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2.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词句段运用
1.教师指名学生背诵“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诗句。
2.师:古人用简练的诗句表达志向,今人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
接下来我们学习“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第74页的三个外貌、神态描写。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掉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句段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父亲被抓后跟“我们”见面前插入对父亲外貌、神态的特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如果去掉,会不会影响父亲这一形象?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回答。
这段外貌、神态描写不仅可以展现特殊环境中人物的内在情绪,更可以反映李大钊作为一名共产党坚贞不屈的性格。
如果去掉,不仅父亲在监狱中的平静表现不出来,而且“我”在后面受父亲影响变得机智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句段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4)教师出示《小英雄雨来》原文,让学生讨论:如果去掉这段描写,直接写鬼子往两边扯雨来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作者抓住鬼子军官的目光和双手进行重点描写,展示了鬼子的无比凶恶。
去掉以后虽然有动作描写,但是体现的只是军官在目的达不到之后的恶劣和暴躁,只有这个外貌描写才能表现其“凶狠”之相。
句段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6)教师出示《骆驼祥子》原文,让学生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去掉外貌描写后有什么不同?
(7)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指名学生回答。
通过外貌描写,把祥子这一普通但又有自己特点的北京劳动人民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也突出了祥子十足的精神气。
如果去掉,只看到他不注意自己的模样,而看不出其内在的精神。
4.教师小结:外貌、神态描写对人物刻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时候能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绪、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
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叙述更加具体。
板块二日积月累
1.师: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留给我们的名言警句,句句都是精华。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吧。
2.教师让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
(教师出示课件)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①“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出自《增广贤文》,大意是:用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
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
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竟然成功了。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孔子家语》,大意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却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它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自《孔子家语》,大意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
多用来劝诫人们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④“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出自《名贤集》,大意是:在生活富足的时候要经常想想贫困的日子,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它教育人们应居安思危,注意节俭,不要浪费。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名贤集》,大意是: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
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4.学生再次朗读句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交流对句子中所说道理的认识。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反思
注重授之以渔,发展思维。
语文园地是将本单元的专题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的一个版块,不仅加深了对单元课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时,教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如教授“交流平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让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授“词句段运用”时,教师应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在教学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同样可以使作文增彩。
对于“日积月累”中的这种名言警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对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