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和设计教学质量标准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织物的结构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创新技术,从而培养其在织物设计与生产中的才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织物的基本结构和纺织品的分类;2. 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织物结构与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工艺;4.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5.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织物结构基础1. 织物的定义和分类;2. 纱线的构造和纤维的特性;3. 织物的细密程度与密度;4. 织物的质地与手感。
单元二:织物设计原理1. 色彩与纹理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 织物设计的比例与构图;4. 织物设计的情感表达。
单元三:织物结构与功能1. 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2. 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3. 织物的染色与印花;4. 织物的保暖和防晒功能。
单元四:织物创新与技术1. 数字化织造技术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3D打印和电子纺织品的新兴技术;3. 智能织物的设计与制造;4.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纺织品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织物设计的过程,培养其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课堂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展示他们的创意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设计项目:完成织物设计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3. 学习笔记:学生需认真记录上课内容和个人思考,形成学习笔记。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王小红.《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第八章织物质量标准与检验解读

织造工艺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讲:王文志
织造工艺
第八章 织物质量标准与检验
本章知识点:
1、织物整理工艺设计内容 2、本色棉布质量标准与检验 3、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标准与检验 4、棉色织布质量标准与检验 5、棉布质量统计内容
织造工艺
第一节 织物整理及
工艺
一、织物整理任务 二、织物整理工艺
织造工艺
2.定等 根据布面疵点的评分数,确定每匹织物的品等。 3.开剪定修 按国家标准,对某些织疵进行开剪,并确定 应进行整修的织疵。
织造工艺
(五)整修
在不影响使用牢度和印染加工的条件下,可对某些织疵进行 修、织、洗,以消除这些织疵。
(六)打包
打包是织厂最后一道工序,凡作为商品 销售的市销布或运往印染厂加工的坯布, 一律都要打包。
布段(匹)的定等检验、复验、验收应平摊桌面上,检验人员 的视线应正视布面,逐幅展开,速度一般掌握在平均每分钟3 ~5m。采用灯光以40W加罩青光日光灯2支,光源距离桌面 为80~90cm,照度不低于400lx。
织造工艺
幅宽在140cm以上的色织布必须两人检验。 检验布面疵点时以布的正面为准,但破损性疵点以严重一
织造工艺
(3)经纬向共有的疵点:星跳、跳纱、竹节、搔损、边撑 疵、经缩、油渍、污渍、锈渍、浆斑、搭色等。
(4)破损性疵点:破洞、跳花,损伤布底的搔损、轧梭结 头等。
(5)边疵:破边、豁边、卷边、针眼边等。
织造工艺
三、棉布质量统计
(一)纱织疵率
纱织疵率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高低 的重要标志,凡是下机一次性的降等疵点,都要统计,累计 降等的则不计入。纱织疵率可分为下机纱织疵率(即修前纱 织疵率)及入库纱织疵率(即修后纱织疵率)两种。
纺织服装行业产品质量标准

纺织服装行业产品质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细致化。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面料、加工工艺、尺码设计、耐久性等方面,论述纺织服装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的相应规范。
一、面料要求面料是决定服装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优质的服装产品应该选择高质量的面料。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含以下要求:1. 线织面料应达到国家纺织行业生产标准,不得含有有毒物质或过量的化学物质。
面料质地应具有柔软、舒适的手感,不易起毛、褶皱。
2. 棉织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耐磨性。
不得使用有害农药和化学添加剂。
3. 合成纤维织品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有静电现象,并能够具备防水、防晒、防皱等功能。
二、加工工艺标准在纺织服装行业,合理的加工工艺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含以下要求:1. 缝制工艺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线迹整齐一致,不得有走线、针眼过大或过小等问题。
裁剪精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尽量减少剪裁面料的损耗。
2. 服装的配件应安装坚固,不易脱落或损坏。
例如纽扣、拉链等,应能够经受常规的拉扯。
3. 染色工艺应符合国家标准,颜色牢度应满足相应的要求,避免出现染色褪色或染料渗透导致皮肤过敏等问题。
三、尺码设计与实际尺寸一致服装尺码的设计与实际尺寸的符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穿着体验。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含以下要求:1. 尺码设计应以人体工学为基础,合理划分各个尺码段,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消费者需求。
2. 实际尺寸应与尺码标注保持一致,确保消费者选择合适的尺码。
3. 部分服装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裁剪定制服务,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耐久性标准一个优质的服装产品应该具备较高的耐久性,才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穿着和洗涤。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含以下要求:1. 织物在干洗、水洗等常规洗涤条件下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或起毛现象。
织物结构及设计实验指导书

