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正衡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A.3∶1B.3∶2C.4∶3D.3∶4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A.B.
C.
D.
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前6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5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9.观察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卡车和轿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10.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
v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11.下列情况不属于
...机械运动的是()
A.空中飞行的小鸟B.月亮升上了天空C.水中游动的鱼D.铁生锈了
12.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二、填空题
13.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向右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甲同学运动的速度是______m/s,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m,6s时,若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4.一个物体通过300米的路程,在前一半的路程中所用时间是10s;如果在后一半路程中运动的速度为40m/s,则在这一段运动的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15.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km;
(2)6min=______h;
(3)36km/h=______m/s。

16.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信息,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在20~30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

17.地球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这里的“后退”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

18.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张三的身高172______;
(2)课桌的高7.0______;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_.
19.如图为用打点记时器测量时间时,一位同学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已知打点记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在图中,从A点到达F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秒,从A点F点的过程中,纸带拉动的快慢情况是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_______从D点到F点所用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要测量过程中,_____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它的主要方法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如果一架民航飞机以900km/h的速度不停的飞,它要经过多少小时才能飞完这段路程?22.从上海始发,终点站湖北武昌的D3018次动车,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
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3.3km的隧道,求:
(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23.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1所示)。

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也就是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

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

若医生测量时记下甲的心率为60次/min。

求:
(1)坐标纸移动的速度为多少?
(2)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24.国庆期间,小明乘出租车到晋阳湖公园游玩,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发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你通过计算解答: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该车以上述速度从太原行驶到相隔40km的某地所需的时间。

25.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求:
(1)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多少米?
(2)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多少米?
(3)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26.郑州黄河铁路桥全长3000m,火车长300m,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请计算火车通过该桥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有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故A错误;
B .误差难免,但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B 错误;
C .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C 正确;
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仍然存在,故D 错误。

故选C 。

2.C
解析:C
【详解】
由题意可知,速度之比为
23
v v =甲乙 时间之比为
2=1
t t 甲乙 根据s vt =可知,路程之比为
224==313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故AB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C 。

3.B
解析:B
【详解】
A .估计值只估读一位,故A 错误;
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 正确;
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 错误;
D .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误差越小,故D 错误。

故选B 。

4.B
解析:B
【详解】
小车刹车后做减速运动。

A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都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小,则是做减速运动;故B 符合题意;
C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大,则是在做加速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忽大忽小,则在做变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5.B
解析:B
【详解】
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 正确;
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 错误;
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B 。

6.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在20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20s 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60s 内乙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由图像可知,甲80s 通过的距离为400m,甲的运动速度为
400m ==5m/s 80s
s v t = 故C 正确;
D .由图知,乙较甲晚出发,故D 错误。

故选择C 。

7.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甲行驶的路程为
4m-1m =3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由s v t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后甲同学5min 行驶了1km ,由s v t =
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4km 4=km /min 15min 15
s v t ==甲甲甲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2km 2=km /min 15min 15
s v t =
=乙乙乙 显然=2v v 甲乙,故D 错误。

故选B 。

8.A
解析:A
【详解】
A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10.6s 0.3s 2
t ==,距测速仪 11340m/s 0.3s 102m s v t ⨯波===;故A 错; B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2 1.8s 1.4s 0.2s 2t -=
=,距测速仪 22340m/s 0.2s 68m s v t 波===⨯;故B 正确;
C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12102m 68m 34m s s s =﹣=
﹣=,经过时间 1.6s 0.3s 1.3s t =﹣=,汽车的速度34m 26.15m/s 1.3s
s v t =
==≈,故C 、D 正确. 故选A . 9.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卡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卡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轿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轿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D
解析:D
【详解】
A .根据=
s v t 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 错误; B .根据=s v t
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故B 错误; C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1.D
解析:D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中飞行的小鸟、升空的月亮、水中游动的鱼其位置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而铁生铁其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12.B
解析:B
【详解】
A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以更快的速度向东行驶,故A 错误,B 正确;
C .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一定向东行驶,故C 错误;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快,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3.10运动
解析:10 运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s —t 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当时间t =5s 时,甲同学运动的路程为s =25m ,所以甲同学运动的速度是
v =s t =25m 5s =5m/s [2]由图可知,甲同学的路程为0时,乙同学的路程为10m ,所以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10m 。

[3]由图分析可知,两个同学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所以 6s 时,若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运动的。

