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马说》和周敦颐的《爱莲说》。
B.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借窗前的一株坚持寻找阳光的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C.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高尔基的《海燕》和鲁迅的《雪》这些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又有诗歌的特质和神韵,本质上还属于诗歌。
D.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都是通过细节来刻画的,并以此表现作品主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燥致密茅塞顿开前赴后继
B.分岐诘难不屑置辨无精打采
C.狼藉温驯雕梁画栋正襟危坐
D.侧隐峥嵘器宇轩昂抑扬顿措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制度设计并不能让教育减负一蹴而就
....,教育减负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望子成龙、①“不输
....、一日为功。
不言而喻
在起跑线上”的急切心理。
教育是有规律的,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拔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但一二十年后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依然抑制不住希望孩子快速、全面成长的冲动:②时间上要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③空间上只能让孩子走在“学校——④家”的两点一线;内容上不仅要有学科知识教育,还必需
..有课外辅导强化以及
多才多艺的各类技能培养。
孩子累,家长也累,纵然
..教育体制有不足,但谁又能说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错呢?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B.不言而喻C.必需D.纵然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6.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五一假期吴兴旅游创新高!这些景点最火爆~
今年的“五一”,4天小长假+天天好天气,吴兴迎来了旅游小高峰!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区文广旅体局统计:4天内全区共接待游客65.91万人次,同比增长9.82%,实现旅游总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9.98%,几个高等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历史文化街区6.3万人次;丝绸小镇(西山漾)2.7万人次;原乡小镇1.6万人次;金盖山景区(梁希国家森林公园)1.5万人次;驾云山景区1.3万人次;菰城景区(仁皇山)1.2万人次;移沿山生态景区1.1万人次。
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持续增长,以东吴开元、浙北、国际、皇冠为代表的城市星级酒店和美凯臻品、乌程、皇冠假日等新营业酒店平均订房率达到73%,其中5月1-2日两天日均入住率达97%以上。
全区景区景点秩序井然,无重大旅游投诉,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
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工作目标。
旅游+文化
5月1-4日原乡小镇景区举行第二届蝴蝶文化节,上千只蝴蝶放飞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七彩风车、泡泡大作战、亲子制作蝴蝶标本等互动体验项目也让人流连忘返。
5月2日,驾云山景区举行国际电音节,森林+户外,电音+啤酒,欧洲顶级DJ助阵、外藉领舞领气氛……一场酣畅淋漓的狂欢派对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
旅游+体育5月1日和3日,市区联合在菰城景区(仁皇山)举办了“我能行·湖州行”湖州市首届全民健身节“全民登山日”、武术展示两场大型体育活动;“长三角十大古道”陆羽古道和天字古道假日期间热度不减,吸引了本地及长三角上千名户外爱好者、享受运动的快乐。
)旅游+研学
凭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场馆众多的优势,我区亲子研学游成为假期旅游的一大亮点。
中心城区的湖笔博物馆、赵孟頫故居纪念馆等七大场馆共接待游客5100人次;位于丝绸小镇的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4天内接待游客8200人次;
新开馆的瓷之源艺术馆、陨石博物馆受到儿童、学生游客的欢迎;儿童公园以其丰富的游乐项目吸引游客8600人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我区乡村旅游势头强劲,越来越有活力。
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凭借不断升级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成为我区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以慧心谷绿奢度假村、西塞山前度假木墅酒店为代表的乡村精品酒店(民宿)受到以上海、苏州、杭州等周边大中城市高端游客的青睐,假日期间“一房难求”,妙山、义皋、菰城、大冲等3A景区村庄成为游客亲近绿水青山、感受品质乡村的热门出游地,也带动了狮子山庄、土蛋哥农场、新丝潞农场、璞心农场、祖均果园等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消费。
假日全区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多彩,道场和生园、清水河农庄和埭溪月映花庄园同时举办樱桃采摘节,成为本地及周边家庭亲子游的首选,人气不减,游客量达到2万人次。
灵兰山谷独出心裁推出“采菇节”,活动推出后电话预约不断,市场供不应求。
1.下列选项中符合上文报道内容的一项是()
A.“5.1”小长假期间,吴兴区所有景区的游客接待量都是数万人,实现了旅游总收入7.08亿元。
B.吴兴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以及旅游景区的火爆带来的仅仅是吴兴区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持续增长。
C.小长假各景点旅游安排丰富,有蝴蝶文化、互动体验项目学等,但是乡村旅游活动就很单调。
D.小长假期间,吴兴区全区各个景区景点秩序井然,没有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2.请根据全文内容,为第(四)部分内容取一个标题。
3.请你根据以下的网友留言,结合全文内容,推断小长假吴兴区旅游景点人气火爆的原因。
雨田祥子:五一到新市古镇半日游,原生态无门票,不堵不挤,为湖州点赞。
静坐西楼风景独好:俺们大湖州小长假贼棒,不像周边热门景区,人进去了,就出不去了。
向左走:希望我们南浔区练市镇洪塘乡下也能像吴兴区一样发展快点,美名远扬,全国、全世界的人都来玩
稳稳的幸福:俩娃能玩得的好多,他们玩得好就是我们玩得好!