织物结构及设计实验指导书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吴为民二○○五年九月目录实验一三原组织织物的小样试织 2实验二织物分析(参见《织造学》)实验三复杂织物小样试织(参见实验一)实验四织物CAD实验 7一、实验目的 7二、硬件要求 7三、软件内容介绍 7四、程序的启动 7(一)基本操作 81.准备组织82.纱线制作 83.纱线准备 10 4.作成格形 12 5.修改格形 156.面料配色 257.保存设计好的面料 29(二)纱线设计 29(三)组织纹板图设计 33(四)工艺单设计 35实验一三原组织织物的小样试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纹板图与组织图的关系。
2、掌握按上机图进行上机操作的技能。
3、掌握小样织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Y200S型电子小样织布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根据设计意图,自行设计出三原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和穿筘图,绘出相应的纹板图。
了解自已所试织的织物的上机条件,包括穿综方法、穿筘条件,每筘内经纱穿入根数。
2、整经:可在缕纱测长器上进行。
2、穿综:将预先准备好的经纱按上机图中所确定的穿综方法依次穿入综框。
穿综方法根据织物组织、经丝密度、原料种类等的不同而定,一般可为顺序、飞穿、分区穿、山形穿、照图穿几种。
3、穿筘:根据织物组织的经纱循环数、经纱的粗细以及织物外观的特殊要求,确定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数。
一般筘齿穿入应为织物组织经纱循环效的约数。
注:初次操作,最好穿综、穿筘同时进行。
4、固定经纱:将穿好综、筘的经纱梳理整齐,两端分别固定在卷布辊、经轴上。
注意保持经纱张力均匀、开口清晰。
5、卷纬:把纱线卷在纡管沙锅内,可在单锭卷纬机上完成。
6、纹板设定:根据上机图上的纹板图设置。
具体操作如下:(1)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即显示:稍后显示主菜单Y200S型电子↑↓键选择小样织布机★1——工作状态2——编程状态3——调试状态4——本机地址5——联系我们按设置键继续在此状态下,按↑↓键选择相应的目录,按设置键进入目录。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设计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具备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个人能力,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课程。
本课程在广泛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研发等职业岗位的需要,重点开设机织物设计基础知识、白织物设计与试织、面料分析、色织物设计与试织、复杂织物设计与试织、起绒织物设计与试织、新产品设计与试织等七个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会机织物分析、织物规格、织物组织、上机工艺、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小样试织等操作技能,并在“教、学、做”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达到纺织面料设计师四级职业技能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织造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营销等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是建立在《纺织材料》、《机织工艺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上,并为学习《纺织新产品开发》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120,学分为3。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纺织品设计人员根据销售部门接的订单,按照客户提供样布或客户某种织物规格要求,分析样布确定织物规格、用纱情况、织物组织,设计织造上机工艺。
织物设计以小组或独立工作形式,使用计算机、织物CAD、专用工具(穿综钩、插筘刀和意匠纸)和通用工具(计算器、各种采色铅笔)、各种纱线,参阅材料、纺织品设计手册、国家标准等各种参考资料,按照织物标准和客户要求计算织物规格,确定织物参数,绘制上机图,并进行小样试织、或小批量(500M以下)试织。
试织过程中做好相关试验并记录,试验尽量做全,数据要保持准确性,以便跟踪改进质量。
试织后的小样交客户确认,始终保持工作岗位的整洁,并对记录和设计文件存档,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技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
3.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及同学指导协助下或借助参考教材、织物工艺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产品样品,制定计算织物规格,织物参数,绘制上机图,并进行小样试织等工作的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并检查反馈。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2)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前言纺织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穿着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依赖于纺织品的结构和设计。
因此,对于纺织品结构与设计的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织物结构对纺织品舒适性和耐用性的影响•掌握设计纺织品的基本技能•开发创新能力•熟悉数字化设计工具教学内容织物结构概论教学内容包括纱线、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牛仔布等。
要求学生掌握每种织物结构的特征,以及各种结构在设计中的优缺点。
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设计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色彩学•线条和图案设计•三维设计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设计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数字化设计工具数字化设计工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精度。
本课程需要提供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培训,包括PadCAD和Adobe Illustrator等。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该配合工作坊、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结构和设计的优缺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对于每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该讲解并解释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供足够的例子和练习。
视频教学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播放视频,将现代化的纺织技术和织物结构展示给学生。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纺织技术的应用和新发展。
