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光光谱和圆二色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0-320nm-处于不对称微环境的芳香氨基酸残 基、二硫鍵
(2)可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它的不对称微环境的扰动 (b) 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通过远紫外CD谱研究蛋白质α-螺旋、 β -折叠 、 β-转角结构的分量
(C) 研究蛋白质三级结构:
—— chymotrypsin (all b) —— lysozyme (a + b) —— 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a/b) —— myoglobin (all a)
五、应 用
1、在立体结构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对于羰基化合物,特别是环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多,并形成了
半经验的“八区律”来推测其立体结构:八个区域的划分如下图所 示:
将环己酮按图放好: 观察者迎着O=C-的方向即从Y轴的负方向看Y轴的正方向。 三个互相垂直的A、B、C平面将环己酮分割为八个区: O=C-前面的4个区由于取代基很难进入,对cotton效应贡 献小,不考虑 O=C-后面的4个区贡献大,其对cotton效应正负号的贡献 如下图所示:
(3)二向色性晶体
有些透明晶体不仅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对o光和e光有不 同的吸收作用,这种晶体称为二向色性晶体,如电气石晶具有 很强的二向色性,硫酸碘奎宁晶体
(4)波片——也称波晶片或相位延迟片
若让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1/4波片的光轴成45º角,则分解后 的o光和e光振幅相等,从晶片的另一表面出射的光则是圆偏振 光。
级结构和氨基酸微环境的检测。 溶剂和缓冲溶液选择的原则是使样品在测定的波长范围
用箭头的长短代替强度。
b是a的投影图二,可硫看到鍵: :整个近紫外CD谱
偏振光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负Cotton效应:波长由长波向短波移动时,ORD谱由谷向
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PB诱导BSA构象CD光谱的变化
Figure 3 Far-UV CD (a) and near-UV CD (b) spectra of BSA and BSA in CPB 1. BSA; 2. BSA in 1.010-5mol/L CPB; 3. BSA in 1.010-4 mol/L CPB
由远紫外CD谱可以看出
BSA CPB(第一CMC) CPB(第二CMC)
α-螺旋 49% 78% 37%
β-折叠 9.8% 7.6% 10.5%
由近紫外CD谱可以看出 自然状态下BSA分子的near-UV CD光谱图中在261 和268 nm处有最小值,在277 和284 nm处有两个肩峰。当加入CPB 后,261和268 nm处的椭圆率增加,而280 至300 nm处的椭 圆率降低,表明此时氨酸酸残基周围环境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 这种变化是由于双硫键桥的不对称性遭到破坏而引起BSA分子 三级结构变化的结果。
O=C-前面的4个区由于取代基很难进入,对cotton效应贡献小,不考虑
酪氨酸(Tyr) λ为横坐标可得ORD光谱 处于不对称微环境时250-320nm O=C-前面的4个区由于取代基很难进入,对cotton效应贡献小,不考虑
苯丙氨酸(Phe) 出现CD信号 l:试样槽厚度(dm)
1、在紫外和可见区内无发色团的饱和化合物,则ORD光谱呈现单调下降或上升的曲线,若手性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在仪器测量范围内则
旋光光谱和圆二 色谱
➢ 偏振光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 旋光光谱 ➢ 圆二色谱 ➢ 康顿效应及ORD、CD和UV间的关系 ➢ 应用
➢ 注意事项
一、偏振光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的偏振态 (1)自然光与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普通光源中的原子和(或)分子能够独立发光,所发出的光 波中具有各个方向的光矢量,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内,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E的振幅都相等——自然光
2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当自然光射入双折射晶体时两束折射光o和e都是线偏振光并且它们的振动面通常接近于相互垂直3二向色性晶体有些透明晶体不仅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对o光和e光有不同的吸收作用这种晶体称为二向色性晶体如电气石晶具有很强的二向色性硫酸碘奎宁晶体4波片也称波晶片或相位延迟片若让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14波片的光轴成45角则分解后的o光和e光振幅相等从晶片的另一表面出射的光则是圆偏振3圆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
3、ORD、CD和UV光谱间的关系
CPB(第二CMC)
37%
10.
