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密词与其笔记的内在关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周密词与其笔记的内在关联
操瑞文;张晓利
【摘要】周密是宋末著述大家,创作了大量的笔记和词作。

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和文体内部新变的要求,周密的笔记与词作同步丰收、同题共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具有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在词的创作中融人笔记小品文,使得周密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

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周密词作别具风貌。

%Zhou Mi is a famous writer in the late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wrote a lot of poetry as well as a large amount of miscellaneous notes. Influenced by the atmosphere of the times and requirements of internal literary style changes, Zhou Mi had a rich harvest both in notes writing and poetry writing with the same kind of themes and basically similar writing interests. The style of Song notes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narrative nature of miscellanies, looseness, recording, which affected Zhou Mi's writing style a lot. In his poetry, he merged with note familiar essays, thus enabling his poetry to have the flavor of note familiar essays.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his notes and poetry makes his poetry unique in style.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4)005
【总页数】6页(P20-25)
【关键词】周密;笔记;词作;文体关系
【作者】操瑞文;张晓利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中
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晚清四大词人”中王鹏运与朱祖谋两人经常共同校勘词籍,在校勘周密词的时候,王鹏运《草窗词跋》曰:“商之古微,古微以草窗著籍弁阳,又词中多吴兴掌故,遂欣然从事,往复商榷,逾月而书成。

”[1](P954)古微是朱祖谋的字,吴兴是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称。

周密号草窗,著籍弁阳,弁阳属于吴兴,与朱祖谋都是浙江湖州人。

在王鹏运看来,朱祖谋校勘周密词与他编辑《湖州词徵》、《国朝湖州词录》一样,都是由于乡邦词学传统,出于保存乡邦文献的目的,其中强调性的指出了周密词中多“掌故”之事实。

掌故一般是笔记的题材和内容,周密的笔记也不例外。

周密虽以词名世,但同时也是宋末的笔记大家。

这些信息给我们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猜测:周密的笔记与词作除了有着共同的题材和内容外,宋人笔记的某些叙述特点有可能渗透到其词作之中,周密有可能把笔记写作的趣味和作风带到他的词作创作之中,周密笔记与他的词作之间是否存在着这些内在联系,下面试论之。


周密(1232~1298年)[2](P313),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弁阳老人。

周氏诗书世家,周密曾祖父、祖父、外祖父都有机会接触帝王实录、内府秘藏,并且都从事过野史的编撰,父亲“博极群书,习闻台阁旧事”,[3](P302)家族藏书
“凡有书四万二千余卷,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一千五百余种”。

[3](P218)这些为周密的阅读与写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周密从小就“朗悟笃学,慕尚高远。

故家多书,心惟手抄,至老不废。

”[4](《弁阳老人自铭》,P142)周密擅长著述,笔记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澄怀录》等;词集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两种。

《蘋洲渔笛谱》为作者周密当时亲自手订刊行,《草窗词》可能是后人掇拾编定而成,《蘋洲渔笛谱》与《草窗词》这两种词集中词作有重复交叉,总共留下词作153首。

比读他的词集和他的笔记,一方面周密的创作有着词作与笔
记并举,同步丰收的特点;另一方面从题材和内容上看,周密的词作题材和内容都在周密笔记中有所记载,周密的词作与笔记有着共同的或者说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

汉唐以来以记风俗尤其是城市风俗而擅胜场的笔记已有一定的数量,如应劭的《风俗通义》、宗懔的《荆楚四时记》、崔令钦的《教坊记》等。

宋代都市经济高度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留恋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追求享受的市民意识应时而起,这给各种风俗笔记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耐得翁《都城纪胜》、无名氏《西湖老人繁胜录》等,都是以记录风土岁时之胜及游观之胜、娱乐之胜为主,形成了宋代风俗笔记创作的高峰。