工作坊/实验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工作坊。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个人项目在课程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项目,他们将提交一份基于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织物结构样本和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技能,并鼓励他们开发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
其中包括:1.组生织物样品评估2.个人项目成果评估3.团队项目成果评估4.期末考试总结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容更加系统和全面 , 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 和企业发展 的需 要 。“ 物结 构与设 计” 程 同时也 是一 门实 践性 织 课 较强 的专业 课 程 , 须 重 视 理 论 课 的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必 通过 开设织 物样 品分 析试 验 , 样 设计 与 试织 , 小 以及综
合 性设 计 的实 验教学 , 使学 生 动手 能力 、 析 能力 与解 分
了纺织 品开 发 的最新研 究 成果 。 比如教 材在 斜纹 变 化
2 1 运用 现代化教 学手段 .
针对这 门课 程 特点 , 论 教 学 中 主要 采 用 课 堂讲 理 授及板 书教学 、 媒 体 课 件演 示 教 学 和 录 像教 学 等多 多
种 教学手 段 , 较好地 弥补 了传统 教学 方 法 的不 足 , 提高 了教学效 果 , 化 了课 堂教 学结 构 , 强 了教 与学 的互 优 增
势下 “ 织物 结构 与设计 ” 为一 门发展 迅速 和应 用性 强 作 的课程 , 紧密 围绕社 会需 求 进行 教学 , 时更 新 教学 需 及 内容 , 灵活 运 用 教 学 方 法[ 。在 课 程 教 学过 程 中应 处 1 ] 理 好传 授 知识 和培养 能力 的关 系 , 既要 强 调基 本理 论 、
容 与要求 的 不 同, 取 不 同 的 教 学 手 段 , 到 优 势 互 采 做
补。
课 程 教 材讲 解 了织 物 组 织 的基 础 理 论 , 录 了经 收 典 的各类组 织及 它们 的应 用情 况 。教材 编 写小 组在 新 的形势 下根据 纺织 技 术 发 展 及 时更 新 了教 学 内容 , 引 人 了本课 程 领域 中的新 工艺 和新 方 法 , 不断 充实 、 映 反
物设 计部分 不仅 介 绍 了织 物设 计 的 内容 和方 法 , 讲 并 述 了棉型 、 毛型 、 型 、 麻 丝型织 物设 计 等知 识 , 使课 程 内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纺织品的制造工艺、结构设计以及面料性能等方面。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纺织品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掌握各种织物结构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在织物设计中考虑面料性能和功能需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纺织品的基本结构与分类;2.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织物结构设计中的面料性能和功能需求考虑;4.织物数据分析和设计软件的使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织物结构及其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和设计,为纺织品的制造和应用提供支持。
三、教学内容1. 纺织品的基本知识•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纱线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纺织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2. 织物设计的原理和流程•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织物设计的流程与方法•织物数据的获取和分析3. 面料性能与功能需求•面料的功能特性和要求•面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面料的造型和设计4. 织物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织物结构模拟软件的使用•织物设计软件的使用•织物数据分析与处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与演示由教师进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讲解与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织物结构模拟软件进行织物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技能。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室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60%。
六、参考文献1.《纺织科学与技术导论》,李晓峰、赵建卫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纺织品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王金北、马元建、曹士东等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15年。
3.《织物结构与模拟设计课程》,陈丽华、陈天奇、吕金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织物结构》课程标准

《织物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纺织材料基础》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纺织工艺基础》《纺织品检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品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与上机操作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织物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等专业素养及创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整经工、织布工等岗位需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反映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织物结构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按照学生发展与职业能力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当今纺织产品的发展与创新,以常见的纺织产品的结构为学习任务,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织物组织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与上机制作、组织设计与应用的专业技能,为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织造和营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1.熟悉和认识织物,掌握织物分析的步骤、内容与方法,会表达织物分析的结果,具备完成基本组织结构的设计能力。
2.掌握织物上机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织物上机操作的过程与内容,能独立完成各类织物的上机制作。
