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3部分 第9章 第1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
(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②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③区域的特点
a.边界:有些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b.范围:有大有小。

c.等级:有高有低。

d.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

(2)区域差异
①概念: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②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③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基本因素,而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分界线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2)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区域差异
[特别提醒]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山东省与邻省河北省的界线是明确的。

(√) 2.松嫩平原的小麦种植是在秋后进行。

(×) 3.长江三角洲因矿产资源贫乏而能源短缺。

(×) 4.松嫩平原的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
读图比较甲、乙两地区,完成下表。

1.唐诗中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反映了江南地区的什么地理特征?
[提示]气候湿润、降水多、地形平坦、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因此聚落多沿河分布。

2.与南方相比,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小。

(对应学生用书第198页)
区域特征分析
[例1](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
C.粤剧D.越剧❷
[思维流程]
(1)D(2)B(3)D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1.
2. 3. 4.
命题视角区域特征的判断
(2018·全国文综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B[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贵州地处云贵高原。

乙路段位于泸州和毕节之间,丁路段位于遵义和重庆之间,结合区域地形特征分析,两路段地形起伏均较大,平均坡度都大,平均限速均较低。

高速公路平均限速高低与车流量大小关系不大。

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低时,高速公路会采取封闭等措施,高速公路平均限速高低与雾霾天气多少也没有太大关系。

平均限速高低与两侧村庄多少无关。

故选B。

]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2~4题。

2.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3.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4.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
C.资金D.交通
2.C 3.D 4.D[第2题,C对,B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A错: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

D错: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

第3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
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第4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
(2019·湖北七校模拟)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

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据此回答5~6题。

5.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
6.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5.D 6.B[第5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有石头压瓦、
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

第6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游业,风力强而可发展风电产业;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台湾山脉对台风阻挡作用较弱,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

]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例2](2019·海南高考)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❶。

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

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❷。

据此完成(1)~(2)题。

(1)该镇位于()
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思维流程]
(1)C(2)B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③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
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命题视角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2019·中原名校联考)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

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

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

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1~2题。

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容易冷凝成雾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东南信风、暖流有关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C.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D.乙处气候主要是受沿岸洋流控制形成的
1.C 2.A[第1题,利马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易使水汽凝结,因而多雾。

第2题,甲处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同时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乙处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3.(经典高考题)读下图,回答下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解析]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的景观差异。

[答案]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命题视角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
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4~5题。

4.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5.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4.B 5.A[第4题,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从Y轴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广西高于全国,说明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

第5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0.80)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0.62)和江苏(0.60)
最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不应该大力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降低能耗,D项错误。

]
(2019·大连模拟)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作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下图)。

据此完成6~7题。

6.“蚝宅”()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温
7.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6.C7.D[第6题,古建筑墙的主体材料为当地的蚝壳,保留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说明该建筑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正确。

第7题,传统民居利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迁出都不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A、C错误;题干中要求对
保留下来的“蚝宅”进行合理利用,而非重新建设,B错误,D正确。

]
大题规范解答(七)| 区域差异分
析类题目
[典例](2019·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甲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图甲
图乙
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差异: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

原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
1.自然要素差异
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
(2019·豫北五校联考)结合新疆(图a)和海南(图b)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南疆地区和海南岛城市分布的差异并指出影响因素。

(2)指出南疆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并说出其与海南岛相比生产的突出优势。

[解析]第(1)题,南疆地区的城市都分布于河流沿岸,与水源有关;海南岛的城市分布于沿海地区,与地形有关。

第(2)题,南疆地区水源短缺,农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因而为绿洲农业,与海南岛相比,其突出优势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答案](1)南疆地区:沿河流分布,影响因素为水源;海南岛分布于沿海地区,影响因素为地形。

(2)类型:绿洲农业。

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