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第10周周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10周周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S~32 F~19 Cl~35.5 Br~80 I~127 Si~28 Na~23
K~39 Ca~40 Mg~24 Al~27 Fe~56 Cu~64 Ag~108 Zn~65 Ba~137 Mn~55
Pb~207
卷Ⅰ(126 分)
7.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
动作用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
周期表C.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
D.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
问题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g 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
B.标准状况下,11.2L 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
C.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 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 A
D.常温下,1L pH=9 的C H3COONa 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 N A
9.四个课外活动小组为完成实验目的,均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部分图中的夹持装置略去),其中一个活动小组设计的两套装置中,有一套装置存在原理错误,该活动小组是
10.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丁) >
r(乙) >
r(丙) > r(甲)。

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元素,乙和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据此推断,下述正确的是
A.丙的简单氢化物分子内存在氢键B.由甲、乙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
极性键C.由甲和丙两元素组成的分子不止一种D.乙和丁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偶然中发现米虫吃塑料,受此启发进行了系列实验,证实黄粉虫
近均没有明显现象。

开始时指针仍向右偏,Al 、Zn 表面均产生
少量气泡;大约半分钟后,指针向左偏且 表面均产生大量气泡。

A .苯乙烯B .苯乙烯C .苯乙烯D 12.
装置
的化学腐蚀共存 a 2SO 4 中 13
A.图 1
B.图 2>T 1
C.图 3 起始体积分数(N 2 的起始
D.图 4 表示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2BaO 2(s) 2BaO(s)+O 2(g),O 2
的平衡浓
度与容器容积的关系
26.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蚀刻液选取和回收再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1)FeCl 3 溶液一直作为传统的蚀刻液。

①蚀刻过程屮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蚀刻结束后,可以通过两步先分离出铜,再实现 F eCl 3 溶液再生。

i.第 1 步所加试剂和操作分别为 。

ii.第 2 步转化可加入的物质是
_(填一种即可)。

(2)H 2O 2 也常用来做铜制电路板蚀刻液,使用时加入盐酸或氨水将其配制成酸性或碱性蚀刻液。

应用 酸性蚀刻液(HCl -H 2O 2),产生的蚀刻废液处理方法如下:
①蚀刻铜板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回收微米级 C u 2O 过程中,加入的试剂 A 是
_(填字母)。

a.Fe 粉
b.葡萄糖
C.NaCl 固体 d.酸性 K MnO 4 溶液
③回收 Cu 2(OH)2CO 3 的过程屮需控制反应的温度,当温度髙于 80℃时,产品颜色发暗,其原因可能是 。

(3)与常规方法不同,有研究者用 H Cl -CuCl 2 做蚀刻液。

蚀铜结束, 会产生大量含 C u +废液,采用如图所示方法,可达到蚀刻液再生、 回收金属铜的目的。

此法采用掺硼的人造钻石 B DD 电极,可直接
从水中形成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氢氧自由基(H O·),请写 出 BDD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进一步 溶液中反应可实现蚀刻液再生,请写出刻蚀液再生的离子 方程式 。

27. 一氯甲烷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常温下它是无色有 毒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CCl 4 等 (1)甲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催化法制备和收集一 氯甲烷。

① 无水 ZnCl 2 为催化剂, a 瓶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如果实验时 a 瓶加热时间过长,最终 在瓶底得到一种白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②装置 B 的主要作用是 。

③收集到的 C H Cl 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用过量的 V mL c mol ·L -1 NaOH 溶液充分吸收,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c 2 mol ·L 盐酸标准液对吸收液进行反滴定,最终消耗 V 2 mL 盐酸。

则所收集CH 3Cl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已知:2CH 3Cl +3O 2――→2CO 2+2H 2O +2HCl) (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装置 A 、B 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检验 C H 3Cl 中的氯元素(已知:一卤代烷一般 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 、B 、。

②通入一段时间的 C H 3Cl 气体,打开装置 D 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分液漏斗中盛
放的试剂是。

③能证明C H3Cl 中含有氯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3)查阅资料可知:AgNO3 的乙醇溶液可以检验C H3X 中的卤素原子。

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CH3X 通入A gNO3 的乙醇溶液中,除有沉淀生成外,还生成硝酸甲酯,请写出硝酸甲酯的结构简式:
②CH3Cl 和CH3Br 的混合气体通入AgNO3 的乙醇溶液中,先出现淡黄色沉淀。

