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盐城市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三星高中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ASU)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设计出生产氢气的人造
树叶,原理为:2H2O(g)
太阳能
人造树叶
2H2(g)+O2(g)。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H <0 B.△S <0
C.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答案】D
【解析】A、H2O(g)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A错误;B、2H2O(g)
太阳能
人造树叶2H2
(g)+O2(g)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S>0,B错误;C、该反应实现了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C错误;D、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D正确。

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包装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D.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聚氯乙烯塑料制品有毒,不可用于食品包装,A错误;B、“地沟油”对人体健康有害,应禁止食用。

同时“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的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可以用来制肥皂,B正确;C、煤经过气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3.25℃时,将0.1mol·L-1氨水溶液加水稀释,下列数值变大的是
A.c(OH-) B.pH C.c(NH4+)/c(NH3·H2O) D.c(H+)·c(OH-) 【答案】C
【解析】A 、0.1mol·L
-1
氨水溶液加水稀释,促进了一水合氨的电离,使电离平衡向正
方向移动,但溶液中的c (OH -
)是减小的,A 错误;B 、氨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c (OH -
)减小,PH 减小,B 错误;C 、稀释的过程中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w=
()()
432(OH )·c NH c NH O c H -+⨯不
变,则c (NH 4+)/c (NH 3·H 2O)=
()Kw c OH -,由上述分析可知c (OH -
)减小,Kw 不变,则
()
Kw c OH -增大,C 正确;D 、c (H +)·c (OH -
)代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所以稀释的过程中c (H +)·c (OH -
)不变化,D 错误。

4.在101kPa 25℃时,1.0g 乙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2.0kJ ,则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C 2H 6(g) + 27
O 2(g)=2CO 2(g) +3H 2O(l) △H =-1560kJ·mol
-1
B .2
C 2H 6(g) + 7O 2(g)=4CO 2(g) +6H 2O(g) △H =-1560kJ·mol
-1
C .2C 2H 6(g) + 7O 2(g)=4CO 2(g) +6H 2O(l) △H =+3120 kJ·mol -1
D .C 2H 6(g) +2
7
O 2(g)=2CO 2(g) +3H 2O(l) △H =-52.0kJ·mol
-1
【答案】A
【解析】A 、1.0g 乙烷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1
30
mol ,则说明1mol 乙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52.0kJ×30=1560 kJ ,所以答案选A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蒸馏水中滴加浓H 2SO 4时,K W 不变
B .常温下,0.005mol·L -
1Ba(OH)2溶液pH 为12
C .Na 2CO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 32-
+ 2H 2O
H 2CO 3 + 2OH

D .NaCl 溶液和CH 3COONH 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B
【解析】A 、浓H 2SO 4遇水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K W 增大,A 错误;B 、0.005mol·L -
1Ba(OH)2溶液中,()c OH -=0.01 mol·L -
1,则()
c H +=1×10-12 mol·L -
1,故溶液
的PH=12,B 正确;C 、Na 2CO 3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所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 32-

H 2O HCO 3-+OH -
,C 错误;D 、CH 3COONH 4双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
度增大,D 错误。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 3 + 2H + = Ca 2++ CO 2↑+H 2O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
O ˉ + CO 2 + H 2O
OH + CO 32ˉ
2
2
C .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 4溶液:2Cu 2+
+2H 2O
电解
2Cu↓+O 2↑+4H +
D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 3CHO +2Ag(NH 3)2+
+2OH -
水浴加热
CH 3COO

+NH 4+
+3NH 3+2Ag↓+H 2O
【答案】D
【解析】A 、醋酸属于弱电解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 错误;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生成的是HCO 3—
,B 错误;C 、铜做电极电,铜要参与电解反应,C 错误;D 、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银氨溶液氧化:CH 3CHO +2Ag(NH 3)2+
+2OH 水浴加热
3COO

+NH 4+
+3NH 3+2Ag↓+H 2O ,D 正确。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盛有被KCl 饱和溶液浸泡过的琼脂的U 型管,可用作原电池的盐桥 B .Al 3+能水解为Al(OH)3胶体,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C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答案】C
【解析】A 、盐桥的作用是导电,由盛有被KCl 饱和溶液浸泡过的琼脂构成,A 正确;B 、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 3+,Al 3+能水解为Al(OH)3胶体,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B 正确;C 、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C 错误;D 、此方法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正确。

