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改革
摘要:工业统计制度关系着工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工业产品的供求,所以,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求我们坚定信念,同时还要适当的创新,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工业统计制度。

本文以工业统计制度的内涵概述为基础,分析了工业统计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只能够的重要性和优缺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工业统计制度改革
一、工业统计制度的内涵概述
我国的工业统计制度是由国家统计局现在所执行的,它按照规模的大小将工业统计工作分为两类,即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

同时还包括三类报表,即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和月份报表。

此外,还有其他统计方式,例如综合报表和基层报表等报表方式及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调查方式,这些都对报表形式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补充,不仅丰富了工业统计的方法,还提高了工业统计的准确度。

为统计部门的工业人员对企业的工业经济状况的了解奠定了基础。

综上,确切的说,工业统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工业统计制度按照统计范围可以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

2011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据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今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起报点以上的企业或单位逐一进行调查,未达到起点的则进行抽样调查或科学核算。

而规模以下企业则被规定为企业每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五百万元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个体的
工业企业。

第二,工业统计报表按照接报送的时间长短,被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三种。

其中工业统计月报,指的主要是由国家统计局规定的b201表,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指标有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等;工业统计季报,指的主要是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b202表,b203表,它们分别是《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但是,这两批报表涉及到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中,《工业企业财务状况》主要反映出的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用于标示财务状况的指标是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等。

第三,工业统计报表按照报送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工业统计综合报表和工业统计基层报表两类,其中工业统计综合报表又被称为综合汇总,具体来说,就是统计部门将工作人员所收集、整理到的统计资料进行系统、详细的汇总,并将其向统计部门的上门回报资料的总结结果。

而工业统计基层报表则是被称作超级汇总,统计部门对收集到的基层统计单位汇总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审核,并将这些下级报送的基层数据先上级报送,虽然这种报表的准确度较高,但是这种报表需要各级的统计部门对基层的统计数据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不仅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还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所以工业统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产品销售指标的统计对市场潜力进行挖掘,进而为企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只有将大量的产品销售出去,才能收回更多的资金,缩短资金的周转资金。

企业才能继续顺利的进行生产经营,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预期利润。

因此,生产产量有销售量决定。

在对产品销售进行统计的过程中,设置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两个指标,能够将工业产品市场的竞争力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来判断竞争力的强弱。

在这两个指标中,市场占有率就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销售量在市场中该类产品总销售量的百分比,所以,市场占有率越高就意味着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社会总需求固定时,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对市场占有率具有直接影响。

当市场中流通的同类产品的质量相似或者相同时,产品的价格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具有主导作用,具体来说,产品的价格越低,市场占有率就越高。

所以,企业只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产品的生产价格,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而所谓的市场覆盖率则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实际进行销售的地区数
在产品的全部销售地区中的百分比,这一指标不仅单纯的从市场占有方面反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在广度、辐射范围等方面都更为深入。

同时,企业通过对市场覆盖率这一指标的设定和分析,还可以对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经营范围有一个更为准确的界定,并考察产品是否具有进一步扩大销售的可能性。

第二,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企业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改善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获取更多利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生产量都是以市场的需求为标准,而且企业也是以产品质量及价格优势得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的工业产品质量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工业产品的质量指标包括产品质量自身的产能品技术指标,同时还包括了企业工业生产的工作质量指标。

企业通过对这些质量指标来了解企业工业生产的相关质量问题,并对生产进行相应的调节,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以及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找出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进而不断的改善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不仅能够大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顾客忠诚度,提高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不仅大大的增加了企业工业产品的有形价值,还提升了企业的无形价值,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优缺点
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第一,统计
月报指标设计的都较为简单,同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第二,如果企业用超级汇总的统计方式,不仅能够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还会对企业的决策调整提供准确的依据;第三,工业统计制度中的年报指标的设计具有完整而严谨的结构,为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从整体上,全面的把握企业的工业经济状况;第四,企业经济管理中通过使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统计,更有助于对企业工业经济状况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尽管工业统计制度存在着以上优点,同样的,工业统计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工业产品需要频繁的更改产品代码、产品目录种类过多,一部分产品还难以判断种类;工业产品出现同名不同种类的情况,而且一些生产情况也不能通过统计数据详细地反映出来。

总之,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工业统计制度即存在着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缺点,因此,我们要不断对工业统计制度进行改进,扩大优点,逐渐的规避缺点。

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
第一,重新确定主要产品的产量目录,把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大宗的产品产量列入上报目录。

正是因为工业产品的产量目录过多,导致企业所上报数据的质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产品产量数据的上报质量,有必要对产品产量目录进行调整和设置,重新确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集中力量准确统计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大宗的产品产量。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掌握
了关系国民生计的工业产品的产量,进而为国家、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第二,会计与统计相关的软件结合使用。

工业统计的月报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与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同,所以,如果将会计软件与统计软件相结合,实现会计报表与工业报表中相同内容的对接,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和统计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会有效的避免出现由于报表传递而出现数据损失的情况。

此外,如果将会计软件和统计软件相结合使用,就可以通过网络电子化的方式实现统计报表的电子化,有效的解决了报表的传送问题。

第三,尽快推广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由于工业统计报表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繁重,所以,全国各级统计部门上至省统计局,下至较大的企业集团公司,目前都在自行开发和利用网上直报系统,以减轻工作压力。

但是由于网上直报系统工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网络的稳定性、审核公式的完善性以及系统的兼容性。

因此,为了避免各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开发,可以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研发、推广应用网上直报系统,进而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切实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保证统计人员在轻松的情况下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认为推广网上直报系统,既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现实的必然,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沈继群.《浅谈工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现代经济信息》,2011
年第14期
[2]梁雁斯.《现行工业统计制度的优缺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3期
[3]杨耿业.《对当前工业统计制度修正的设想》[j],《中国统计》,2009年第1期
[4]曾五一,苗晓宇,游家兴.《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企业统计调查制度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