峰变化
(d)研究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 当加入CPB后,261和268 nm处的椭圆率增加,而280 至300 nm处的椭圆率降低,表明此时氨酸酸残基周围环境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
这种变化是由于双硫键桥的不对称性遭到破坏而引起BSA分子三级结构变化的结果。
级结构和氨基酸微环境的检测。 [Ф]λ:摩尔比旋光度,常用其代替[α]λ
狭缝带宽(SBW)的选择:SBW应保持至少为NBW
Tyr:277nm 比旋光度:[α]D=(α实/cl)×100
[θ]:摩尔椭圆度,常用其代替Δε
Phe:255,261和268nm (1)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得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可产生CD光谱,因而可用于蛋白质二、三
(2)
理想情况下:λmax(UV) =λmax(CD) =λk (ORD) 实际情况:三者接近,但不
一定重合
ORD谱和CD谱都可用来测
定有特征吸收的手性化合物
的绝对构型
CD谱:容易解析
ORD谱:比较复杂
不对称分子某生色团吸收峰的Cotton effect 的 正负号与该生色团的手性中心的构型有关联,故 可分析分子的绝对构象。 ORD摩尔振幅α与CD谱中[θ]或Δε的关系 α=0.0122[θ]=40.28Δε
即形成一个峰和一个谷组成的ORD谱线—简单的Cotton效应 正Cotton效应:波长由长波向短波移动时,ORD谱由峰向
谷变化 负Cotton效应:波长由长波向短波移动时,ORD谱由谷向
峰变化 λk: ORD线与零线相交点 振幅:谷至峰的距离 摩尔振幅α=([Ф]1 -[Ф]2)/100 [Ф]1:ORD顶峰处的摩尔旋光度 [Ф]2:ORD谷底处的摩尔旋光度
(2) 核酸
(mdeg)
20 15 10
5 0 -5 -10
220
240
260
280
300
Wavelength(nm)
fsDNA ctDNA
320
(a) 278nm有一强正的cotton效应-对应于碱基的堆积
(b) 248nm有一弱的负的cotton效应-对应于螺旋性 (形)
(b) 典型的DNA构型
长轴:矢量相位相同时的强度 短轴:矢量相位相反时的强度 θ:平面偏振光离开样品槽的
角度——椭圆度 [θ]= θ·M/100lc=3300Δε
3、测量装置
四、康顿效应(cotton effect)及ORD、CD和UV间的关系
1、在紫外和可见区内无发色团的饱和化合物,则ORD光谱呈 现单调下降或上升的曲线,若手性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在仪器 测量范围内则出现S型曲线称cotton效应
三级结构模型可分为:
全α型
α-螺旋> 40% β-折叠< 5%
全β型
β-折叠> 40% α-螺旋< 5%
α+ β型:
α-螺旋、 β-折叠均大于15%,这两种结构在空间是
分离的, > 60%的折叠链是反平行的
α/β型: α-螺旋、 β-折叠均大于15%,这两种结构在空间上 是相间的, > 60%的折叠链平行排列
出现S型曲线称cotton效应
二硫鍵 有些透明晶体不仅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对o光和e光有不同的吸收作用,这种晶体称为二向色性晶体,如电气石晶具有很强的二向色
性,硫酸碘奎宁晶体
50的玻璃上,起偏角为56.