7.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②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③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唐代诗人李白曾在“疑是地上霜”的月色中遥思故乡亲人,而宋人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则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造了相同的意境,抒发了一样的乡愁。
8.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
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本段文字节选自(人名)创作的《》(作品)。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寄王舍人竹楼
李嘉佑
傲吏身闲笑五侯①,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②闲眠对水鸥。
①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达官显贵。
②纱帽:夏季的凉帽。
1.诗人笔下,王舍人的竹楼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
诗人为什么称呼王舍人也为“傲吏”?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①。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②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③,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④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①遣虎贲收之:虎贲(bēn),武士。
收:逮捕,拘押。
②核问:查问。
③举尔所知:推荐你所了解的人。
④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于是乃释寻
..还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3.请结合文章分析许允之妻有什么过人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地球》里的科学
今年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凭借气势磅礴的特效场面与动人的父女情深受观众喜爱,票房已突破45亿。
今天,我们就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来聊一聊。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太阳诞生于约50亿年前的一次星云坍缩,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紧跟其后。
太阳提供的能量来自于其中心氢气的聚核
反应,如同大量氢弹在太阳内部不断爆炸,按照现有的数据
.......估算,这种聚核反应总共将持续约100亿年,所以,太阳
还可以再燃烧50亿年左右。
不过人类学家曾经估算过,因为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人类在地球上还可以存在的时间大约是200万年。
而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更为悲观,因为人类使用能源的没有效率,预言几百年后就需要考虑离开地球。
人类是否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
“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地球停止转动,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这个停止转动是否可以实现。
地球的转动能量可以很容易从网络上搜索的,是2.24×1029焦耳,这个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一颗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100万吨TNT等量,或者相当于4.2×1015焦耳,而历史上实验过的释放能量最强的“大伊万”氢弹,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是5000万吨TNT当量,或者就是
2.1×1017焦耳。
地球的转动能量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大伊万”氢弹同时爆炸。
不过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能够熟练掌握了重核聚变能力的话,产生能量的能力将极大提高。
按照电影所说,每个行星发动机通过重核聚变能够产生150万吨的推力。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推论,这样一台发动机如果能够在赤道上持续不断地产生反推力,那么也需要21857天(大约60年)的时间才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
一旦地球停止转动,将会发生什么?
最直接的一个效应就是,没有了转动,目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路都会被海洋所淹没,这一点在电影当中有所提及。
原因很简单,在地球转动的时候,因为离心力的缘故,作为液态的海洋会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转动,这些水会向两极流动,从而造成大陆被淹没。
在电影当中,人类移居到了地下生活。
那么人类有可能还在地球表面生存吗?根据美国公司的动画模拟,最终几乎所有的大陆都会被淹没,只剩下赤道附近的一圈超级大陆凸显出来。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这赤道附近的唯一大陆,也是充满了很多危险。
在转动的时候,同样是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地球的赤道地壳会显得更为突出一点,然而在没有转动的时候,赤道附近缺少离心力,所以很可能会导致板块坍缩,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全球地震或者海啸。
而且因为没有了转动,所以地球将会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阳,另外一面将一直处于黑夜当中,就仿佛我们在南极或者北极所经历的极昼或者极夜那样。
尽管有地球大气的存在,但是远离太阳的一面,还是会因为长期得不到太阳的照射,从而温度变的很低,不太适合生命的存在。
“流浪地球”,这个大胆而美丽的想象值得我们向往。
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带给我们很多欣喜,而科学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
(选自2019年2月13日《北京日报》,有改动)
1.阅读文章,说说一旦地球停止转动,人类将会难以生存的原因。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短语的表达作用。
按照现有的数据
.......估算,这种聚核反应总共将持续约100亿年,所以,太阳还可以再燃烧 50 亿年左右。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地球的转动能量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大伊万”氢弹同时爆炸。
12.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守脑如玉
①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
”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
”我们,其实很喜欢随大流。
②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
大学生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儿。
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
但五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③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④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
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子的潜质。
“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
⑤《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一刊出,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
《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
《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
《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
⑥观望这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没有一件躲得过这个铁律——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
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正如评论家曹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处。
陈处啪地将一金烟拍到来子上。
问柴静:“这是什么?”柴静回答:“烟。
”“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然后,陈处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惜了,不知从何入手。
陈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⑧套用陈处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⑨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⑩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1.不要轻易急于站队;2._____;3._________.