周密《武林旧事》也是一部重要的风俗笔记,四库馆臣以“于岁时风俗特详”[5](P618)评之。

宋代词坛也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创作上热衷于风俗题材,产生
了大量的风俗词;理论上张炎在《词源》中提出创作此种题材的理论标准:“不独措词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宴乐之同。

”[6](P263)周密也创作了大量的风俗词,如《月边娇·元夕怀旧》词:
酥雨烘晴,早柳盼颦娇,兰芽愁醒。

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

尘凝步袜,送艳笑、争夸轻俊。

笙箫迎晓,翠幕卷、天香宫粉。

少年紫曲疏狂,絮花踪迹,夜蛾心性。

戏丛围锦,灯帘转玉,拚却舞勾歌引。

前欢谩省。

又辇路、东风吹
鬓。

醺醺倚醉,任夜深春冷。

我们再看《武林旧事》卷二《元夕》篇,为了节省篇幅,摘录如下:
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

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

仙韶内人,迭奏新曲,声闻人间。

……流苏宝带,交映璀璨。

……山灯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
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谓之“灯市”。

自此以后,每夕皆然。

……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

……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游人士女纵观,……。

元夕节物,妇人
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宋刻“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游手浮浪辈,则以白纸为大蝉,谓之“夜蛾”。

……翠帘销幕,绛烛笼纱,遍呈舞队,密拥歌姬,脆管清亢,新声交奏……
遗钿堕珥,往往得之。

亦东都遗风也。

[7](P69)
对比《月边娇·元夕怀旧》词与《武林旧事》卷二《元夕》篇,不难看出笔记和词
都描述渲染了“时序风物之盛,人家宴乐之同”的都城临安的元宵佳节的繁华夜景。

更值得注意的是,词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抒发淡淡的怀旧之情,却用大量的笔墨铺叙风俗,词中的活动景象和风俗景物都可以在笔记《武林旧事》卷二《元夕》篇中得到证实,例如词“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与笔记“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相互辉映;词中“少年紫曲疏狂,絮花踪迹,夜蛾心性”与笔记“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宋刻‘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游手浮浪辈,则以白纸为大蝉,谓之‘夜蛾’”相互映发;词“戏丛围锦,灯帘转玉,拚却舞勾歌引”与笔记“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

内人及小黄门百余,皆巾裹翠蛾,效街坊清乐傀儡,缭绕于灯月之下”、“其后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相互补充。

周密的风俗词与风俗笔记
相互补充、相互生发,可以使我们管窥南宋人的风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周密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风俗词,而且创作了大量的风景词。

周密一生足迹仅限于浙东南,他熟悉浙东南的清山秀水,尤其熟悉他长期寓居的杭州。

杭州在白居易、潘阆、苏轼、林和靖、柳永等唐宋诗人词客的吟咏之下,千古风流,名闻天下。

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相得益彰,更使西湖成为市民和士子游览和关注的中心。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
时承平日久,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

画楫轻舫,旁午如织。

……歌妓舞鬟,严妆自炫,以待招呼者,谓之"水仙子"……御舟四垂珠帘锦幕,悬挂七宝珠翠……宫姬韶部,俨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

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

承平时,头船如大绿、……何翅百余;其次则不计其数,皆华丽雅靓,夸奇竞好。

……大贾豪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以至痴儿騃子,密约幽期,无不在焉。

日縻金钱,靡有纪极。

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此语不为过也。

[7](P69)
城市的繁华与西湖的秀美,使大多数临安人沉醉于歌舞升平与湖山之乐中,南宋画家称西湖景色最奇者有十,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的由来。