提高《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一
、
企业 对织物 设计 人才 的要求
企 业在招 聘人 才 时强 调 实 际 经验 , 因此人
才录用 标准发 生 了极 大 的变化 , 主要体 现在 : 由 过 去 的 “ 养 储 备 ” 为 “ 时 任 用 ”, 要 求 培 变 即 并 “ 用则称 职 ” 。在 学 院 每 年 举 办 的毕 业 生 供 需 见面 会 上 , 多 企业 拿 着织 物样 品要求 学 生 进 许 行现 场分 析 , 这种 实 操性 面 试对 学 生 的震 动很 大 。教 师和学 生都 清 楚 , 工单 位 对 织 物 设 计 招 ( 品开 发 ) 才 的要 求 是 : 握 设 计 原 理 , 产 人 掌 能
( )创新 理念 的引入 2
要 结合 实 物 讲 解 才 直 观 。所 以我 们 要 以物 辅 教, 将理 论与 实际相结 合 、 解与 演示相结 合 。 讲 有 关织物 的风格 、 手感 , 需要个 人长期 经验 的积 累。在教 学 中我 们准备 了相 当丰富 的织物 样品 , 随堂 供 学 生 触 摸 体 会 , 以积 累 足 够 多 的 “ 觉 ” 分 辨各类 织物 风格 的细微之 处 。 感 , 在 广东地 区 , 许多 地方有 用藤 、 篾编 织凉 竹 席 的 习惯 , 因此 大 多数 学生 对 编 织很 熟 悉 。为 此, 我们 发动学 生用绳 子 、 带子 、 绒线作 经 、 纬纱 编织 织物 , 作为 讲解《 织物 结 构与 设 计》 程 的 课 教 学模 板 。通过 编织 , 生 对 于 “ 学 组织 点 、 物 织 组织 、 ( ) 长线 、 织 、 经 纬 浮 交 密度 、 度 ” 紧 等相 关
我 院纺织 工程 系 在 引进 人 才 时 , 虑 到高 考 职教育 的特点 , 强调实 际生产 经验 , 即尽 量从企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织物结构的种类、特点与应用;2.掌握织物的成型技术与工艺;3.学会绘制和分析织物结构图;4.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织物产品。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织物的结构分类•织物结构图的绘制•织物的性质与应用第二章织物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纺纱技术•织造工艺•印染技术第三章织物的构造设计•条纹与格子类图案的设计•花样图案的设计•面料纹路的规划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讲解:打牢理论基础,让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的种类、特点与应用。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织物成型技术与工艺,了解织物行业的实际情况。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绘制和分析织物结构图,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面料设计的构思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估•课堂测试: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作业: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织物结构分析、设计等作业,并进行评分和点评。
•期末项目:结合课程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个实际的面料产品,包括织物结构图、实物样本、设计说明等,并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教材。
•织物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
•实际案例资源。
六、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第一章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第1-2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第二章织物的成型技术和工艺第3-5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第三章织物的构造设计第6-9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综合实践项目第10-14周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期末考核七、教学考核方法期末考核分为理论、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分类、织物成型技术、织物设计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综合实践项目考核: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织物面料产品的设计、制作和演示,并进行评分。
八、参考文献1.董孝敏. 织物结构与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王志清,李允斗. 织物面料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3.等. 织物设计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条件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条件一、教材使用与建设采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由沈兰萍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作为授课教材;并配合使用由武汉科技学院开发设计的《织物CAD》教学软件。
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完善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符合大纲要求。
经各大专院校使用,反映良好。
由于书中“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部分在开设的《纹织设计》课程中有详细介绍,故在本课程中不做介绍。
围绕课程内容,多次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兼顾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删去了和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启发学生自学。
二、其他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1、配有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实习大纲。
2、配有《织物CAD》软件用于多媒体教学。
3、自制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织物结构模型。
4、发放典型织物样品供学生分析,进一步认识教学内容。
5、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资料查阅(包括书刊资料和网上资料)的任务。
6、不定期布置学生走访市场、搜集样品的课外学习任务。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课程组结合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时数的调整以及教材不断更新修订,不断修缮制订实验内容,修编新的实验教材,从而收到较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1、小样试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织物分析实验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与巩固,并使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本课程的学习。