14.8m/s
解析:8m/s 根据速度计算公式s v t
=
,计算出后半程用时,再根据总路程与总时间进行求解。

【详解】
由速度公式可知,后半程用时为 222150m 3.75s 40m/s
s t v =
== 总路程中总用时为 1210s 3.75s 13.75s t t t =+=+=
则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300m 21.8m/s 13.75s
s v t ===
15.050110【详解】(1)1因为1m=10-3km所以50m=50×10-3km=005km(2)2因为1min=h所以6min=6×h=01h(3)3因为1km/h=m/s所以36km/h=36×
解析:050.110
【详解】
(1)[1]因为1m=10-3km,所以
50m=50×10-3km=0.05km
(2)[2]因为1min=1
60
h,所以
6min=6×
1
60
h=0.1h
(3)[3]因为1km/h=
1
3.6
m/s,所以
36km/h=36×
1
3.6
m/s=10m/s
16.小于0【详解】1由图可知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2m/s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2=v1t2=2m/s×3s=6m2物体在
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
解析:小于0
【详解】
[1]由图可知,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1=1
140m 20s
s
t
==2m/s
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2=v1t2=2m/s×3s=6m
[2]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80m-40m=40m
其速度为
v3=3
340m 10s
s
t
==4m/s
v1<v3
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

[3]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

17.地球车【详解】1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而言卫星没有位置的变化即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所以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2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即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解析:地球车
【详解】
[1]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而言,卫星没有位置的变化,即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所以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

[2]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即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18.cmdmμm【详解】1张三的身高为172m=172cm ; 2课桌的高07m=7d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解析:cm dm μm
【详解】
[1]张三的身高为1.72m=172cm ;
[2]课桌的高0.7m=7dm ;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

19.1加速等于【详解】1打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由图甲可知从A 到F 的间隔数是5时间间隔是002s×5=01s;2由图甲可知从A 到F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增加时间间隔t 相等由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增加物体
解析:1 加速 等于
【详解】
[1]打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由图甲可知,从A 到F 的间隔数是5,时间间隔是
0.02s×5=0.1s ;
[2]由图甲可知,从A 到F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增加,时间间隔t 相等,由s v t
=
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3]由图乙可知,
t AC =0.02s×2=0.04s ,
t DF =0.02s×2=0.04s ,
因此A 到C 的时间与D 到F 的时间相等。

20.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详解】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总会有差别所以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是存在的;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进行误差主要是多次测量取平 解析: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详解】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总会有差别,所以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是存在的;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进行误差,主要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解答题
21.(1) 1.44×108;(2)1.6×106
【详解】
(1)由题意知,8min 480s =,8310m/s v =⨯光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8182310m/s 480s 1.4410m 14410km .s v t ==⨯⨯⨯⨯==光
(2)由8144.10km s =⨯,900km/h v =光,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
861.h 4410km =9600km 10/h
1.s t v ⨯⨯== 答:(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
108千米; (2)如果一架民航飞机以900km/h 的速度不停的飞,它要经过1.6×106小时才能飞完这段路程。

22.(1)300;(2)100
【详解】
(1)动车的速度为108km/h ,换算为30m/s ,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知,完全穿过隧道时通过的距离为 30m/s 260s 3600m s vt ==⨯⨯=
动车的长度是
3600m 3300m 300m s s s =-=-=车隧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通过的路程为
3300m 300m 3000m s s s '=-=-=隧车
用时为
3000m 100s 30m/s
s t v ''=
== 答:(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300m ;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100s 。

23.(1)0.25m/s ;(2)75次/min
【详解】
解:(1)甲的心率:60次/min=l 次/s ,故甲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t 1=1s ,坐标纸移动速度为
110.025m =
==0.025m/s 1s
s v t (2)乙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 220.02m =0.8s 0.025m/s s t v =
= 乙的心率为1次/0.8s ,即75次/min 。

答:(1)坐标纸移动的速度为0.25m/s ;
(2)乙的心率为75次每分钟。

24.(1)0.25h ;(2)48km/h ;(3)50min
【详解】
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119h13min-18h58min=15min=0.25h t t t =-=
(2)出租车的速度
12km =48km h 0.25h s v t =
= (3)由s v t
=可得,出租车从太原到相隔40km 的某地需要的时间 ''
40km 5=h=50min 48km h 6s t v ==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0.25h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8km/h ;
(3)该车以上述速度从太原行驶到相隔40km 的某地所需的时间为50min 。

25.(1)68m ;(2)51m ;(3)17.9m/s 。

【详解】
(1) 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的时间为:
110.4s 0.2s 2
t =⨯=,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为:
s 1=v 声t 1=340m/s×0.2s=68m ;
(2)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的时间为:
10.3s 12
0.15s t =⨯=,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为:
s 2=v 声t 2=340m/s×0.15s=51m ;
(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
s ′=s 1-s 2=68m-51m=17m ;
这17m 所用的时间为:
t ′=△t +t 2-t 1=1s+0.15s-0.2s=0.95s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17m 17.9m/s 0.95s
s v t ''==≈'。

答:(1)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68m ;(2)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51m ;(3)被测汽车速度是17.9m/s 。

26.110s
【详解】
由题意可知,铁路桥全长3000m ,火车长300m ,则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的总路程为
=3000m+300m=3300m s L L =+桥车
由运动s -t 图像可知,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20m ==30m/s 4s
s v t =
车 故火车通过该桥需要的时长为
3300m ==110s 30m/s
s t v 答:火车通过该桥需要的时长为110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