周密写下了十首《木兰花慢》词,分韵“西湖十景”,描摹西湖风光和市民生活,如《木兰花慢·苏堤春晓》:
恰芳菲梦醒,漾残月、转湘帘。

正翠崦收钟,彤墀放仗,台榭轻烟。

东园。

夜游乍散,听金壶、逗晓歇花签。

宫柳微开露眼,小莺寂妒春眠。

冰奁。

黛浅红鲜。

临晓鉴、竞晨妍。

怕误却佳期,宿妆旋整,忙上雕軿。

都缘探芳起早,看堤边、早有已开船。

薇帐残香泪满,有人病酒恹恹。

再看另一首《木兰花慢·雷峰落照》:
塔轮分断雨,倒霞影、漾新晴。

看满鉴春红,轻桡占岸,叠鼓收声。

帘旌。

半钩待燕,料香浓、径远趱蜂程。

芳陌人扶醉玉,路旁懒拾遗簪。

郊坰。

未厌游情。


暮合、谩消凝。

想罢歌停舞,烟花
露柳,都付栖莺。

重闉。

已催凤钥,正钿车、绣勒入争门。

银烛擎花夜暖,禁街淡月黄昏。

两阕词都作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夏。

在前阕词中,从手法上看,写景中附带叙事,叙事中附带写景,词人在描写西湖清晨处处晨妆美景的同时,记叙了游人由于想看西湖晓景而早早起床,梳妆打扮,着急登船,流连忘返西湖自然山水胜景的情景。

后阕词起笔即咏塔,之后则咏游人之多,风景之美。

雷锋塔其地近接清波门,游湖者自北而南,经塔畔入城,故有“钿车争门”之句也。

“正”字突出了时间紧凑,游人之多。

“未厌游情”正表明了游兴之高,风景之美。

对比笔记《武林旧事》卷三所记与这两首词,词和笔记记叙对象同一,艺术手法几乎如出一辙,几乎分不出词和笔记两种文体的差别。

我们再举两例,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如《闻鹊喜·吴山观涛》词描绘举世闻名的浙江潮: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蜇,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而在《武林旧事》卷三《观潮》篇中有如是记载: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钱,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7](P88)
在词中仅用“鳌戴雪山龙起蜇,快风吹海立”两句十二字雄肆之笔写钱塘大潮掀天吼地而来,犹鳌鱼驼戴雪山,卧龙惊醒而起。

而在笔记里,周密也仅仅用了“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二十一字,就把钱塘江潮的壮美景象描绘出来,令人产生屋瓦皆震、满座生寒的感觉。

通过以上词和笔记的比读不难看出,周密的词与其笔记不仅记叙对象同一,描写方式也基本相同。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录了西湖周边名胜古迹十区四百五十三处,
也留下了许多专门赋题浙中风景的词,例如《浣溪沙·题紫清道院》、《宴清都·登
霅川图有赋》、《吴山青·赋无心处茅亭》、《清平乐·横玉亭秋倚》等。

这些词确
如其笔记《武林旧事》相关记录一样,都仅仅是对风景名胜的客观描述,很少言及自己的主观感情。

对于周密的这种词作写作方式,陈廷焯批评为“本原一薄,结构虽工,终非正声也”,[8](P3817-3818)王国维批评为“所谓一日作百首也得也”、“不是平淡,乃是枯槁”,[9](P4262)这些批评可谓中允。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周密风俗风景词的意义正在于记风俗风景的意味比别人的词作更浓,完全可以辑入《武林旧事》外编,其史料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周密的风俗笔记和风俗词、风景词,它们之间往往可以比照与生发,给人以一体两面之感。


刘叶秋先生在《历代笔记概述》中云:“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不拘类别,有闻即录;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长长短短,记叙随宜。

”[10](P6)刘叶
秋先生指出了笔记的特点是“杂”和“散”。

笔记文体发展到宋末出现了分工现象。

周密的笔记也都有分工,《齐东野语》偏重朝廷大政,《癸辛杂识》偏重“琐事杂言”[11](P325),《志雅堂杂钞》和《云烟过眼录》主要记录书画古迹,《武林旧事》是风俗笔记,《澄怀录》是笔记小品文,《浩然斋雅谈》是笔记诗文评。

即使这样略有分工,周密的笔记不论从全部笔记著述还是从单部笔记创作来看,仍是不改宋人笔记的内容庞杂、形式松散等传统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中《佩文斋咏物诗选提要》云:“(咏物诗)夫鸟兽草木,学诗者资其多识,孔门之训也。

