培育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并加以推广应用,对于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江苏省稻米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
收益,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8]。
围绕这一目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1
999年开始主攻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通过引进日本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
病粳稻品种关东1
94作为核心种质,与江苏高产粳稻进行杂交配组,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于2008成功育成江苏省
第1个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南粳46[9]
,
其优异的食味品质和良好的丰产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各类食味品鉴方面的特等奖、金奖等,在生产上迅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获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需求,该团队先后又育成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05、南粳2728、南粳3908等一系列的优良食味粳稻系列品种,实现了江苏水稻种植区域全覆盖,成为江苏及周边省(市)优
质米种植和开发的主导品种[10-12]。
南粳晶谷(参试名:宁4924,曾用名:南粳4924)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又一个南
粳系列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品种。
该品种是以超
—
97—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8卷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