Trp:279,284和291nm (1)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得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可产生CD光谱,因而可用于蛋白质二、三
3、圆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
(1)左、右旋圆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等,导 致透射出的面偏振光与入射角成一α角,表现出旋光。
(2)手性介质对两种圆偏振光的吸光强度不同,由它们合 成的出射光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偏振光,而是一个右旋或左旋 的椭圆偏振光。
二、旋光光谱(ORD)
1、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手性物质时,偏振面会发生旋转,即该物 质具有旋光性,旋转的角度——旋光度
280nm有正的cotton效应 A-form:
解:按八区律,S构型应有正的cotton效应,R构型应有负的 cotton效应,故该环己酮衍生物为S构型
2、生物大分子构型、构象的研究
(1)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得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 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可产生CD光谱,因而可用于蛋白质 二、三级结构和氨基酸微环境的检测。 (a)蛋白质CD谱
2、偏振光的获得
(1)布儒斯特定律 入射角为ί0时 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此时ί0为布儒斯特
角或起偏角,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若自然光从空气射到折射率为1.50的玻璃上,起偏角为56.3º
,折射角为33.7º。
(2)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当自然光射入双折射晶体时,两束折射光o和e都是线偏 振光,并且它们的振动面通常接近于相互垂直
+-
-
+
C1,C2,C6——A面上 C2,C6的e键——几乎在A面上 C2,C6的a键——分别在下右和下左 O,C1,C4——B面上
八区律
1、位于三个平面上的取代基,对cotton效应贡献为0 2、位于正负区的取代基效应可以抵消 3、取代基的贡献大小与性质有关 4、取代基对cotton效应的贡献大小随着与生色团的距离增大
远紫外区:
(1)178-250nm –反映肽鍵的CD 肽鍵是高度有规则排列的,排列方向决定了肽鍵能级跃迁
的分裂情况
二级结构不同,其CD位置、吸收强度则不相同
(2) α-螺旋:
192nm有一正谱带 222 有两个负的特征峰 209
β -折叠
216nm:负峰 185-200nm:正谱带
β-转角:206nm有一正谱带 左手螺旋的P2结构:有负的谱带 近紫外区:
2、原理
(1)介质为对称结构时,左右旋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则它们的折射率n相等 因n=c/υ c:真空中光速 υ:介质中光速
Δn=nL-nR=0 偏振面保持不变 (2)介质为不对称结构时,nL≠nR
Δn ≠0 偏振面发生旋转,随光程增大而增大——旋光现象
3、测定仪器
4、旋光度:α实
比旋光度:[α]D=(α实/cl)×100 通常用钠光D线(≈589.3nm)测量α实 l:试样槽厚度(dm) c:100ml溶剂中溶液的g数 不同波长的[α]λ(比旋光度)为纵坐标, λ为横坐标可得ORD光谱 [Ф]λ:摩尔比旋光度,常用其代替[α]λ [Ф]λ= [α]λ·Mr/100(度·cm2·dmol-1) Mr:待测物质的摩尔质量
➢如果光矢量只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并沿一个固定方向振 动——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振动面
(2)圆偏振光
振幅保持不变,而方向周期变化, 电场矢量绕相位差为±π/2的线偏 振光的合成
+ π/2——对应于右旋圆偏振光 - π/2——对应于左旋圆偏振光 即圆偏振光中包含着两个频率和振幅相同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 光
三、圆二色谱
1、手性物质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右旋圆偏振光 的吸光度不同,即εL ≠ εR 这种现象为圆二色性 CD谱: Δε为纵坐标,λ为横坐标 [θ]:摩尔椭圆度,常用其代替Δε 两者关系:[θ]=3300 Δε=3300(εL - εR)
2、 [θ] 的物理意义
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手性介质时,不仅左、右旋圆偏振光 的传播速度不同,而且强度也不同。用箭头的长短代替强 度。因而光在传播时,它的矢量和将产生的一椭圆轨道
而变小
2,2’,5-三甲基环己酮为例:
b是a的投影图,可看到: C1,C2,C4,C6,C7均处于分割面上,对cotton效应贡献为0 C3与C5——抵消, C8与C9——正, 所以该化合物应有正的cotton效应
例2、天然油脂得一产物为3-羟基-3-十九烷基环己 酮,有正的cotton效应,试指出它的构型
二硫鍵:整个近紫外CD谱
BSA
49%
9.
蛋白质中芳香氨基酸残基: C3与C5——抵消, C8与C9——正,
(2)可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它的不对称微环境的扰动
二级结构不同,其CD位置、吸收强度则不相同
色氨酸(Trp) 2、位于正负区的取代基效应可以抵消
50的玻璃上,起偏角为56.
