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2.3 图形与位置_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图形与位置
难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
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典例解析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平面图)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如图所示。
如果以学校为中心,那么你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其他地方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汇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用路线图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
二、回顾与整理。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师:如何把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确定平面图内物体的位置?
步骤:(1)以观测点为中心,画一个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十字标”,并分别标出1.小平和小冬站在不同的位置。
小平看小冬,发现小冬在他的北偏东50°方向100 m处,如果小冬看小平,那么小平在小冬的什么位置?
分析小平和小冬的位置是相对的,小平看小冬时,是以小平的位置为观测点,那么小冬看小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先把观测点和观测目标点连起来,这样就有了一条线段,然后测量出这条线段与正北或正南或正西或正东夹角的度数。
(3)测量出观测点与观测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4)最后把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就能确定平面图内物体的位置。
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师:如何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回忆旧知,分组讨论后汇报。
3.比例尺。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通常需要注意什么?
①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相同。
②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3)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①数值比例尺: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作平时,就要以小冬的位置为观测点,可以先在图中画出小冬位置的方向标,再进行解答。
规范解答小平在小冬的南偏西50°方向100 m处或小平在小冬的西偏南40°方向100 m处。
2.在比例尺为
的图纸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2 cm,甲、乙两地实际相距()km。
分析可以先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然后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也可以根据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数值比例尺。
②线段比例尺:在图上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如)。
这种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如何相互改写?例如:表示图上距离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 m,10 m=1000 cm,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
(5)如何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95页第1题。
2.教材第95页第2、3题。
直接计算。
规范解答60
3.用数对表示出下图中各字母的位置。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写列数,再写行数,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小括号把它们括起来。
规范解答A(4,6)B(1,4)C(2,0)D(6,0)E(7,4)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确定位置:数对方向和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培优作业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0 cm。
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5000000
1的地图上,那么需要画多长?
40 cm
教学反思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
在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