3、课程设计产品开发,以市场采风、自行设计为形式,开拓了学生艺术构思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
4、以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为主要目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对市场行情、企业生产有了一定认识,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实践性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上,我院已经建有“纺织材料实验室”、“小样实训中心”等实验室。
我院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中,计划建设专门的“织物结构实训中心”、“纺织面料检测中心”、“机织实训中心”、“CAD实训室”等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
纺织品织造标准

纺织品织造标准一、导言在现代社会中,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服装、家居、汽车、医疗等。
为了确保纺织品制造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并严格遵守一系列纺织品织造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纺织品织造标准,以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和规范。
二、纺织品质量标准1. 纤维选择标准所选用的纤维应符合国家纺织品质量检验标准,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可靠性。
2. 纱线规格标准纱线的规格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包括纺纱精细度、纺纱强度和纺纱均匀度等指标。
3. 织物结构标准织物的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线密度、纱线交织方式、织物厚度等。
三、纺织品安全标准1. 防火性能纺织品在面临火灾时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以减少火灾对人身和财产造成的伤害。
相关标准包括阻燃性能、燃烧性能和烟雾生成量等指标。
2. 化学物质限制纺织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以防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常见的限制物质包括有害染料、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等。
3. 色牢度标准纺织品的色牢度是评估其染色牢度的指标,需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在使用和清洗过程中不会褪色或渗色。
四、纺织品性能标准1. 强度和耐磨性能纺织品的强度和耐磨性能是衡量其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相关标准包括拉伸强度、破裂强度和耐磨性等。
2. 透气性和吸湿性能纺织品应具备一定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相关标准包括透气阻力、吸湿速率和排汗性能等指标。
3. 抗菌性能一些纺织品可能会暴露于细菌和真菌的侵袭,因此具备抗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标准包括抗菌效果和抑制菌株范围等。
五、纺织品可持续标准1. 环保纤维纺织品中的纤维应考虑环境友好性,优先选择可再生和可降解的纤维材料,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节能减排标准纺织品制造过程中应遵循能源节约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原则,以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相关标准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和废水处理等。
六、纺织品标识标准1. 符号标记纺织品上的符号标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提供使用和维护的指导。
纺织品加工质量标准

纺织品加工质量标准引言:纺织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其加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使用体验和健康安全。
为了确保纺织品加工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各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纺织品各个环节的加工质量出发,介绍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织物质量标准:织物质量是衡量纺织品加工水平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相关标准主要包括颜色牢度、尺寸稳定性和面料强度等。
其中颜色牢度标准要求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织物颜色不应有明显的褪色;尺寸稳定性标准要求织物在水洗、干洗和干燥等条件下,不应有过大的尺寸变化;面料强度标准要求织物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一定的要求,以确保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要求,如织物表面不应出现明显的疵点和破损等。
染色质量标准:染色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色彩效果和色牢度。
相关标准主要包括染色均匀度、色牢度和环境友好性等。
染色均匀度标准要求织物表面颜色均匀,不应出现明显的条纹或色差;色牢度标准要求染色后的纺织品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不应有明显的褪色或染色传染;环境友好性标准要求染色过程中使用的染料和助剂要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印花质量标准:印花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方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外观效果和使用寿命。
相关标准主要包括印花牢度、印花均匀度和印花图案清晰度等。
印花牢度标准要求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印花不应有明显的褪色;印花均匀度标准要求印花图案在整个纺织品上分布均匀,不应出现明显的色差;印花图案清晰度标准要求印花图案清晰,无模糊不清的情况。
整理质量标准:整理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使纺织品达到一定的外观效果和使用性能。
相关标准主要包括整理效果、手感和抗皱性等。
整理效果标准要求经过整理后,纺织品应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如光泽度和平整度等;手感标准要求纺织品的手感应符合其设计用途,如柔软、光滑等;抗皱性标准要求纺织品的抗皱能力达到一定标准,避免出现明显的皱褶。
织物结构的研究与优化设计

织物结构的研究与优化设计织物是一种线或纤维通过交叉编织或绕线构成的结构,是纺织品的一种。