C1,C2,C6——A面上
2、CD的康顿效应 正的康顿效应: Δε或[θ]为正值且有峰的CD曲线 负的康顿效应: Δε或[θ]为负值且有谷的CD曲线
3、ORD、CD和UV光谱间的关系 (1)ORD和CD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光与 手性物质作用而产生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手性化合 物的构型与构象,在该方面两者提供的信息总是等 价的。UV反映了光与分子的能量交换。
(2)可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它的不对称微环境的扰动 (b) 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通过远紫外CD谱研究蛋白质α-螺旋、 β -折叠 、 β-转角结构的分量
(C) 研究蛋白质三级结构:
—— chymotrypsin (all b) —— lysozyme (a + b) —— 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a/b) —— myoglobin (all a)
五、应 用
1、在立体结构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对于羰基化合物,特别是环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多,并形成了
半经验的“八区律”来推测其立体结构:八个区域的划分如下图所 示:
将环己酮按图放好: 观察者迎着O=C-的方向即从Y轴的负方向看Y轴的正方向。 三个互相垂直的A、B、C平面将环己酮分割为八个区: O=C-前面的4个区由于取代基很难进入,对cotton效应贡 献小,不考虑 O=C-后面的4个区贡献大,其对cotton效应正负号的贡献 如下图所示:
(3)二向色性晶体
有些透明晶体不仅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对o光和e光有不 同的吸收作用,这种晶体称为二向色性晶体,如电气石晶具有 很强的二向色性,硫酸碘奎宁晶体
(4)波片——也称波晶片或相位延迟片
若让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1/4波片的光轴成45º角,则分解后 的o光和e光振幅相等,从晶片的另一表面出射的光则是圆偏振 光。
级结构和氨基酸微环境的检测。 溶剂和缓冲溶液选择的原则是使样品在测定的波长范围
用箭头的长短代替强度。
b是a的投影图二,可硫看到鍵: :整个近紫外CD谱
偏振光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负Cotton效应:波长由长波向短波移动时,ORD谱由谷向
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PB诱导BSA构象CD光谱的变化
Figure 3 Far-UV CD (a) and near-UV CD (b) spectra of BSA and BSA in CPB 1. BSA; 2. BSA in 1.010-5mol/L CPB; 3. BSA in 1.010-4 mol/L CPB
由远紫外CD谱可以看出
BSA CPB(第一CMC) CPB(第二CMC)
α-螺旋 49% 78% 37%
β-折叠 9.8% 7.6% 10.5%
由近紫外CD谱可以看出 自然状态下BSA分子的near-UV CD光谱图中在261 和268 nm处有最小值,在277 和284 nm处有两个肩峰。当加入CPB 后,261和268 nm处的椭圆率增加,而280 至300 nm处的椭 圆率降低,表明此时氨酸酸残基周围环境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 这种变化是由于双硫键桥的不对称性遭到破坏而引起BSA分子 三级结构变化的结果。
O=C-前面的4个区由于取代基很难进入,对cotton效应贡献小,不考虑
酪氨酸(Tyr) λ为横坐标可得ORD光谱 处于不对称微环境时250-320nm O=C-前面的4个区由于取代基很难进入,对cotton效应贡献小,不考虑
苯丙氨酸(Phe) 出现CD信号 l:试样槽厚度(dm)
1、在紫外和可见区内无发色团的饱和化合物,则ORD光谱呈现单调下降或上升的曲线,若手性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在仪器测量范围内则
旋光光谱和圆二 色谱
➢ 偏振光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 旋光光谱 ➢ 圆二色谱 ➢ 康顿效应及ORD、CD和UV间的关系 ➢ 应用
➢ 注意事项
一、偏振光与手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的偏振态 (1)自然光与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普通光源中的原子和(或)分子能够独立发光,所发出的光 波中具有各个方向的光矢量,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内,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E的振幅都相等——自然光
2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当自然光射入双折射晶体时两束折射光o和e都是线偏振光并且它们的振动面通常接近于相互垂直3二向色性晶体有些透明晶体不仅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对o光和e光有不同的吸收作用这种晶体称为二向色性晶体如电气石晶具有很强的二向色性硫酸碘奎宁晶体4波片也称波晶片或相位延迟片若让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14波片的光轴成45角则分解后的o光和e光振幅相等从晶片的另一表面出射的光则是圆偏振3圆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
3、ORD、CD和UV光谱间的关系
CPB(第二CMC)
37%
10.
