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例研磨:课堂实录篇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庆区初中语文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纪念白求恩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国冉
班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三维融通)
1.让学生通过诵读,辨析和作业等方法掌握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晋察冀纯粹等生字词。
2.让学生通过找每段中心句,理清文章脉络。
3.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找每段中心句,理清文章脉络。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求: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求: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④“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求: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一生试读,老师纠正泛读后同学齐读两遍。
3.同学回答,在老师明确答案后,其它同学勾画改正。
1.学生和老师一起思考回忆。
2.独立思考。
3.一生发言,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4.勾画改正。
独立思考
认真聆听
1.一生发言,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2.认真聆听。
1.学生独立填写
2.一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认真聆听
板书设计
拈轻怕重以身殉职
鄙视晋察冀纯粹
①区分词意: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狭小:空间上狭隘窄小。
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热忱:是支持某人或一项目标的激动迫切之情,持续时间较长。
②注意字形:派遣热忱/枕头。
③理解词意: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要求:试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用“_______”划出,并用“这一节赞扬了白求恩关系呢?
每段的中心句有什么共同点?
全文都是围绕白求恩来写的吗?哪一段不是?读第二段完成文章后的表格。
播放视频
1.记录时间、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2.解决生字词: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
本文通过白求恩和不少人的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抗战的经历。高度赞扬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
看视频猜人物
1.阅读文本,圈点勾画,
学生作答后老师补充。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1.同学发言
2.ppt出示四句话,这四句话都是直接了当的表明自己的观点,类似于这样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叫做议论。
国际主义精神(1段)
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段)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
自利之心的精神(4段)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3段)
写法:叙议结合,对比突出。
作
业
训
练
1.1.归纳总结白求恩同志有哪几点优秀品质,哪点值得你学习。(50—100字)
2.今天所学字词,一个抄写两遍。
白求恩:
1对工作的态度:“极端的负责任”
2对同志、人民的态度:“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3对工作的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1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不负责任……生怕人家不知道”
2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3对工作的要求:“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3.请同学回答并明确问题答案: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叙述)
1.教师明确中心句就是统领后文的语句,每段的其他语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
2.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书写的时间,并在此时间内巡视指导。
3.请同学起立发言。
4.教师在ppt中进行明确。
①“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求:赞扬并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与时间
问题与任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文章
二、再读文章
3、深读文章进行练习
四、总结
激趣引出所学文章
白求恩是谁?为什么到中国来?具体经历有哪些?
要求:用原文回答,动笔勾画重要信息,注意生字词,时间5分钟。
白求恩是怎么做的?作者是怎么评价他的?
课题
纪念白求恩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国冉
班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三维融通)
1.让学生通过诵读,辨析和作业等方法掌握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晋察冀纯粹等生字词。
2.让学生通过找每段中心句,理清文章脉络。
3.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找每段中心句,理清文章脉络。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求: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求: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④“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求: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一生试读,老师纠正泛读后同学齐读两遍。
3.同学回答,在老师明确答案后,其它同学勾画改正。
1.学生和老师一起思考回忆。
2.独立思考。
3.一生发言,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4.勾画改正。
独立思考
认真聆听
1.一生发言,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2.认真聆听。
1.学生独立填写
2.一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认真聆听
板书设计
拈轻怕重以身殉职
鄙视晋察冀纯粹
①区分词意: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狭小:空间上狭隘窄小。
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热忱:是支持某人或一项目标的激动迫切之情,持续时间较长。
②注意字形:派遣热忱/枕头。
③理解词意: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要求:试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用“_______”划出,并用“这一节赞扬了白求恩关系呢?
每段的中心句有什么共同点?
全文都是围绕白求恩来写的吗?哪一段不是?读第二段完成文章后的表格。
播放视频
1.记录时间、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2.解决生字词: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
本文通过白求恩和不少人的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抗战的经历。高度赞扬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
看视频猜人物
1.阅读文本,圈点勾画,
学生作答后老师补充。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1.同学发言
2.ppt出示四句话,这四句话都是直接了当的表明自己的观点,类似于这样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叫做议论。
国际主义精神(1段)
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段)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
自利之心的精神(4段)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3段)
写法:叙议结合,对比突出。
作
业
训
练
1.1.归纳总结白求恩同志有哪几点优秀品质,哪点值得你学习。(50—100字)
2.今天所学字词,一个抄写两遍。
白求恩:
1对工作的态度:“极端的负责任”
2对同志、人民的态度:“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3对工作的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1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不负责任……生怕人家不知道”
2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3对工作的要求:“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3.请同学回答并明确问题答案: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叙述)
1.教师明确中心句就是统领后文的语句,每段的其他语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
2.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书写的时间,并在此时间内巡视指导。
3.请同学起立发言。
4.教师在ppt中进行明确。
①“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求:赞扬并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与时间
问题与任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文章
二、再读文章
3、深读文章进行练习
四、总结
激趣引出所学文章
白求恩是谁?为什么到中国来?具体经历有哪些?
要求:用原文回答,动笔勾画重要信息,注意生字词,时间5分钟。
白求恩是怎么做的?作者是怎么评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