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陕西省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1期
37
收稿日期:
2020-01-13摘 要:陕西省作为旅游大省,县域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由于县域旅游景区企业经营偏弱、民俗文化小镇景区开发无序、景区企业存在资本金及抵押资产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部分4A 及以下企业难以符合银行准入要求而无法获得信贷资金。
为解决融资问题,本文提出由政府统一规划、强化政府投资力度等措施提升景区自身经营实力,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及服务方式,共同破解景区融资难问题,进而为县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关键词:县域旅游;金融支持;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17(2020)01-0037-03DOI :10.16678/ki.42-1864/f.2020.01.008
■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何轮元
长安银行 杨欢欢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乡村振兴作为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
旅游产业作为县域地区最丰富、最具特色的资源,既符合十九大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重要动力。
经统计,陕西省80个县中旅游综合收入占当地GDP 比重超过20%的达41个,其中14个县已经超过60%,旅游产业已经逐步发展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提升县域旅游产业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是支持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对陕西省县域旅游景区金融支持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金融支持县域旅游产业存在
金融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陕西省为例
的问题,并就进一步解决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陕西省县域旅游资源概况(一)县域旅游自然景区资源丰富
截至2018年6月末,陕西县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彬县大佛寺石窟和城固张骞墓),国家风景名胜区3处(渭南市华山景区、渭南市洽川景区和延安市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县域A 级以上旅游景区287处,占全省A 级景区的66.4%,其中5A 级景区5处,占全省5A 级景区的62.5%;4A 级景区68处,占全省4A 级景区的65.4%。
从地域分布看,5A 、4A 级景区主要集中
在渭南(11处)、商洛(10处)、西安(9处)、宝鸡(9处)和汉中(9处)等地市,延安(5处)、榆林(3处)相对较少。
(二)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迅速
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作为近几年的旅游新业态、新主体,发展非常迅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域旅游是发展重点。
陕西省50个县将打造全域旅游县或旅游示范县作为近几年建设重点,已有13个县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28个县列入省级旅游示范县。
二是民俗特色小镇、民俗村大量涌现。
以袁家村、马嵬驿、白鹿原等模式为代表的特色小镇、民俗村项目不断涌现,经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6月末已建成15个,尚有部分在建。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大幅增长,各个县以美丽乡村为建设目标,每年重点建设1-2个,规模较大,截至2017年底,列入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21个,16个示范点列入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名录。
(三)县域旅游接待人次与综合收入占比不匹配
在全省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业逆势上扬,旅游人次及综合收入持续增长,县域接待人次占比较高,但旅游综合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全省县域2017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09亿人次,同比增长29.4%,占全省接待人次的77.6%,县域旅游综合收入2077.34亿元,占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的
43.2%。
二、金融支持县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除5A级景区及A集团等大型旅游集团能够通过银行、资本市场、融资租赁等渠道获得资金外,其余4A及以下景区贷款规模小,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难度较大。
经对知名度较高的5A级景区以及A集团等大型旅游集团统计,截至2017年底用信余额91.38亿元,其中包括银行贷款、投行业务以及融资租赁,该部分景区能够通过银行借款、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等多种渠道获得资金,资金相对充足。
经对62个景区企业(均为4A或5A景区)统计,其中注册资本低于2000万元的20个,占比为32.3%;经对10处4A级景区企业调查,其中8个银行贷款低于2000万元,且均为流动资金贷款。
随着旅游业发展,景区急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档次。