在服装、家居用品和工业制品等领域中,织物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织物结构的研究与优化设计非常重要。
一、织物结构的研究1. 织物的纹理结构织物的纹理结构是由维和经纱的编织方式,以及不同的机织工艺组合而成。
在面料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织法和不同的材料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密度高的织物通常比密度低的织物更结实;而材料的选择和编织工艺则可以使面料具有不同的弹性、柔软性和透气性等性能。
2. 织物的纤维结构织物的纤维结构指的是纤维的组成方式和排列方式。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类。
天然纤维的断面形状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纤维之间的缝隙较大,因此吸湿性和柔软性较好。
合成纤维的断面形状多为多边形,纤维之间的缝隙小,制成织物后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强度和易于保养等优点。
3. 织物的力学性能织物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扭绞角度和弯曲刚度等。
这些指标对于织物的性能和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织物结构、材料和编织工艺,可以达到提高面料强度、透气性、灵活性和美观性等目的。
二、织物结构的优化设计1. 织物的材料选择织物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织物的性能和品质。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织物的用途和环境,例如面料用于户外运动服装时,需要选择具有抗风、抗水和透气性等性能的材料;而用于高档西装上衣时,则需要选择质地柔软、面料细密且不易变形的面料。
2. 织物的编织工艺织物的编织工艺是决定面料质量和外观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改变编织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的面料效果。
例如,采用不同的编织密度和纤维交织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双面效果;而采用不同的织法,也可以得到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效果。
3. 织物的表面处理织物的表面处理是使面料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性能的有效途径。
例如,通过染色,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效果;而通过涂层处理,可以增加面料的防水和防污性能;通过烫花、压花等工艺,也可以使面料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和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
总学时数:108时
理论教学时数: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
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各种组织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并学会对各种组织的织物样品进行分析,掌握织物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及小样试织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
①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自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选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练。
②教学手段:教室授课与机房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多种织物样品以增加感性认识。
考试环节
考试形式采用笔试,题型可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绘图题等。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4学时)
了解机织物的发展历史,掌握机织物、经纱、纬纱、织物结构参数的概念,掌握机织物的分类方法,掌握织物长度(匹长)、幅宽、厚度、重量的概念。
第二章机织物三原组织(6学时)
重点掌握平纹、斜纹、缎纹组织上机图的画法,及常用织物的种类及风格特征及其上机织造要点。
掌握浮长线、平均浮长的概念。
第三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12学时)
重点掌握织物组织、组织点、组织循环、上机图的概念,掌握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的画法及组织图、穿综图、纹板图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对所学织物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织物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机织物变化组织(14学时)
掌握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上机图的画法,及常用织物。
第五章机织物联合组织(18学时)
掌握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的外观特点和形成原因、上机图的画法和设计要点。
掌握色纱与织物组织配合的原理,配色模纹的概念及画法,掌握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设计方法及其织物上机要点,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联合组织的织物结构及其对织物外观的影响。
第六章机织物重组织(10学时)
掌握二重组织,包括重经组织和重纬组织,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第七章机织物双层组织(12学时)
掌握管状组织,表里接结组织,表里换层组织组织的设计方法、绘图要点及上机
图的画法,并了解他们的应用。
通过对织物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机织物双层组织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机织物起毛、起绒组织(10学时)
掌握经纬起毛组织,毛巾组织的组织设计及织物设计要点和上机图的画法,了解纱罗组织及其织物。
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复杂组织织物分析和试织的方法。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6学时)
掌握织物基本的设计方法,包括原料的选择、纱线设计、紧度与密度的设计及后续染整加工的设计。
第十二章机织物设计(8学时)
重点掌握棉织物的设计方法。
课时分配:
五、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织物结构与设计,沈兰萍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4月
教材参考书:
1.织物结构与设计学,顾平主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机织物组织与设计,聂建斌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12月
3.织物组织手册,奥依尔斯诺,G.H.著;董健译,中国纺织出版社,1984年4.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