郭璞作《山海经赞》,戴凯之作《竹谱》,宋祁作《益部方物略记》,并以韵语叙物产?学者坐讽一编,而周知万品,是以摛文而兼博物之功也。

”[5](P1726)四库馆臣认为众多的咏物诗只不过是“以韵语叙物产”,与笔记《山海经赞》等同样具有“多识”、“博物”的功能,指出了众多咏物诗与笔记的内在关联。

南宋后期咏物词兴起,词人对大自然的鸟兽虫鱼,以至极为琐屑的事物都萌发强烈的兴趣,
极尽歌咏,体现出亦杂众长、形式松散的特点。

受此风气的影响,周密也创作了大量这类咏物词,如《倚风娇近·填霞翁谱赋大花》:
云叶千重,麝香轻染金缕。

弄娇风软、霞绡舞。

花国选倾城,暖玉倚银屏,绰约娉婷,浅素宫黄争妩。

生怕春知,金屋藏娇深处。

蜂蝶寻芳无据。

醉眼迷花映红雾。

修花谱。

翠毫夜湿天香露。

这首词用赋的手法直接描写牡丹,用几个典故堆砌描绘牡丹的形色香味,完全从“形”上刻画牡丹,状物摹形,争奇斗巧。

“花谱”,指分类记述各种花卉名色及有关诗文的书,宋代笔记中就有大量花谱类的书,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张镃《梅品》、史正志《菊谱》、刘蒙《菊谱》、陈思《海棠谱》、范成大《菊谱》和《梅谱》等等。

周密虽然没有花谱类专书,但在笔记中也有大量的关于花卉的记录,周密词作中吟咏各种花卉的作品有三十多首,其中梅花词多达十余首,可谓记之以笔记,咏之以词作。

这些词作品物图貌,不管是出于应社,还是出于闲适玩赏的雅兴,都呈现“杂”、“散”的特点,具有“多识”、“博物”的功能。

周密咏物词在题材上呈现“杂”、“散”的特点,在艺术手法上也呈现“杂”、“散”的特点。

他写有许多“就题寻典、就典趁韵”的咏物词,如《梅花引·次韵
筼房同落梅》、《声声慢·逃禅作梅、瑞香、水仙,字之曰三香》、《声声慢·逃禅
作菊、桂、秋荷,目之为三逸》等,我们来看其中一首《声声慢·逃禅作菊、桂、
秋荷,目之为三逸》:
妆额黄轻,舞衣红浅,西风又到人间。

小雨新霜,萍池藓径生寒。

输它汉宫姊妹,粲星钿、霞佩珊珊。

凉意早,正金盘露洁,翠盖香残。

三十六宫秋好,看扶疏仙影,伴月长闲。

宝络风流,何如细蕊堪餐。

幽香未应便减,傲清霜、正自宜看。

吟思远,负东篱、还赋小山。

词的上阕吟咏荷花,写出荷花在初秋绽放的情态和形色,其中用“汉宫姊妹”典,
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赵合德姊妹的容貌比不上荷花。

过片三句写桂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阑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的诗句。

用“宝络风流”写菊花思慕隐士高士,愿招来与之同游。

“赋小山”,指淮南王刘安号小山,有《招隐士》。

这首词运用堆砌典故的方法吟咏了荷花、桂花和菊花,结构松散。

周密词作中有大量这类咏物词,从这些咏物词可以看出,作者多是借典故炫耀才学,略微寄寓淡淡的人格象征,正如周济所评“纵极工切,不免就题寻典,就典趁韵,就韵成句,堕落苦海矣”[12](P1657)。

笔记的“杂”、“散”特征除了对周密的咏物词有影响外,最明显的影响体现在周密对前人的拟作词中。

周密拟作词《效颦十解》是其拟作词代表,俞陛云先生评曰:“《效颦十解》,各极其致,……草窗其手持数笔乎?”[13](P539),我们
来看其一《四字令·拟花间》:
眉消睡黄。

