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各个年代“结婚三大件”,看到现在的我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人各个年代“结婚三大件”,看到现在的我哭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在潮汕,各个年代,结婚都买
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一起来回顾潮汕结婚“三件套”的历史变化吧,带上爸妈一起看。
50年代没有嫁妆
50年代还没有三大件概念,结婚基本上不用准备什么,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两个床单卷到一块儿,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条件好的,会简简单单摆一桌酒。
60年代嫁妆是奢侈品
60年代,虽然物质生活还较差,但结婚开始有点讲究了,按老一辈人的话说,'上的确,下的确,房中要有26只脚'. “上的确,下的确”意即上穿的确良衫,下穿的确卡裤;所谓“26只脚”就是房间中要有床、办公桌、茶几和靠背凳等五大件,合起来总共就有26只 '脚' 。
婚前要找个木匠给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
70年代“三转一响”好风光
70年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当时每个结婚的新娘最羡慕的结婚嫁妆。
这经典的结婚三件嫁妆,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美好的回忆。
当时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
有了这样的陪嫁,在亲朋好友面前才有面子,才风光。
那时候的女孩子大多都会自己做衣服,扯一匹布,量了尺寸,比出样子,就可以自己动手了。
所以缝纫机是那个时代的新娘子最想得到的物件。
80年代电视、洗衣机、冰箱
说起“三大件”,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想起那段已经流逝的岁月。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它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
家庭建设开始向电气化迈进,曾经备受推崇的“老三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悄然退位。
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电视机是黑白的,洗衣机是双缸的,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蜜甜。
那时,如果谁家的柜子上摆上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90年代彩电、影碟机、音响
到了20世纪90年代,家庭建设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大件又变成了彩电、影碟机、音响等生活家电。
那时一部部经典的港片成为那个年代人最深刻的记忆,那时候,谁家的孩子放着碟片听小虎队、张学友,对那时那些只听磁带的小男生们只能羡慕死了。
00年代摩托、电脑、空调
二十一世纪来临,“三大件”又逐渐变成了摩托、电脑、空调,“当时主要的电器是空调彩电洗衣机这些,然后男方准备些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如果新房里再有台电脑,出门有台“乌沙”,那绝对也算是豪华迎娶了。
近年房子、车子、票子
由于家庭消费也随之向科技化和高消费迈进。
现在三大件没有一个公认的版本,可谓见仁见智,不过要说现在的三大件,说的最多的当数“房子、车子、票子”了,尤其是房子,更是重中之重。
没有一套像样的婚房,结婚日期就可能会一推再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