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生理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有几项()
①生长素在胚芽鞘的极性运输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③膝跳反射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④活细胞中ATP与ADP间的转化⑤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⑥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间的转换⑦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⑧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A. 四项
B. 五项
C. 六项
D. 七项
2.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A. 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 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④
C. 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
D. 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
3.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
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
则背光—侧的浓度—定在de之间
B. 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 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 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5.“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
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 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 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
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 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茎也无向光性
B. 同种地雀分布在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完全相同岛屿上,长时间后不可能形成两个不同物

C.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
D. 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所以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
7.如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A. B.
C. D.
8.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
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
9.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
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 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1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 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 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 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 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 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 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该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B. 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
D. 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13.下列有关稳态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⑤“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
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⑥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所致
A. ④
B. 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⑥
14.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
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B. 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
C. 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 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15.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
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 110只
B. 220只
C. 330只
D. 440只
16.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来自绿色植物,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来自羊肉,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消耗植物()
A. 10kg
B. 40kg
C. 100kg
D. 280kg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 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C. 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该被捕食者的10%--20%的能量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
C.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1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A. 图中b=h+c+d+e+f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0.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蔬菜生长所需
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出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还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蔬菜从螃蟹的排出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也可作为分解者
D. 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1.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B. 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 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 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 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D.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2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4.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
C.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
25.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
计数室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出芽生殖
B. 每天定时取样前要摇匀培养液
C. 每次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格计数,目的是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
D. 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右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6×106个/mL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1为某种常用质粒的序列图,LacZ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色的X—gal变为蓝色,Ampr为氨
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图2为目的基因的序列及其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2)实验小组用BamHⅠ和BlgⅡ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若要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培养基中应加入的物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显,若大肠杆菌菌落显蓝色,说明导入。

没有导入任何外源DNA的大肠杆菌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

(4)将若干个质粒和目的基因用BamHⅠ和BlgⅡ两种限制酶切割后,用DNA连接酶相连,然后再用BamHⅠ和EcoR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产物,获得了长度为0.7kb、2.8kb、1kb和2.5kb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则目的基因的长度为______kb(已知目的基因的长度大于1kb,1kb=1000个碱基对)。

27.某退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
下表,单位是J/(hm2·a)。

请回答:
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 1.05×1097.50×108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鼬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______。

(2)退耕还林前,农田______ (填“存在”或“不存在”)垂直结构。

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发生了______演替。

(3)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传递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

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其余大多数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田鼠的身影对鼬来说是种______信息。

28.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植物发生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___(填
“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
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
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右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______(“一定”或“不一
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________(填“横切”或
“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的长度,作出比较。

(3)右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

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生态系
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
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

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二生物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25==50分)
选择

(共
50
分)
26.(每空2分,共14分)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27.(每空2分,共1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每空2分,共16分)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9.(每空2分,共1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二生物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共2*25==50分)
选择

(共
50
分)
26.(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X—gal 氨苄青霉素
(3)白色没有目的基因的空质粒不能
(4)1.8
27.(1)150;0
(2)存在;次生
(3)0.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
(4)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物理
28.(1)需要
(2)90°≥α>0°;不一定;纵切
(3)B;C
(4)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及根尖生长情况)
29.(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物质循环
(2)①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灭菌
②高于杨半分解叶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