春凝泪妆。

玉屏水暖微香。

听蜂儿打窗。

筝尘半妆。

绡痕半方。

愁心欲诉垂杨。

奈飞红正忙。

俞陛云先生对这首词进行了详细的评析,曰:“蜂儿打窗与春色恼人、莺啼惊梦,皆在幽静中搅乱愁人心绪。

下阕写愁,用两个‘半’字,便觉含情无限。

‘垂杨’二句飘零风雨,自顾不遑,何暇听人之低鬟诉怨耶!此词神似花间。

”[13]
(P540)“神似”说明周密词作模仿技艺出神入化,《四字令·拟花间》只是《效颦十解》之一,其他众多拟作也神似前人。

周密“手持数笔”的艺术风格不仅存在于周密的其他拟作词中,也存在于其全部词作中。

这具有俞陛云先生赞叹的“神似”、“手持数笔”优点一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周密众多词作风格高度不统一,容易给人留下“杂”、“散”的印象。

这种受到笔记“杂”、“散”叙述特点的
影响而形成的风格高度不统一的印象极易造成人们难以把握周密词作的主要特征,进而影响人们对其词作在文学史上的评价。

周密在《齐东野语》等笔记中叙述特点除了拥有笔记的“杂”、“散”特点之外,
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写实叙述。

吕叔湘先生《笔记文选读》云:“笔记之文,不论记人、记物、记事,皆为客观之叙写。

”[14](P37)对于写实性,周密云:“务求事之实,不计言之野。

”[3](P4)体现了非常明确自觉的著述意识。

戴表元称誉“其事核,其事确”[3](P1),四库馆臣评其“皆极典核”[5]
(P1049),这些评价都可谓中允。

周密在词作中也把笔记的写实叙述特征带入词作,如词作《曲游春》: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

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

漠漠香尘隔。

沸十里、乱弦丛笛。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

新烟凝碧。

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

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

歌管酬寒食。

奈蝶怨、良宵岑寂。

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武林旧事》卷三也记载了这一习俗,并引此词为参证,说:“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入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也。

弁阳老人有词云:‘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盖纪实也。

”[7](P72)“纪实”,即写实性。

周密在其大量的词作中,把笔记的写实性特征带入词作,在词序中记下词作中所涉之人、所录之事,写明里籍家世、姓什名谁、事发地点、甲子日月等,词作以史传笔法出之,信而有征,言之不虚,呈现出一派史家“实录”风格。


周密词与笔记同题共作,相互渗透。

观其词作,可发现大量笔记之特征与影子。

这首先表现在词的用典上。

周密词作典故融入较多的前代笔记文应属《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水龙吟》、《甘州》、《西江月》、《满江红》都运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据笔者统计有十余处;周密词作的典故除大量运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外,还运用前代笔记中的故事,如《木兰花慢·平湖秋月》运用张华《博
物志》载有人承浮槎到天河典故,《江城子》运用唐杜荀鹤《松窗杂记》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软障故事,多达十六处;周密在词中除了运用前代笔记中的典故外,还
融入当代笔记中的典故,如《六幺令·春雪再和》运用孙光宪《北梦琐言》郑綮诗
思在灞桥风雪驴子上故事,《拜星月慢》融入陶谷《清异录·文用》姚凯善造砑纸
笺故事,《天香》运用蔡絛《铁围山丛谈》蔷薇水故事,《木兰花慢》融入吴曾《能改斋漫录》欧阳修赏识苏轼“许放出一头地”故事,《三犯渡江云》融入王谠在《唐语林·文学》中记载的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与友人每以诗筒、盛诗往来,诗
酒寄兴的故事。

其次,周密不仅在运用典故方面融入笔记文,而且周密的词作也渗透着浓浓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

