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措施角度上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需要在落实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创新规划实施思路,更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理念,逐步建立以土地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法,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它包括两个层次:国家层面上,要建立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或条例,以此明确整个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目标、方针和实施规划的根本性法律依据;地方层面上,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地方性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实施规划,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提出涉及规划所有实施管理内容和违反规划的强制处理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实施管理。
关键词:土地规划实施;问题;对策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土地规划建设的步伐。然而,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的现状来看,在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我国相关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促进土地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一、现实中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用地管理、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从不同角度初步探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深入研究,探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改进问题的措施,希望会对各级政府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提供帮助。
(2)在土地资源分配过程中,会扩展边界及城乡用地规模。从地方政府土地规划的角度看,在土地规划过程中会扩展城区边界的范围,造成有一部分城乡规划用地为城市扩展而占据,而这部分土地大多数都来自于土地质量相对较好的河谷及平原地区;
1.3规划方法滞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方法,即定性研究的方法。由于传统规划方法本身所具有的静态性特点,所以规划年限越长,这种判断与现实之间的误差也就越大,规划也就越远离现实。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传统规划方法的这个缺陷表现得还不明显,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规划方法的革新是目前制定起宏观指导作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2建立土地联合决策机制
利益矛盾性是土地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土地的综合性与可持续性任务与要求,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从土地规划任务、土地规划目标及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为主要的出发点,实现环境、社会及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实际的土地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规划人员必须从土地规划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协调好土地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土地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1.1规划缺乏权威性,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规划实施中的最大问题是规划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还存在“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错误思想。有些地方迫于政策的压力,虽然将土地规划的文本做得四平八稳,但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与土地规划文本上的内容相差甚远。无视土地利用的布局,往往在规划的农业用地区内建起了工厂,规划大片工业用地区的地方,也仅仅在沿路地带建设了少部分的工矿,造成用地布局的混乱。在个别地方甚至被认为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规划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权威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1)政府管理部门实施土地规划过程中,应遵循国家土地规划管理规定,扩大土地规划的监控范围,特别是土地规划的热点地区,通过遥感卫星监控系统定期对规划区域进行全景拍摄。
(2)土地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土地规划全景图与实际的土地规划要求进行对比,找出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土地规划部门,并及时调整土地规划方案,提高规划方案合理性。
1.4市场营销滞后
市场手段运用滞后,建设用地外延明显从现状来看,我们的规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手段,市场手段运用相对滞后。表现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占用耕地成本和补偿标准总体偏低,耕地保护资金支持、节约集约用地的价格调节和税费支持缺乏等,使遏制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的目标未能取得预期成效。
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2.1建立土地规划动态监测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土地动态监测规划机制目的是为了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为相关规划部门提供最新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的现状看,我们国家土地规划体制相对还不完善,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从土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与之相符的规划方案,相关管理部门也要进行监督。同时政府的监督需要建立在土地规划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土地规划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土地规划能够有效实施。具体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2.4制定规划实施的先进措施
2.3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
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也有许多年的时间了,各地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我们何不将之总结、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呢?
1.2不重视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我国进行土地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耕地保有量指标、整理复垦开发指标及基本农田保护等基本目标没有完成。不仅对耕地保护目标没能达成,相关土地规划规章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于土地宏观调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保护耕地的规划目标从上级到下级,按照量的指标进行逐级下达、分解,但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土地规划指标的分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公平与不公正的现象;
关键词:土地规划实施;问题;对策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土地规划建设的步伐。然而,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的现状来看,在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我国相关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促进土地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一、现实中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用地管理、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从不同角度初步探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深入研究,探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改进问题的措施,希望会对各级政府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提供帮助。
(2)在土地资源分配过程中,会扩展边界及城乡用地规模。从地方政府土地规划的角度看,在土地规划过程中会扩展城区边界的范围,造成有一部分城乡规划用地为城市扩展而占据,而这部分土地大多数都来自于土地质量相对较好的河谷及平原地区;
1.3规划方法滞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方法,即定性研究的方法。由于传统规划方法本身所具有的静态性特点,所以规划年限越长,这种判断与现实之间的误差也就越大,规划也就越远离现实。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传统规划方法的这个缺陷表现得还不明显,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规划方法的革新是目前制定起宏观指导作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2建立土地联合决策机制
利益矛盾性是土地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土地的综合性与可持续性任务与要求,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从土地规划任务、土地规划目标及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为主要的出发点,实现环境、社会及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实际的土地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规划人员必须从土地规划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协调好土地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土地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1.1规划缺乏权威性,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规划实施中的最大问题是规划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还存在“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错误思想。有些地方迫于政策的压力,虽然将土地规划的文本做得四平八稳,但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与土地规划文本上的内容相差甚远。无视土地利用的布局,往往在规划的农业用地区内建起了工厂,规划大片工业用地区的地方,也仅仅在沿路地带建设了少部分的工矿,造成用地布局的混乱。在个别地方甚至被认为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规划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权威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1)政府管理部门实施土地规划过程中,应遵循国家土地规划管理规定,扩大土地规划的监控范围,特别是土地规划的热点地区,通过遥感卫星监控系统定期对规划区域进行全景拍摄。
(2)土地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土地规划全景图与实际的土地规划要求进行对比,找出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土地规划部门,并及时调整土地规划方案,提高规划方案合理性。
1.4市场营销滞后
市场手段运用滞后,建设用地外延明显从现状来看,我们的规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手段,市场手段运用相对滞后。表现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占用耕地成本和补偿标准总体偏低,耕地保护资金支持、节约集约用地的价格调节和税费支持缺乏等,使遏制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的目标未能取得预期成效。
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2.1建立土地规划动态监测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土地动态监测规划机制目的是为了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为相关规划部门提供最新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的现状看,我们国家土地规划体制相对还不完善,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从土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与之相符的规划方案,相关管理部门也要进行监督。同时政府的监督需要建立在土地规划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土地规划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土地规划能够有效实施。具体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2.4制定规划实施的先进措施
2.3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
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也有许多年的时间了,各地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我们何不将之总结、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呢?
1.2不重视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我国进行土地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耕地保有量指标、整理复垦开发指标及基本农田保护等基本目标没有完成。不仅对耕地保护目标没能达成,相关土地规划规章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于土地宏观调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保护耕地的规划目标从上级到下级,按照量的指标进行逐级下达、分解,但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土地规划指标的分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公平与不公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