8.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催化剂改变了该反应的焓变
C.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D.该反应的焓变ΔH=-510 kJ·mol-1
【答案】C
【解析】A、从图示可知:反应物(1molA和2molB)的总能量要高于生成物(1mol )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错误;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进程,不能改变反应的实质,即催化剂无法改变反应的焓变,B错误;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故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C正确;D、结合图像可知该反应的焓变ΔH=-91 kJ·mol-1,D错误。

9.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A.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较暗
B.HNO2是共价化合物
C.HNO2溶液不与NaCl反应
D.室温下,0.1mol·L-1 HNO2溶液的pH为2.15
【答案】D
【解析】A、灯泡较暗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引起的,浓度较低可能是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也有可能是电解质浓度太低,A错误;B、化合物的类型与导电性无必然的联系,比如HCl属于共价化合物,但是HCl是强电解质,B错误;D、如果HNO2是强酸,则0.1mol·L
-1 HNO
溶液的pH为1,从而说明0.1mol·L-1 HNO2溶液中的HNO2不能完全电离,进一步2
证明HNO2属于弱电解质,D正确。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时,两极质量均增加
B.钢铁在中性溶液中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C.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其△H一定小于0
D.0.1 mol·L-1Na2S溶液加水稀释时,n(Na+)/n(S2-)值将减小
【答案】A
【解析】B、钢铁在中性溶液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B错误;C、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其△H有可能大于0,比如Ca(OH)2和NH4Cl的反应,C错误。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对羟基苯甲醛(结构简式如右图)是医药工业和香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

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C.与苯甲酸(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一定条件下能与溴水、FeCl3溶液及银氨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酚羟基和醛基,故不能发生水解
反应,A错误B正确;COOH
和分子式都是C8H6O2,二者结构式不
同,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D、酚羟基邻位碳原子上的H原子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酚羟基能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紫色),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D正确。

12.己知25℃时,Ksp(AgCl) =1.8×10-10,Ksp(AgBr) =5.4×10-13,Ksp(AgI) =8.5×10-17。

某溶液中含有C1-、Br-和I-,浓度均为0.010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1-、Br-、I-B.Br-、C1-、I-
C.I-、Br-、C1-D.Br-、I-、C1-
【答案】C
【解析】Ksp越小,越容易结合生成沉淀,因为Ksp(AgCl)>Ksp(AgBr)>Ksp(AgI),故AgI先沉淀,然后是AgBr,最后是AgCl,答案选C。

13.常温下,0.1mol·L-1CH3COONa溶液中,微粒浓度间关系正确的是
A.c(Na+)=c(CH3COO-) >c(OH-)=c(H+)
B.c(OH-)=c(H+)+ c(CH3COOH)
C.c(Na+) + c(H+)= c(CH3COO-) +c(OH-)
D.c(CH3COOH) + c(CH3COO-) = c(Na+)+ c(H+)
【答案】BC
【解析】A、CH3COONa溶液中CH3COO—的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即c(Na+)>c(CH3COO -) >c(OH-)>c(H+),A错误;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 c(CH
COOH)+ c(CH3COO-) ,
3
结合电荷守恒c(Na+) + c(H+)= c(CH3COO-) +c(OH-)可知c(OH-)=c(H+)+ c(CH3COOH),B正确;C、c(Na+) + c(H+)= c(CH3COO-) +c(OH-)满足电荷守恒,C正确;D、根据物料守恒c(Na+)= c(CH3COOH)+ c(CH3COO-)可知D错误。

14.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Zn棒Ag棒Cu片Ni片
ZnSO4溶液AgNO3溶液NiSO4溶液
甲乙
A.甲装置用作原电池时,锌为正极
B.甲装置用作原电池时,银棒上发生:Ag+ +e-= Ag
C.乙装置用作铜片镀镍时,镍作阴极
D.实现铜片表面镀镍时,可将甲中锌棒与乙中铜片相连,甲中银棒与乙中镍片相连【答案】BD
【解析】A、甲装置无法构成原电池(没有构成闭合的回路),A错误;B、Zn是负极,电极反应是Zn—2e-=Zn2+,Ag是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 +e-= Ag,B正确;C、根据电镀原理可知,铜片镀镍时,铜作阴极,Ni作阳极,电解质溶液选用NiSO4,C错误;D、铜片表面镀镍时,铜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Zn是原电池的负极),Ni作阳极(与电
源的正极相连,银棒作电源的正极),D正确。