由于目前4A及以下景区企业规模及收入较低,无法达到银行准入要求,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资金不足,导致景区配套设施落后、竞争力差,进一步导致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一)景区企业经营偏弱,难以达到银行准入要求
一是县域景区多以自然景区为主,经营季节性明显,导致收入较低。
县域景区主要依托秦岭分布,全省县域4A及以上景区中自然景区42处,占县域4A及以上景区比例为57.5%,其中依托秦岭的自然景区31处,由于景区以自然景区为主,经营季节性非常明显,经对10个秦岭自然4A级景区调查,6个年经营收入低于2000万元。
二是陕西省县域景区近几年迅速增加,近三年县域4A级景区新增29个,占4A 级景区比重为42.6%,景区发展时间较短,知名度较低,客流及收入偏低。
三是免费景区较多,县域68个4A级景区中21个免费,占比为30.9%,景区几乎无经营收入。
由于经营季节性影响、新晋4A级景区较多以及免费景区等因素影响,致使景区经营企业收入较低,难以达到银行准入要求。
(二)经营主体持续投资能力较弱,存在资本金不足风险
经对陕西省县域56个4A及以上景区经营企业统计,其中民营企业11个,占比19.64%,国有企业(包括景区管委会)45个,占比为80.36%。
就国有企业而言,县属国企经营32个,占比为57.14%,市属国企经营7个,占比为12.5%,省属国企经营6个,占比为10.71%。
11
2020年第1期38
个民营企业中10个为个人投资者,整体实力相对较弱;32个县属国有企业所在县政府平均一般预算收入为5.24亿元,与陕西省2017年平均县、区一般预算收入18.75亿元差距较大,县政府整体财政较弱,能够投资旅游景区建设的资金较为有限。
由于景区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而景区投资者资金有限,致使景区建设项目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三)旅游企业可抵押资产不足
目前,大部分景区以重资产经营为主,非流动资产占比约为70%,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商铺、景区内游览设施、酒店等,其中除土地使用权证书外,其余固定资产基本无产权证书,主要原因是办理该部分产权证需缴纳契税、印花税等,支出金额较大,企业不愿意办理产权证,导致企业可抵押资产仅为门票收费权(仅限于4A级景区收费权可以单独抵押)、土地使用权证等少部分资产,可担保资产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由政府统一规划,打造样板景区,提升景区竞争力
一方面由政府明确旅游发展规划,根据陕西省自然景区资源禀赋、景区交通、当地政府财力等因素,确定重点打造样板景区,通过突出重点,加快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明确民俗特色小镇、民俗村规划,减少资源浪费。
对于目前知名度较高的袁家村、马嵬驿、白鹿原影视基地等强化打造力度,持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对于具有一定潜力的文化景区,如代表西周文化的岐山周文化景区、具有古村古镇特色的棣花古镇、历史文化深厚的党家村等提升规划科学性,为后期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其他类似于袁家村景区的人造人文景区,可以适度减少,进而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通过打造样板自然景区、强化人文景区规划,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加明确信贷投放目标,强化信贷支持力度。
(二)提升政府资金支持,解决景区建设项目资本金缺口
陕西县域景区经营主体中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其资本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而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普遍较低,致使景区投资不足,因此需要市级政府,乃至省级政府进行资金支持。
鉴于此,需要市级或省级政府利用产业基金、项目补充资金等加大示范性项目投资,及时与整体规划相对接,解决重点自然景区及民俗特色小镇、民俗村等示范项目资金缺口,在加快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
(三)金融机构强化创新,加大景区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创新信贷模式。
创新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模式,以投贷联动、产业基金、PPP模式等新型信贷业务模式为基点,加大产品创新,强化对旅游景区的信贷支持。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
探索开展经营收益权质押、旅游设施(设备)抵押等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加强核心景区信贷投放。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
做好旅游行业重点支持县的基础金融服务建设工作,加大自助设备、POS机等投放力度,强化组合产品服务模式,优化支付结算环境等基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景区金融服务便捷性。
参考文献
[1]刘清.安徽省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艾蓉,陈国庆,许子晨,包雷.创新金融支持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商业银行”为例[J].度假旅游,2018(1),3-5.
[3]张洪昌.基于DEA模型的金融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4]刁闻玲,任森春.金融促进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94-95.
[5]杨建春,施若.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效应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4(6):91-92.
[6]龚艳,郭峥嵘.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旅游学刊,2017(3):81-82.
2020年第1期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