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血型孕妇孕晚期预存式自体储血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有血型孕妇孕晚期预存式自体储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文渊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探讨稀有血型孕妇孕晚期预存式自体储血的安全性。
方法:观察稀有血型孕妇行产前自体储血,观察储血前后、回输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及采血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胎心有无异常,新生儿生后阿氏评分。
结果:孕妇行产前自体储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下降不明显,且孕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
结论:稀有血型预存式自体储血临床应用安全,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稀有血型;孕晚期;预存式自体储血
产后出血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防范产后出血及在产后出血时及时给予输血治疗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
输血包括自体输血及异体输血两大类。
稀有血型孕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因血液储备不足,可能因大出血导致产妇死亡,并且异体输血面临过敏反应、感染疾病等风险。
自2014年6月开始,通过对在我院分娩的稀有血型孕妇于产前实行预存式自体储血,经临床观察发现,对母婴均无不利影响,回输中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且避免了异体输血的相关风险,值得广泛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来源于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产前预存式自体储血并分娩的RH阴性血型孕妇共计64例,其中A型16例,B型15例,0型19例,AB型14例,产妇年龄21~36岁,孕周37+3至40+2周,经产妇28例,初产妇36例。
行自体储血需满足以下条件:血红蛋白大于100克/升,PLT>100×109/升,红细胞压积大于0.35,凝血功能正常;体重>50千克;无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血压及血糖正常;无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贮血前需签署自体储血知情同意书,分别于产前3周内采集自体血200~400mL,标注患者姓名、年龄、血型、采血时间、采血量后,将血液储存在我院输血科4℃冰箱内,保存期不超过21天。
对可能存在大出血风险患者,行2次采血,2次采血前复查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测值,其中3例患者采血1次,采血间隔时间1周。
1.3观察项目
采血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有无不适自觉症状;观察胎动及胎心变化情况,行胎心监护检查;观察采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产后24小时出血量;观察回输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新生儿生后阿氏评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采血前后孕妇血液指标变化情况
孕妇采血前后3天血常规均没有变化,见表1。
2.2回输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情况
孕妇血液回输前及回输3天血常规没有变化,见表2。
2.3采血时有无不良反应
有2例患者采血过程中感轻度头晕不适,经休息及补液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采血过程中均无不适情况发生;采血后监测胎动、胎心正常,复查胎心监护均为反应型,未见异常。
2.4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统计
64例患者中行剖宫产术29例,术中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320~650mL,阴道分娩35例,产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260~630mL,其中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共630mL。
2.5新生儿生后阿氏评分
8分者1例,9分者43例,10分者20例。
2.6血液回输情况
为预防稀有血型孕妇发生产后出血,阴道分娩者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单位静脉滴注,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肌肉注射,剖宫产者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单位子宫体部注射,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肌肉注射,本组患者无产后出血发
生。
产后血液是否回输取决于患者产后贫血程度及患者对自体血液回输的接受程度,共43例患者行预存血液回输,21例放弃,血液因到期报废。
43例患者于产后48小时内行血液回输,回输时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3结论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输血是抢救大出血产妇的重要措施。
对于稀有血型孕妇,面临血源不足风险尤为突出,且异体输血安全性日益收到重视,血液传播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等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故自体输血临床应用比例逐年提高。
我院此前对每例稀有血型孕妇于分娩或手术前常规预备至少1单位红细胞,但因冷冻红细胞解冻后仅可保存24小时,血液报废率高,造成较大浪费,现对于稀有血型孕妇符合储血条件者均建议产前常规行储存式自体储血200~400mL,储血1~2次,将储存血液存放于我院输血科4℃冰箱中保存。
妊娠期存在生理性扩容以及妊娠期造血功能活跃,理论上,预存式自体储血更适合于孕妇。
在储血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眩晕症状,经休息及补液对症处理均快速缓解,监测胎心及胎动均正常,对胎儿无不利影响,不良反应轻。
行常规新生儿阿氏评分无一例发生新生儿窒息。
据王怡涵报道,在51例RhD型孕妇行预存式自体储血,35例产后完成回输,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孕妇在RBC、HCT、Hb及PLT等血液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在胎儿娩出后常规给予预防产后出血药物,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共630mL,给予输注自体血200mL后复查血常规HB大于80克/升,故未再输注异体血。
本组患者中1例发生产后出血,如不备血,遇大出血等紧急情况,至少需2小时血源才可到位,无法保障患者产时的生命安全,如对每例稀有血型患者常规备血,血液解冻后无法再次利用,造成极大血源浪费。
故对于稀有血型患者产前二十一天内备血200~400mL,可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更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如遇大出血,可尽快得到输血治疗,为抢救赢得时间。
通过研究发现,自体储血过程中患者及胎儿无明显风险,且输注自体血,无一例发生输血时不良反应,输血安全性明显提高,患者接受程度高,在产科有极大的应用空间,所需设备不复杂,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