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崇高与荒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吉诃德的崇高与荒唐
俞明海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他的小说《堂吉诃德》不仅是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更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评论家们称其为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塞万提斯创造的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富活力的形象之一,其性格内涵的丰富复杂和性格构成的特殊,使我们无法用黑格尔所指出的在人物众多性格层面中“有一个主要方面作为统治方面”的模式去单一定位堂吉诃德,我们只能从各自所理解、认识的那一面来给堂吉诃德这一形象定位。
由于读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自身的文化修养、看问题的观点、角度等等不同,因而使堂吉诃德成了“多面人”,具有多重复杂矛盾的形象意义,“堂吉诃德”也因此具有不同所指。
初读完小说,我觉得,堂吉诃德兼具荒唐与崇高。
但我更欣赏他的崇高一面。
作者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的初衷是讽刺嘲弄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他想要塑造的是一个滑稽荒唐可笑的假骑士形象,他要世人来嘲笑他,唾弃他,他要揭示骑士小说的荒唐和对世人思想的毒害,“摧毁骑士小说中的鬼伎俩”。
因此,在堂吉诃德第一部,尤其是在小说开头的一部分里,可以看出作者带着一种极浓的嘲谑态度来塑造这个可怜的骑士。
堂吉诃德思想上深受骑士小说毒害,总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梦幻的景象之中,致使他眼中的世界和景象都是骑士时代的东西,以为自己就是身处在骑士时代的景象之中。
所以,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店主当作是城堡的长官,把客店中的妓女当作是贵族女郎,把乡村牧羊女想象为梦中情人、贵族女郎杜尔西内娅,把风车看作是传说中的巨人,把相向而行的羊群当作双方正在冲杀的敌阵。
他执意要打开狮笼,解放狮子,驯兽师被迫参与并观赏这荒诞的行为。
开始时,他自诩是拯救天下苦难的拯救者,然而他第一次出游就被别人打得半死,依靠乡亲们拯救才得以回家;结束时,他反倒成为被拯救者,在神父和理发师等乡亲的努力下,他才得以脱离磨难而返乡,才能够从骑士的幻梦中清醒过来。
不仅如此,堂吉诃德在法制观念上也严重受骑士小说毒害。
在打杀了官兵放跑了罪犯之后,桑丘劝他躲避时,他说:“住嘴吧。
游侠骑士可以杀人累累,哪有抓进法院的!你见过或读到过吗?”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种种反常行为的描写,突出其荒唐可笑。
在读者大众看来,堂吉诃德是个逗趣诙谐的“大众戏子”,他被当成疯子和傻瓜而受到嘲笑和虐待,成了人在思想上被骑士小说毒噬的扭曲的产物。
然而,随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堂吉诃德”的丰富复杂。
批评界对这一形象的解读,由原来单一的嘲笑虐待转变为多方面解读。
堂吉诃德形象的深层意义逐渐被人们深层解读甚至肯定。
笛福可以视为这一转变的发端。
英国文学家笛福最先肯定了“堂吉诃德”这一艺术形象,在《鲁滨逊漂流记》前言中他指出,《堂吉诃德》是对当时西班牙上层社会的抨击和嘲讽。
从笛福开始,人们品评堂吉诃德的角度走向社会意义,堂吉诃德的荒唐形象也开始具备多元的内涵,荒唐开始外移,从自身的原因转变为社会原因。
进一步改变堂吉诃德单纯的荒唐形象的是英国诗人蒲伯,他热情地盛赞堂吉诃德是一位“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我们虽然笑他,也敬他爱他”。
其后,著名小说家菲尔丁也认为世人多半是疯子,他们和堂吉诃德不同之处是荒唐的种类。
堂吉诃德形象虽然可笑,但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巨匠们看来却叫人同情、可敬,正如约翰逊所说:“堂吉诃德的失望招得我们又笑他,又怜他。
我们可怜他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失望;我们笑他的时候,自己心上明白,他并不比我们更可笑。
”堂吉诃德这个“大众戏子”被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称为“堂吉诃德先生”,有着“世界上第一流的人品”。
由此,堂吉诃德的崇高得到人们肯定。
简而言之,不少批评家开始将文本中堂吉诃德解读成一个拥有崇高道德的人物形象:首先是他的天真浪漫,“不仅变卖了好几亩耕地去买书看,而且还要去做个有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到各处去冒险,把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
”这是一种为自己精神而不惜代价的浪漫。
其次,堂吉诃德嫉恶如仇、正直善良,行侠仗义,扶助弱小,对待女士彬彬有礼。
书中堂吉诃德的“敌人”,诸如魔鬼、巨人、巫师或者无赖的行径都是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的描摹,堂吉诃德和他们进行了殊死顽强的斗争。
此外,当看到弱小者受人欺压、需要援救时他挺身而出:当牧童受到地主的殴打,他立即出手相救;在黑山遇见发疯的卡迪纽,他说:“你的烦恼有没有办法解除,要是有办法,我一定千方百计去找。
”再者,堂吉诃德敢作敢为,大胆无畏,慷慨无私,毫不利己,他自称:“我知道鲁莽和怯懦都是过失,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折中,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鲁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怯懦。
挥霍比吝啬更接近于美德,鲁莽也比怯懦更接近于真正的勇敢。
”最后,最被人文主义者赞赏的是堂吉诃德的崇高理想,他誓要建立一个人间幸福天堂,是一切改造旧社会的理想主义者的楷模,他“首先表现了信仰,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
这就是堂吉诃德荒唐崇高的一面,也是其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面。
堂吉诃德荒唐的一面是显性的,其崇高的一面是隐藏在其执着行为的背后,更其值得人们去探讨与深思。
毫无疑问,堂吉诃德是荒唐与崇高的统一体。
说他是荒诞的人物,在于其脱离实际想事情、做事情,用主观幻想代替客观现实。
在当时资产阶级已经兴起的时代,践行自己的封建
骑士思想,结果作出一系列疯狂可笑之举。
在善良、勇敢的动机背后总是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不但没能帮助别人而且伤害别人,甚至自己也屡次受伤,每当这时,肉体的伤痛却总是在他固守的落后腐朽的骑士信条中得到抚慰。
说他是崇高的人物,在他种种荒唐行径的背后透出不屈不挠、意志坚强、惩恶扬善的可敬、崇高甚至伟大的品质与德性。
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之光,是勇敢无畏和捍卫理想的人文主义者,体现了人类永远不懈追求的精神力量。
堂吉诃德是作家讽刺的对象,更是作家理想的化身。
正如杨绛在《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说道:“也许塞万提斯在赋予堂吉诃德血、肉、生命的时候,把自己的品性、思想、情感分了些给他……堂吉诃德有些品质是塞万提斯本人的品质。
”
刘建军教授曾经说过:“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塞万提斯所塑造的堂吉诃德形象,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典型人物之一。
在四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由于人们所掌握的资料不同,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各异,因此对这一形象的认识众说纷纭。
”在我的眼中,堂吉诃德的崇高比其荒唐更其值得我们肯定与深思。
也许,别人会不同意的说:“堂吉诃德就是荒唐可笑的。
”又何妨呢?如同哈姆雷特一样,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