峰变化
(d)研究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 当加入CPB后,261和268 nm处的椭圆率增加,而280 至300 nm处的椭圆率降低,表明此时氨酸酸残基周围环境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
这种变化是由于双硫键桥的不对称性遭到破坏而引起BSA分子三级结构变化的结果。
级结构和氨基酸微环境的检测。 [Ф]λ:摩尔比旋光度,常用其代替[α]λ
狭缝带宽(SBW)的选择:SBW应保持至少为NBW
Tyr:277nm 比旋光度:[α]D=(α实/cl)×100
[θ]:摩尔椭圆度,常用其代替Δε
Phe:255,261和268nm (1)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得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可产生CD光谱,因而可用于蛋白质二、三
(2)
理想情况下:λmax(UV) =λmax(CD) =λk (ORD) 实际情况:三者接近,但不
一定重合
ORD谱和CD谱都可用来测
定有特征吸收的手性化合物
的绝对构型
CD谱:容易解析
ORD谱:比较复杂
不对称分子某生色团吸收峰的Cotton effect 的 正负号与该生色团的手性中心的构型有关联,故 可分析分子的绝对构象。 ORD摩尔振幅α与CD谱中[θ]或Δε的关系 α=0.0122[θ]=40.28Δε
即形成一个峰和一个谷组成的ORD谱线—简单的Cotton效应 正Cotton效应:波长由长波向短波移动时,ORD谱由峰向
谷变化 负Cotton效应:波长由长波向短波移动时,ORD谱由谷向
峰变化 λk: ORD线与零线相交点 振幅:谷至峰的距离 摩尔振幅α=([Ф]1 -[Ф]2)/100 [Ф]1:ORD顶峰处的摩尔旋光度 [Ф]2:ORD谷底处的摩尔旋光度
(2) 核酸
(mdeg)
20 15 10
5 0 -5 -10
220
240
260
280
300
Wavelength(nm)
fsDNA ctDNA
320
(a) 278nm有一强正的cotton效应-对应于碱基的堆积
(b) 248nm有一弱的负的cotton效应-对应于螺旋性 (形)
(b) 典型的DNA构型
长轴:矢量相位相同时的强度 短轴:矢量相位相反时的强度 θ:平面偏振光离开样品槽的
角度——椭圆度 [θ]= θ·M/100lc=3300Δε
3、测量装置
四、康顿效应(cotton effect)及ORD、CD和UV间的关系
1、在紫外和可见区内无发色团的饱和化合物,则ORD光谱呈 现单调下降或上升的曲线,若手性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在仪器 测量范围内则出现S型曲线称cotton效应
三级结构模型可分为:
全α型
α-螺旋> 40% β-折叠< 5%
全β型
β-折叠> 40% α-螺旋< 5%
α+ β型:
α-螺旋、 β-折叠均大于15%,这两种结构在空间是
分离的, > 60%的折叠链是反平行的
α/β型: α-螺旋、 β-折叠均大于15%,这两种结构在空间上 是相间的, > 60%的折叠链平行排列
出现S型曲线称cotton效应
二硫鍵 有些透明晶体不仅具有双折射现象,而且对o光和e光有不同的吸收作用,这种晶体称为二向色性晶体,如电气石晶具有很强的二向色
性,硫酸碘奎宁晶体
50的玻璃上,起偏角为56.
