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法在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法在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中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皮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将患者根据其来我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
结果本次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對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我院治疗(12.8±6.7)d出院,效果理想。
结论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上发病较高,容易反复发作,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益气养阴法;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临床效果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它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组织。
正常情况下,这个组织对人体各个器官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但是,当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后,则会造成分泌的因子失调而产生皮肤免疫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常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副作用较多,效果不好[1]。
为了探讨在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中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自2013年11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皮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皮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实验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在12~56岁,平均年龄为39.3岁。
患者中24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为硬皮病,29例为干燥综合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分析患者患病原因,确定患者疾病的类型等,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即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实验组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银花藤30g、皂角刺15g、黄芪20g、南沙参20g、炒白术15g、牡丹皮15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减药物,患者服用1剂/d,连续服用7d(1个疗程)[2] 连续使用3~4个疗程。
1.3疗效标准完全恢复:患者关节疼痛、肌痛、疲劳等症状消失,患者能够自理生活。
部分恢复:患者关节疼痛、肌痛、疲劳等症状消失,患者能够进行简单运动。
未回复:患者关节疼痛、肌痛、疲劳等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调研中,对皮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评分等进行搜集,将搜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软件分析,并进行t方法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我院治疗(12.8±6.7)d出院,效果理想,见表1。
3 讨论
皮肤免疫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这些疾病发病没有规律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统方法主要以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副作用大,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3]。
从西医的治疗角度来看,它主要是一直人体免疫体统异常出发,药物主要用于调节人体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常用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调节剂等,这些药物都属于皮肤免疫系统疾病的一线药物,但是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而从中医的治疗角度来讲:中医注重人体全面的阴阳协调,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气阴两虚造成。
因此,治疗这种疾病和益气养阴法异病同治,都是为了让患者扶正祛邪,调节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益气养阴法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方法。
方剂主要由:银花藤、皂角刺、黄芪、南沙参、炒白术、生地黄、枸杞子等组成。
药物中的银花藤、皂角刺等能够帮助患者降温、解毒;黄芪、南沙参、炒白术等药物则能够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帮助药物治疗病灶,诸药共奏,能够帮助皮肤病患者改善患者症状[4]。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我院治疗(12.8±6.7)d出院,效果理想,由此也看出:益气养阴法治疗皮肤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皮肤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上发病较高,容易反复发作,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春霄.三黄固本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IL-8、IL-10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9,27(2):90-91.
[2]杨帆,石珂,玉梅,等.三黄固本汤配合中药倒膜治疗黄褐斑49例[J].广西中医药,2011,29(4):32-33.
[3]仝小林,刘文科,姬航宇.从”伏气温病”论治慢性炎症疾病的急性发作[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290-291.
[4]苏玉文,周英,肖嵘,等.丹参酮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3(1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