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守脑如玉”,才不会犯下可怕的“平庸之恶”。
⑫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
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
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
”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1.词典里只有“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守脑如玉”是作者新的说法。
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2.文中第⑥段划线处有一句引用评论家的话,请根据文意,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A.恶,莫大于轻浮。
B.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C.评论主体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评论平台前所未有的广阔,评论门槛前前所未有的开放,这并不全是坏事。
D.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3.关于如何“守脑如玉”,作者在第⑩段提出了建议。
请按照作者表达的句式,再增加两条你认为必要的条目。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
假如,微信上在传下面这则消息。
你会马上转发到自己的手机朋友圈吗?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冯骥才
①有人曾对我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也有人说:“过年就是一个黄金周吧,比平时周末不过多出几天而已。
”我听罢便说:“你说黄金周也可以,这可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黃金周!”
②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腊八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历时一个多月,都属于“年”的范畴。
欢乐、祥和、团聚的节日主题,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
不信,去听听大年夜里越洋跨洲的拜
年电话——它绝不同于平时的相互问候。
③对于年,我们只能加强它,不能简化它、淡化它。
2006年,春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遗产传承者是艺人,节日遗产传承者是全民。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最重要的当属除夕。
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时光,是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因此一定要和亲人团聚在一起:陪伴生养自己的父母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和同一血缘的家人枝叶相拥,尽享亲情。
为此,春运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
④年文化不是哪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在数千年历史中经过长期创造、选择和积淀而成的,大量、密集的民俗如五彩缤纷的节日活动、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共同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景象。
它既有视觉的(颜色与图像)、听觉的(鞭炮声与拜年声)、又有味觉的(应时食品)、嗅觉的(香火和火药),年文化占有我们所有感官直至心灵,并深深留在我们民族记忆里。
由此我们懂得,真正的文化不在于用金钱造势,而在于是否浸入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
⑤年俗,正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
以除夕来说,除了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活动应在这一天进行。
我们之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传统年俗日益削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
“旧”年俗之所以被淡化乃至被摒弃,一是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冲击;二是生活方式多样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缛习俗;三是现代人缺少对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知。
⑥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当代年俗系统,使我们的年浓郁、美满、充满魅力地传衍下去。
这一构建,需从节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不是盲目创新。
试想,若将春节鞭炮声换成《蓝色多瑙河》旋律,将圣诞老人换成老寿星或财神爷,人们能否接受?多年前,有记者在天津天后宫年货市场上釆访我,问我天津老百姓怎么过年。
我顺手从剪纸摊上拿起一个小福字给他看,有多小?只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
记者问:这么小的福字贴在哪?我说贴在电脑上。
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上一贴,年意顿时来了。
这种微型福字过去是没有的,这是源自传统的再创造,也为当代节日生活所需。
⑦相信只要我们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接续,只要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
(选自2018年2月《人民日报》,有删减)
1.阅读全文,请写出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2.为什么说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
3.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三、语言表述
14.小明不喜欢锻炼身体,常常不上操,还说上操浪费时间,如果你是小明的朋友你会如何劝他呢?
四、写作
15.请你以《那句深情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叙述你在疫情期间听到的那句深情的话。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D错误,朱自清的《背影》是散文,不是小说。
2、C
【解析】
C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A烦躁。
B分歧,不屑置辩。
D恻隐,抑扬顿挫。
3、1.C
2.C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C:“必需”的意思是“一定要有;不可少”,它是一个动词,所以用在此处与下文衔接不当。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
③处的句子是并列的分句,所以要用分号。
故选C。
4、C
【解析】
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5、C
【解析】
A.关联词语错误,改为“无论……都……”;
B.缺主语,删除“使”;
D.“防止”与“不”重复,删除“不”;
故选C。
6、1.D
2.旅游+乡村
3.①首先是湖州小长假时,景区的秩序井然,没有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使得游客进景区能够做到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