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在导游课程中的教学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教学在导游课程中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知识构建;导游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为主体的教学局面,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这一教学模式是否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被广泛使用并推广呢?本人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比较
后觉得这一教学模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何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待探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利
1.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以其自身的认知来对任务的实施。
同一问题或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同一场景,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学习到丹阳话的复杂难懂时,一组同学以一段丹阳话的绕口令来展示,而另外一组同学则以唱歌的方式来表达。
也有同学则以教学丹阳话的方式来呈现。
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到不同学生的才华展示,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另外,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将知识学习当作一种能力的挑战,实现学习达成的成就感。
当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在心灵上产生的那种满足感能成为下次任务实施的有效动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于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反思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些问题他们即使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环节中,学生在任务评价中查找自身的不足,促成新知识的构建。
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直接、有效。
当学生实行任务遇到困难时,老师给予鼓励或明确的方法支持,这更容易促成学生反思与自省。
3.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由于任务教学是以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的,最后的成绩评定也是以小组为单位。
因此,为了目标的实现,团队内部成员就会相互督促与帮助。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弊
1.缺乏自主学习精神的学生不易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结构,在独自完成任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在搜集资料中,因为本身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者片面性,导致讲解内容失误。
过度地依赖网络,不懂得正确地对讲解内容进行鉴别,盲目地下载、复制。
以简单地完成任务为目的,只追求形式,不追求质量的好坏,这样的课堂效果就失去了原本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了。
2.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设置任务,导致课堂混乱,课时拖延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的,它的良好实施效果是以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为前提的。
一旦学生不能按照老师设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就会出现课堂计划被打乱,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实施。
3.学习任务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学任务的实施
学生在实行任务展示时的知识比较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还有知识的错误。
因此,在学习任务进行之后,教师还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知识搭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任务驱动教学实施建议
(一)精心设计任务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成败。
这其中包括教学任务的实施和学生完成任务的可行性。
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
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教学大纲与知识拓展相结合
虽然导游课程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参照教学课本的内容,也要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将课本知识与导游实践知识相结合,体现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2.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导游专业课程的特性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任务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出来,避免将知识与技能生硬地分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据于此,在教学任务
设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任由其选择游客对象,根据其最熟悉且最感兴趣表达的一种方式来选择讲解内容,以其熟悉的角度去思考发挥。
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灵活性与具体性相融合
任务的设计以任务的完成结果为目标,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特别是特定的操作、不可回避的步骤一定要给出,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合理组织课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实施课堂教学,分三个步骤:
1.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在学生进行任务展示之前应向其提出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实施
要求,避免任务的展示泛泛而谈、含糊不清。
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2.教师引导,促成任务
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
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对
学生的引导千万不可固化步骤,以束缚学生的思维。
3.检验与评价
在整个任务教学中,检验与评价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往往也是许多老师所忽视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通常以作业的方式检验。
在任务教学中,我们实行分数竞争制。
在实施过程中,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评价主要采取课间现场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相结合,实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
这一评价模式的推行,一方面能在学生学习当时给予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
现场评价能及时给学生提醒与改进。
另一方面,能较好地促成学生自身学习的反思,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给予及时的巩固与提高,对于新旧知识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课外任务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巩固模式往往是以课后作业来体现,而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在课余也能用到导游知识和具体技能的提升就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延伸。
在设计课外任务时的原则应以应用为主,通过应用来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应用不只是导游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比较全面、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了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实践者的教学理念。
但是它的实施模式并非是一个模板,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随机因素。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成学生学习能力
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晓晶,邹建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探索.旅游发展研究,2012(0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2007.
[3]狄保荣,金刚,刘峰.发达国家旅游职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旅游发展研究,2012(01).
[4]叶广荃.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借鉴.教育教学研究,2005(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