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物”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的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跨学科学习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动物儿歌》一文时,教师可围绕“爱动物”这一主题,将语文和科学学科结合起来,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场所,进行学科统整。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主题教学;真实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4)07-001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让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能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围绕“爱动物”这一主题,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和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课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一、确定活动主题,明确统整学科
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都喜欢小动物,愿意近距离观察小动物。

春夏季节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跨学科学习以语文和科学为主,两门学科的学习紧紧围绕“爱动物”这一主题展开。

本次教学活动将室内和室外相结合,室内活动在学校教室完成,室外活动在动物园完成。

在这过程中,充分利用动物园、家长义工等各种资源,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以任务为导向,开展
跨学科统整教学。

“爱动物”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动物的相关知识,学会观察小动物,了解不同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2.学会给动物分类,知道动物原来生活的地点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

3.明白人和动物的关系,认识到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知道如何与身边的小动物相处、如何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我们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方面——“了解动物相关知识”作为本次研究的切入点。

语文学科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了解部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我们融入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课的内容,让学生观察小动物。

已有研究表明,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都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细致的观察与体验活动能加深学生对动物生长变化、生存环境、食物需求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能培养学生亲近和喜爱动物的情感。

本次教学活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内上课地
“爱动物”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的教学为例
广东深圳市福田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518000)田进
名师工作坊·跨学科学习
点以教室为主,课外观察地点以动物园为主。

这样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将语文和科学学科相融合,引导学生开展一次“走进动物世界”的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爱动物”这一主题的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两门学科分别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安排(见表1)。

表1语文、科学学科统整教学设计
主题爱动物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
动物的喜爱
之情,学会
自己编动物
儿歌
通过科学
课,知道怎
么观察小动
物,学会观
察小动物的
方法。

去动
物园观察,
了解小动物
的外形特
点和生活
习性等
具体实施方案
语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
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儿歌
的形式;在参观完动物园
之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创
编动物儿歌
首先,在科学课上教师教
给学生观察方法,包含“观
察什么”和“怎么观察”两
个方面。

教师要让学生知
道,进入动物园,要观察动
物的身体、运动情况、生活
在哪里、在干什么,并记录
下来。

其次,在动物园观
察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
介绍动物的基本情况,并
关注每组学生的活动情
况,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
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习
内容
一年级
下册《动
物儿歌》
一年级
下册《我
们知道
的动物》
二、确定活动场所,进行活动安排
(一)活动场所的选择
为了凸显“爱动物”的主题,让学生能近距离观
察动物,本次学习地点确定为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有超过300种动物,常见的动物有华南虎、金丝猴、东北虎等,还有珍稀的大熊猫。

园内动物品种多,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二)活动流程的安排
1.门票预订
班级派一名家长提前订购全班学生及10名家长的门票,10名家长负责活动当天的安全工作。

参观动物园之前,先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学生最喜欢的10种动物进行重点观察。

家长义工提前联系动物园,确定好游览路线。

参观动物园当天,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都到场,家长义工根据游览路线提前去踩点。

2.活动准备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语文教师可以提前整理好要观察的动物的名字,并在语文课上教学生认读。

科学教师可以提前整理好要观察动物的照片,在科学课上带学生认识这些动物,并教会学生观察动物的方法。

3.活动当天
活动当天,全班学生穿校服在动物园门口排队,由科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带队进园。

科学教师在队伍前面,语文教师在队伍后面,确保学生都跟上队伍。

5名家长在大队伍前面,5名家长跟在大队伍后面,时刻关注学生动向,确保学生安全。

三、学科统整教学,助力学生成长
语文和科学学科围绕“爱动物”的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开展统整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将各学科所要达成的目标融入任务单中,每项任务都设置评价标准,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一)语文课堂教学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插图,展现了小动物日常活动的画面。

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

这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是采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形式。

因此,教师要先进行字音教学,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可以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拍手读等,让学生读通读顺这首儿歌。

接着,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蝴蝶花间捉迷藏”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做做动作,并想象自己就像蝴蝶一样在花间飞来飞去玩捉迷藏。

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单如下(见表2)。

表2语文学习任务单
学习地点
教室
学习内容
读通读顺《动物儿
歌》,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读出情感
评价标准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自己的情感(二)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科学课本第23、第24页的大图,说说自己是否了解这些动物;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它的毛是什么颜色、眼睛
名师工作坊·跨学科学习
是什么颜色、平时喜欢吃什么等;最后,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说动物名字”的活动,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物最多。

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小动物,如将小白兔带来教室,让全班学生观察。

首先,让学生了解小兔子的外形特征:耳朵长长的;眼睛圆圆的、红红的;它的毛是白色的,摸起来软软的;它有4只脚,尾巴短短的。

接着,让学生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蔬菜、水果等,让学生喂小兔子吃。

学生会发现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大白菜、生菜、苜蓿草等。

本次学习任务单如下(见表3)。

表3科学学习任务单
学习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
学会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
外形特点、饮食习惯、生活
习性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
出来,可以用“我看到”
“我发现”这样的句式。

评价标准
☆☆外形特点
☆☆☆饮食习惯
☆☆☆☆生活习性
(三)动物园实地观察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寻找我喜欢的动物”,要求学生查一查、记一记至少3种动物的名称,看一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这一任务主要由科学教师负责。

在“寻找我喜欢的动物”这一环节,科学教师结合《我们知道的动物》一课中关于“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的内容,在动物园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人一个小组,一个学生给动物拍照,一个学生记录动物的名称,一个学生用心听科学教师的讲解并简单记录要点,一个学生负责最后的资料整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家长义工要及时帮忙,并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

科学教师还应准备好小红花,给积极合作的学生以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入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距离观察动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饮食习惯、生活习性等。

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单如下(见表4)。

表4“寻找我喜欢的动物”学习任务单
学习地点
动物园
学习内容
去动物园观察,了解
动物的外形特点、饮
食习惯、生活习性
等,能用自己的话说
出来
评价标准
☆☆外形特点
☆☆☆饮食习惯
☆☆☆☆生活习性
(四)编写动物儿歌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我自己的动物儿歌”,要求学生为动物写儿歌。

观察完动物后,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在动物园的草坪上席地而坐,交流自己看到的动物,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首先,引导学生用“我看到”“我发现”这样的句式来说话;接着,让学生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动物。

如果学生表达有困难,教师可发放课文纸,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教师还可以先自己创编儿歌进行示范,如“熊猫竹林捉迷藏,金鱼水里游得欢”等,再鼓励学生尝试编儿歌。

家长义工在旁边记录下学生所创编的儿歌,并整理成儿歌集,发布在班级的公众号上。

在这一环节,学生先交流自己看到的动物特征,再进行儿歌创编。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单如下(见表5)。

表5“我自己的动物儿歌”学习任务单学习地点
动物园
学习内容
能用“谁在哪里干什么”
的句式说自己看到的动
物,进行儿歌创编
评价标准
☆☆☆符合动物
的特征
以“爱动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得以从室内走向户外,进入动物园进行深度观察和学习。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完成真实的任务,使学习真实发生。

语文和科学的跨学科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索知识。

(责编韦雄)
名师工作坊·跨学科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