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蕈中毒的预防和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毒蕈中毒的预防和救治
我国食用菌中毒蕈约百余种,含剧毒约20种。
由于目前尚无鉴别毒蕈与无毒蕈的可靠方法。
因而误采毒蕈食用而致中毒者并非少见。
重度中毒可致命。
常致中毒的毒蕈有捕蝇蕈、白帽蕈、马鞍蕈、牛肝蕈。
中毒机制
捕蝇蕈:主要毒素为毒蕈碱,中毒时能拮抗阿托品的作用,引起胆碱能节后神经纤维所控制的反应系统兴奋,此外它还含有其他毒素,其中之一有类似阿托品的作用,与毒蕈碱作用相反,因此中毒时不一定出现典型的毒蕈碱中毒症状,另外尚含有溶血素及一种挥发性毒物,能毒死苍蝇,故有捕蝇蕈之名,皮下注射3~5mg或口服0.5g可致人死地。
白帽蕈:主要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能引起肝、肾、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实质细胞损害、变性和坏死,对肝脏的毒性尤其剧烈。
此外,它还有其他毒素和毒蕈溶血素,毒蕈溶血素在加温至70℃时,以及在胃蛋白酶、胰液的作用下,在弱酸、弱碱的环境中,都会丧失其毒性。
毒肽的致死量2mg/kg,毒伞肽的致死量<0.1mg/kg。
有些文献记载1个小蕈也可致人于死,甚至仅吃菌体2~3片、或喝其菌汤2~3口也致人死亡。
马鞍蕈:其有毒成分为马鞍蕈酸,也极强的溶血作用,能使红细胞溶解而引起血红蛋白尿。
另外,马鞍菌素是一种甲级联氨化合物,有极强的溶血作用。
牛肝蕈:含有一种毒素,能引起精神症状,主要为幻觉,甚至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此外,其他一些毒蕈也含有引起精神症状的幻觉毒素。
临床表现特点
有采食蕈史或有进食干蕈史,是诊断毒蕈中毒的重要依据。
早期表现多为胃肠道症状,轻者胃肠道症状消失后即痊愈,严重者胃肠道症状消失缓解后立即或经1~3天的假性恢复期后出现肝肾及中枢神经损害症状,病情严重性与食入量有重要关系。
常见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下列3种:①神经精神型:引起这类中毒的毒蕈有40多种,由误食捕蝇蕈引起者,潜伏期短,一般1~6小时,如流涎、流泪、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大汗、虚脱。
中枢神经受强烈刺激时,可出现瞳孔扩大,强直性痉挛,以及烦躁不安、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也可引起肺水肿,甚至呼吸抑制,昏迷而死亡。
②中毒性肝炎型:误食白帽蕈引起,潜伏期8~30小时,突发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严重,患者迅速
发生昏睡、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与休克,病程中出现肝肿大、黄疸、胃肠道皮下出血、鼻出血、呼吸困难、心悸、频发期前收缩。
甚至急性肝坏死,肾功能衰竭,病程一般5~7天,病死率高达50%~90%。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潜伏期后1~2天内突然死亡,可能是由于毒蕈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导致。
③溶血型:误食马鞍蕈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溶血现象。
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肝脏严重损害时可引起急性黄色肝萎缩。
治疗
清除毒物:①催吐:凡进食毒蕈10小时左右的患者,无呕吐或呕吐不多,应人工刺激咽部,或口服1%硫酸铜溶液。
②洗胃:食用8小时后洗胃仍有残留毒物洗出。
因此,洗胃应为常规治疗。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洗胃液由清变混为止,洗胃后由胃管灌入活性炭。
③导泻或灌肠。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输液、补充电解质。
阿托品的应用:主要用于捕蝇蕈等中毒,用0.5~1.0mg皮下注射,每15~30分钟1次,严重病例可用1~2mg静注,每15~30分钟1次,或5~10mg+静滴,出现阿托品化状态减量或停药,但牛肝蕈中毒,禁用阿托品。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适用于严重的毒蕈中毒,尤其是马鞍蕈引起的溶血反应。
此外,对中毒性心肌炎肝损害和出血倾向等均可应用。
保护肝肾、脑等药物的应用。
高渗葡萄糖液,葡萄糖醛酸内酯、细胞色素C、ATP、辅酶A、维生素B族等均可应用。
止血剂的应用:可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K及安特诺新。
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迅速吸氧,呼吸衰竭者可注射呼吸兴奋剂。
如尼可刹米、洛贝林,必要时机械通气,血压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不安可注射异丙嗪、氯丙嗪、地西泮。
预防
对毒蕈中毒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恰当地处理,可大大提高治愈率。
治疗过程中,尽早、彻底、有效的洗胃、导泻、高位灌肠可直接阻断毒素继续吸收,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早期足量应用巯基解毒剂,对于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及处于假愈期的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含巯基的药物可与毒伞肽结合,打断了其分子中的硫醚基,使其毒力减弱,从而保护体内巯基酶的活性,达到解毒的目的。
抗胆碱药主要用于有毒蕈碱样表现的患者,早期应用效果明显,治疗过程中不强调阿托品化,直到中毒症状消失,患者对阿托品用量能耐受为度的观点。
在毒蕈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运用黄芪、参麦等注射液,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黄芪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多糖能提高
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提高巨噬细胞活性,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它能促进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
对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凡未能识别为有毒或无毒的蕈,均不应食用。
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疣斑裂沟、生注流浆、蕈环、蕈托者及奇形怪状的均不能采食。
如在林间或田野采集食用蕈须要请有丰富经验的人细心鉴定,方可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