Trp:279,284和291nm (1)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得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可产生CD光谱,因而可用于蛋白质二、三
3、圆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
(1)左、右旋圆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等,导 致透射出的面偏振光与入射角成一α角,表现出旋光。
(2)手性介质对两种圆偏振光的吸光强度不同,由它们合 成的出射光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偏振光,而是一个右旋或左旋 的椭圆偏振光。
二、旋光光谱(ORD)
1、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手性物质时,偏振面会发生旋转,即该物 质具有旋光性,旋转的角度——旋光度
280nm有正的cotton效应 A-form:
解:按八区律,S构型应有正的cotton效应,R构型应有负的 cotton效应,故该环己酮衍生物为S构型
2、生物大分子构型、构象的研究
(1)蛋白质或多肽中主要得光活性基团是肽链骨架中的肽键、 芳香氨基酸残基及二硫桥键可产生CD光谱,因而可用于蛋白质 二、三级结构和氨基酸微环境的检测。 (a)蛋白质CD谱
2、偏振光的获得
(1)布儒斯特定律 入射角为ί0时 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此时ί0为布儒斯特
角或起偏角,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若自然光从空气射到折射率为1.50的玻璃上,起偏角为56.3º
,折射角为33.7º。
(2)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当自然光射入双折射晶体时,两束折射光o和e都是线偏 振光,并且它们的振动面通常接近于相互垂直
+-
-
+
C1,C2,C6——A面上 C2,C6的e键——几乎在A面上 C2,C6的a键——分别在下右和下左 O,C1,C4——B面上
八区律
1、位于三个平面上的取代基,对cotton效应贡献为0 2、位于正负区的取代基效应可以抵消 3、取代基的贡献大小与性质有关 4、取代基对cotton效应的贡献大小随着与生色团的距离增大
远紫外区:
(1)178-250nm –反映肽鍵的CD 肽鍵是高度有规则排列的,排列方向决定了肽鍵能级跃迁
的分裂情况
二级结构不同,其CD位置、吸收强度则不相同
(2) α-螺旋:
192nm有一正谱带 222 有两个负的特征峰 209
β -折叠
216nm:负峰 185-200nm:正谱带
β-转角:206nm有一正谱带 左手螺旋的P2结构:有负的谱带 近紫外区:
2、原理
(1)介质为对称结构时,左右旋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则它们的折射率n相等 因n=c/υ c:真空中光速 υ:介质中光速
Δn=nL-nR=0 偏振面保持不变 (2)介质为不对称结构时,nL≠nR
Δn ≠0 偏振面发生旋转,随光程增大而增大——旋光现象
3、测定仪器
4、旋光度:α实
比旋光度:[α]D=(α实/cl)×100 通常用钠光D线(≈589.3nm)测量α实 l:试样槽厚度(dm) c:100ml溶剂中溶液的g数 不同波长的[α]λ(比旋光度)为纵坐标, λ为横坐标可得ORD光谱 [Ф]λ:摩尔比旋光度,常用其代替[α]λ [Ф]λ= [α]λ·Mr/100(度·cm2·dmol-1) Mr:待测物质的摩尔质量
➢如果光矢量只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并沿一个固定方向振 动——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振动面
(2)圆偏振光
振幅保持不变,而方向周期变化, 电场矢量绕相位差为±π/2的线偏 振光的合成
+ π/2——对应于右旋圆偏振光 - π/2——对应于左旋圆偏振光 即圆偏振光中包含着两个频率和振幅相同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 光
三、圆二色谱
1、手性物质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右旋圆偏振光 的吸光度不同,即εL ≠ εR 这种现象为圆二色性 CD谱: Δε为纵坐标,λ为横坐标 [θ]:摩尔椭圆度,常用其代替Δε 两者关系:[θ]=3300 Δε=3300(εL - εR)
2、 [θ] 的物理意义
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手性介质时,不仅左、右旋圆偏振光 的传播速度不同,而且强度也不同。用箭头的长短代替强 度。因而光在传播时,它的矢量和将产生的一椭圆轨道
而变小
2,2’,5-三甲基环己酮为例:
b是a的投影图,可看到: C1,C2,C4,C6,C7均处于分割面上,对cotton效应贡献为0 C3与C5——抵消, C8与C9——正, 所以该化合物应有正的cotton效应
例2、天然油脂得一产物为3-羟基-3-十九烷基环己 酮,有正的cotton效应,试指出它的构型
二硫鍵:整个近紫外CD谱
BSA
49%
9.
蛋白质中芳香氨基酸残基: C3与C5——抵消, C8与C9——正,
(2)可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它的不对称微环境的扰动
二级结构不同,其CD位置、吸收强度则不相同
色氨酸(Trp) 2、位于正负区的取代基效应可以抵消
50的玻璃上,起偏角为56.
C1,C2,C6——A面上
2、CD的康顿效应 正的康顿效应: Δε或[θ]为正值且有峰的CD曲线 负的康顿效应: Δε或[θ]为负值且有谷的CD曲线
3、ORD、CD和UV光谱间的关系 (1)ORD和CD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光与 手性物质作用而产生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手性化合 物的构型与构象,在该方面两者提供的信息总是等 价的。UV反映了光与分子的能量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