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大盗》是一堂历史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大盗》是一堂历史课
来源:城市快报作者:赵青新
摘要:美国作家萨拉·罗斯的作品《茶叶大盗》讲述了罗伯特·福钧的中国经历。

体裁上属于个人传记,写法上运用了小说笔法,作者的主观倾向明显,有意识地把罗伯特·福钧刻画成了冒险英雄。

... ...
英国人爱喝茶举世闻名。

据说此风源于17世纪下半叶,来自葡萄牙的英国王后布拉干扎的嫁妆里有一箱中国红茶,这种不同寻常的饮品迅速风靡了宫廷贵族,被赞誉为“最美妙的仙草”。

茶叶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可是后来,英国人发现因为太爱喝茶,口袋里的钱都流去了中国,这不行,还是我们自己种茶树吧。

英国的水土种不了,那就在印度。

印度土生茶树不好,那就从中国运茶树吧。

这活儿交给了有名的“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

美国作家萨拉·罗斯的作品《茶叶大盗》讲述了罗伯特·福钧的中国经历。

体裁上属于个人传记,写法上运用了小说笔法,作者的主观倾向明显,有意识地把罗伯特·福钧刻画成了冒险英雄。

1839年至1860年,罗伯特·福钧曾4次来
华。

他雇了中国人为向导,并将头发剃掉,化装成中国人深入到杭州、安徽、福建等多个产茶区,运用各种手段获取茶树种子和栽培技术,然后将茶苗和茶种经上海转运印度,同时还招聘中国茶业工人前往印度直接从事相关工作。

他的一系列行为直接催生了印度及斯里兰卡地区茶业的兴起,进而替代中国茶成为英国乃至世界茶饮的首选。

罗伯特·福钧实质上是一个盗取商业机密的间谍,彼之成功是我之疼痛,中国茶业地位的迅速衰落,正是发端于树种的流失与种植技术的外传。

客观上,该书提供了一个切口,通过对罗伯特·福钧个人经历的观察,了解近代英国如何借助自由贸易建立世界霸主地位,同时明白中国为什么丢失了世界茶业的王冠,进而从一“叶”管窥近代中国沦落的原因。

植物贸易是大英帝国(包括旧殖民地在内)一项重要的财富来源。

像罗伯特·福钧这样的人,还有书中提到的约瑟·班克斯,包括我们熟知的库克船长、“进化论之父”达尔文等,这些“植物猎人”是帝国海外扩张的先驱和探索者,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在外国领土上发现的植物来开拓世界性的经济作物贸易。

福钧写了4本书:《漫游华北三年》《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居住在中国人之间》《益都和北京》,这些书是有价值的生物学观察手记,给他带来了良好的声望。

罗伯特·福钧的确是一个“大盗”,但我们无法批驳他的行为,站在他的角度,那是他对自己祖国的贡献;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植物猎人”推动了生物科技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流动。

我们也不能把中国茶业的衰落单纯地归因于个人——印度茶业在19世纪实现了机械化大生产,而同时期的中国仍固守停滞于落后的小工坊模式,毫不在意技术的更新。

书中有一处细节:福钧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在炒茶过程中利用染色剂给茶叶上色。

相比于品质杰出的印度茶,如此做法的中国茶叶有何竞争力可言?时至今日,中国茶业要想雄起仍需要做到很多——《茶叶大盗》是一堂历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