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工作
作者:王胜今
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1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
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这是党中央为加快高校发展、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大举措。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
完善。

为确保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坚决贯彻执行
民主集中制,构建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党
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评估。

一、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的评估,是加强党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突出并强化高校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
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各种学术争鸣、思想交流、文化碰撞中,只有牢固确立党委
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核心地位,并将其作为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才能充分发
挥党在思想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
加强并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

其次,加强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的评估,是理顺高校党政关系、强化民主
集中制的必然要求。

高校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是党在高校设立的基层组织。

党委领导不是“常委委员”或“党委委员”领导,更不是“党委书记”领导,而是高校“党的委员会的领导”,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的集体领导;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校长负责”要站
在机构设置而非干部职务的简单层面理解,即校长是学校行政权力设置的机构,由正校长和副
校长共同参与的校长办公会议才是“负责”的真正主体。

只有明确高校领导体制是集体意志的
表现,才能摒弃官僚主义和专制主义的错误认识,促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营造并维持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最后,加强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的评估,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提高高校
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体系,突出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宏观把握,彰显了评估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完
整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把党的领导
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之中。

党委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仅是对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明确要求,更是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的
基石。

只有彻底解决高校领导权责、党政分工和决策形式等一系列根源性问题,才能打牢以大
学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校框架体系,才能为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引导和方法遵循,这
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检验依法治校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科学设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评估权重
首先,对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能力进行评估。

一是看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情况,能否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定位,以
思想建设为统领,全面领导干部人才、纪律检查、统一战线和群众组织等工作,享有讨论决定
重大事项和基本管理制度的最高权威。

二是看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情况,能否明确领导班子成
员分工,善于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协调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局面,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统筹协调各方办学力量和校内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全校的基层组织。

三是看党委书记领导水平情况,是否善于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凝聚共谋发展的智慧力量,
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战略视野主持党委全面工作,理顺党政关系,为校长开展工作提
供支持和保障。

其次,对校长依法独立自主行使职权的能力进行评估。

一是看校长贯彻执行党委决议的情况,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一组织实施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学校重要工作,组织拟定
和实施学校行政工作发展规划。

二是看校长依法独立负责行使职权的情况,能否积极主动、独
立负责地做好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做好师生员
工统一管理和服务,推进教授治学,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看具体
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能否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论述精神,不断提
高学校机关部门的执行力,既善于解决眼前问题,又善于解决长远问题,在学校党委作出重大
决策之后,将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时间节点和每一名师生员工身上,提高完成
任务的效率。

最后,对高校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进行评估。

一是看党的领导机构设置情况,高校党
代会是否定期召开,党的委员会是否对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党代会闭会期间,是否由全委
会领导学校工作,听取常委会工作报告。

二是看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召开情况,能否具
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研究处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校长能否在广泛听取
与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讨论研究的事项作出决定。

三是看校园民主建设情况,能否坚持和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全体代表会议,听取讨论校长工作报告;是否明确学
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职责权限;能否加强共青团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
建设,是否尊重并维护青年学生的权利。

三、开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的作用
首先,开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有利于坚持党要管党、促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的深化。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

高校20 多年来的实践,既是对这一领导体制的检验,也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党对高
校的领导积累了经验。

在新时期加强对制度运行情况的评估检查,有助于完善高校党内政治生
活的若干准则,改进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我国的高等教
育既是人民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保障高校领导体制的科学统一和贯彻落实,将推动党的建设
制度化进一步改革深化。

其次,开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有利于明确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工作的目标
任务,增强制度规范化运行的约束力。

通过评估,将进一步帮助高校研判自身领导体制发展水平,深入领会党中央要求,查找在制度执行方面的差距,及时发现并解决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突出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整个高校党建评估工作中的提纲挈领作用,将进一步
强化该制度自身的建设和优势的释放,明确高校党委工作的努力方向,增强对该制度内涵要求
的把握,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学校民主建设,从而既把
这一制度作为普遍真理灵活运用,又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常抓不懈。

再次,开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有利于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充分调动落实制度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政策宣传和评估指标体系解读,将促进高校将民主集中
制原则的精神实质转化为发扬民主、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督促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树
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之相互信任,加强团结,发扬民主,增进学校领导班子对党委领导
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共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健全完善党政集体领导
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充分认识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提高整体
决策水平的重大意义,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同时,帮助领导班子科学理性地看待校长的“相对独立”,使校长负责成为制度设计和实践的主要内容,维护校长在高校行政领域的话语
权威,支持校长在办学治校理教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增强保障制度运行的内生
动力。

最后,通过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评估,有利于高校总结工作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
现代大学制度。

将各高校制度运行情况放置在同一标准之下评估,将拓展高校管理者的战略视野,全面系统地总结高校领导体制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高等教育管理规律。

在评估
工作的推动引领下,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能够深入挖掘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运行的方法策略,指出彼此间制度运行的不足,并提高发现自身缺陷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
门能够综合各高校制度运行情况,深化对高校领导体制发展状况的整体认识,把握高校制度运
行的特点。

最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实现自身更加规范的制度化建设。

(作者: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巩瑞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