周密的笔记中有着一些零散的小品笔调的篇章,如《齐东野语》中的《赵氏灵璧石》、《王敦之诈》、《赠云贡云》、《昼寝》、《方大猷献屋》、《张功甫豪侈》等,《癸辛杂识》中的《故都戏事》、《假山》、《游古阅泉》、《吴兴园圃》、《大父廉俭》、《石庭苔梅》等,毛晋评价《吴兴园圃》“不愧《洛阳名园记》”[11](《癸辛杂识前集跋》,P319),评价《游古阅泉》“不逊陆放翁《阅古泉记》”[11](《癸辛杂识后集跋》,P320)。

除此之外,周密还专门辑录了笔记小品文《澄怀录》,卷首有自序,说明编书之所在,云: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宗少文语也。

东莱翁用以名书,盖取会心以济胜,非直事游观也。

惟胸中自有丘壑,然后知人境之胜,体用之妙,不在兹乎?余夙好游,几自贻戚,晚虽惩创,而烟霞痼疾不可针砭。

每每闻一泉石奇、一景趣异,未尝不跃然喜,忻然往爱之者。

警以囊事,则悚然惧。

慨然叹曰:“人生能消几两屐?司马子长岂直以游获戾哉!”因拾古今高胜,翁所未录者附卷末,名之曰《澄怀》,亦高山景行之意也。

[15](P1)
《澄怀录》分上下两卷,所录的除少量的宋前之作外,大多为宋人的小文,其中最多的来源于苏轼的《东坡志林》,叶梦得的《岩下放言》、《玉涧杂书》等笔记,采撷唐宋幽人雅士登临揽胜、谈谐吟啸、流连光景的清雅事迹凡七十余条,或片言只语,或长篇纪游,语清隽而意旷达,物外之感见于字里行间,以达“澄怀观道”,
以示高山景行之意,这可以说他注意到了笔记文的小品性。

四库馆臣评其是“采辑清谈”之作、“亦《世说新语》之流别”、“明人喜摘录清谈,目为小品,滥觞所自,盖在此书矣”[5](P1117),认为明人清谈小品实滥觞于此书。

周密笔记辑录《澄怀录》和其他笔记中一些零散的小品笔调的篇章是其人生活意趣的反映,周密词作中有大量的纪游抒情词,也是这种意趣的反映。

宋词到了宋末,词体结构形式发展成熟,许多词作都有词序并且成为词作重要组成部分。

周密的纪游抒情词大多有百字以上的长序,叙述该次雅游的缘起、经过,渲染四周景物,烘托氛围,引导读者沉浸其中,未观其词,已得其境,俨然小品。

《三犯渡江云》词序云:
丁卯岁末除三日,乘兴棹雪访李商隐、周隐于余不之滨。

主人喜余至,拥裘曳杖,相从于山巅水涯松云竹雪之间。

酒酣,促膝笑语,尽出笈中画、囊中诗以娱客。

醉归船窗,紞然夜鼓半矣。

归途再雪,万山玉立相映发,冰镜晃耀,照人毛发,洒洒清入肝鬲,凛然不自支,疑行清虚府中,奇绝境也。

朅来故山,恍然隔岁,慨然怀思,何异神游梦适。

因窃自念人间世不乏清景,往往汨汨尘事,不暇领会,抑亦造物者故为是靳靳乎?不然,戴溪之雪,赤壁之月,非有至高难行之举,何千载之下,寥寥无继之者耶?因赋此解,以寄余怀。

这篇词序简直就是一篇优美的笔记小品,为其词平添了许多情趣和姿色。

周密词中著名的纪游抒情词如《齐天乐》、《采绿吟》、《乳燕飞》、《长亭怨慢》、《秋霁》等都有类似的长序,都具有笔记小品文的趣味。

周密的纪游抒情词正文也是记录其纵情青山绿水、钟情诗画琴棋等雅游之事,也似一篇优美的笔记小品文。

如《齐天乐》:
清溪数点芙蓉雨,蘋飙泛凉吟艗。

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

仙潢咫尺。

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

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

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

流年暗惜。

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

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