请依据表中数据解释原因:。

③设计实验证明K sp(AgCl)>K sp(AgBr):(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28. 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科学家提出由CO2 制取C 的太阳能工艺如图1 所示。

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
=6,则
Fe x O y 的化学式为。

(2)工业上用C O2 和H2 反应合成二甲醚。

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ΔH1=-53.7 kJ·mol
CH3OCH3(g)+H2O(g)===2CH3OH(g)ΔH2=+23.4 kJ·mol ,
则2CO2(g)+6H2(g) CH3OCH3(g)+3H2O(g)ΔH3=kJ·mol 。

(3)①一定条件下,上述合成二甲醚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下列变化能
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填代号)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H2 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减小d.容器中减小
②在某压强下,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 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 所
示。

T1 温度下,将6 mol CO2 和12 mol H2 充入2 L 的密闭容器中,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则 0~5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 (CH 3OCH 3)= 。

③上述合成二甲醚的过程中提高 C O 2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回答 2
点)。

(4)常温下,用氨水吸收 CO 2 可得到 NH 4HCO 3 溶液,在 NH 4HCO 3 溶液中,c (NH 4 )
(填“>”“<”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硫和钙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 Ca 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
,该能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
以容纳 的电子数为 。

元素 C a 和 S 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钙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砖红色,其中红色对应的辐射与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对应颜色的辐射波长, 较短的是 (填元素符号)。

(3)H 2S 和 H 2O 分子构型都为 V 形,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都是 ,但 H 2O 分子键角大于
H 2S 分
子,原因是。

10周周测化学参考答案 7-13 B C C C C D C
26、(15分)
27、(14分,前六个空每空一分,后四个空每空两分)
28、(14分,每空两分)(1)Fe3O4(2)-130.8 (3)①b②0.18 mol·L-1·min-1③增大投料比、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等(4)> 1.25×10-3
了生成物,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误;容器中减小,可能是移出了CO2,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

②T1温度下,将6 mol CO2和12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根据图像可知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60%,即消耗二氧化碳6 mol×60%=3.6 mol,生成二甲醚1.8 mol,v(CH3OCH3)

1.8 mol
2 L×5 min
=0.18 mol·L-1·min-1。

(4)根据电离常数及“越弱越水解”知水解程度:NH+4
<HCO-3,则c(NH+4)>c(HCO-3);平衡常数K==
K W
K b·K1

10-14
2×10-5×4×10-7
=1.25×10-3。

35.[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标记为两分,其余一分)
(1) N 18 S (2) K
(3) sp3杂化 O元素电负性大于S元素,分子中O-H键电子对的电子云更偏向中心O原子,使斥力增大,键角增大(2分)
(4) 钙的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
(5) > r(Ca2+)>r(Mn2+)>r(Mg2+) (2分) 0.184 (2分) 0.100 (2分)
【解析】(1)Ca是20号元素,核外有4个电子层,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N,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第一电离能S>Mg>Ca,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S,故答案为:N;18;S;
(2)钙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砖红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紫色的辐射波长比红色短,答案为:K;
(3)H2S和H2O分子构型都为V形,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目都是4,都采用sp3杂化;O元素电负性大于S元素,分子中O-H键电子对的电子云更偏向中心O原子,使斥力增大,键角增大,导致H2O分子键角大于H2S分子,故答案为:sp3杂化;O元素电负性大于S元素,分子中O-H键电子对的电子云更偏向中心O原子,使斥力增大,键角增大;
(4) 钙的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使得金属钙的熔点、沸点等都比金属锰低,故答案为:钙的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
(5) 由表可知,相同金属的晶胞参数中,氧化物的都小于硫化物的,因此r(S2-)>r(O2-);根据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晶胞参数,r(Mg2+)、r(Ca2+)、r(Mn2+)由大到小的的顺序为r(Ca2+)>r(Mn2+)>r(Mg2+);因为S2-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面对角线是S2-半径的4倍,即
4r=×0.520,解得r=×0.520nm=0.184nm;CaS也属于NaCl型结构,根据晶胞的结构,
晶胞参数=2r(S2-)+2r(Ca2+),则r(Ca2+)==0.100nm;故答案为:>;r(Ca2+)>r(Mn2+)>r(Mg2+);0.184;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