15.t℃时,在容积为2 L密闭中充入X(g)、Y(g)与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
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0~3 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v(X)=0.2 mol·L-1·min-1
B.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3X(g)+Y(g) 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温度不变,增大X的浓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A
【解析】A、0~3 min,X的物质的量变化了0.6mol,则浓度的变化量是
0.6
2
c
L
mol
∆==0.3
mol·L-1,所以X的平均反应速率v(X)=0.1mol·L-1·min-1,A错误;B、由图像可知X、Y 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X、Y、Z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是0.6:0.2:0.4=3:1:2,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3X(g)+Y(g) 2Z(g),B正确;C、3X(g)+Y(g) 2Z(g)的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D、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温度变化,化学平衡常数不改变,D正确。

非选择题
16.(12分)今有氧、镁、铝、硫、铬5种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镁晶体堆积方式为▲ 堆积(选填:“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
(2)用“>”、“<”填写下表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沸点
Mg ▲ Al O ▲ S MgO ▲ MgS H2O ▲ H2S
(3)基态铬原子外围电子轨道
......表示式为▲ 。

【答案】(12分)
(1)六方;(2)>;>;>;>(3)
3d4s
↑↑↑↑↑↑
(每空2分)时间/min
0.8
1.4
【解析】(1)金属晶体堆积方式中最经典的方式:面心立方点阵结构(代表有铝、金、银、铜等)、体心立方堆积(代表有钾、钠和铁)和六方最密堆积结构(代表有镁、铍、锌、镉等),故镁晶体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
(2)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的趋势,但当外围电子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 d0, fo)、半满(p3, d5, f7)或全满(p6, d10, 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大。

特例是第二主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三主族,第五主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六主族,则第一电离能:Mg>Al;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则电负性:O>S;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以及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等,电荷越高,晶格能越大。

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因为O2—>S2—,故晶格能:MgO>MgS;H2O 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熔点:H2O>H2S。

17.(15分)化合物D是硅橡胶的稳定剂,其合成路线如下图
OH
C≡C-
H
O
A B C D
(1)B的分子式为▲ ;C中官能团名称▲ 。

(2)C→D的反应类型为▲ 。

(3)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化合物D可能具有的性质有▲ (选填序号)。

a.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d.酯化反应(5)化合物B经3步反应可制备
OH
OH
,反应类型依次是▲ (选填序号)。

a.加成、取代、消去b.消去、加成、取代c.取代、消去、加成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②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也无环状结构
【答案】(15分)
(1)C6H12O(2分);羰基(2分)
(2)加成反应(2分)
(3)
OH O
2 + O
2
Cu
+ 2H2O
(2分)
(4)bcd (2分)
(5)b (2分)
(6)CH3-C≡C-O-C≡C-CH3(3分)
【解析】
(1)B 的结构简式是,故B的分子式为C6H12O;C 的结构简式为,故C中官能团名称是羰基;
(2)C→D的反应是羰基生成羟基的反应,故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B→C是醇被氧化生成酮的反应,该反应需要加热并且Cu作催化剂,故反应的方
程式为
OH O
2 + O
2
Cu
+ 2H2O

(4)化合物D 的结构简式为,含有两种官能团: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羟基的邻位碳原子上有H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选bcd;
(5)化合物B ()经3步反应可制备
OH
OH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步骤: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
烃,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OH
OH,所以三个反应依次为消去、
加成、取代,答案选b;
(6)A 的分子式是C6H6O,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②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也无环状结构
18.(12分)某学生用0.1000mol·L -1
标准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
分解为以下几步:
A .移取25.00mL 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溶液
B .用标准NaOH 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 .把盛有标准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挤压玻璃珠,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 .取标准Na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到“0”刻度以上2~3cm
E .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到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读数
(1)右图中属于碱式滴定管的 ▲ (选填:“甲”、“乙”)。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填字母序号)。

(3)上述B 步操作的目的是 ▲ 。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 。

(5)上述A 步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若平行实验三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12分) (1)乙(2分)
甲 乙
(2)BDCEAF (或ABDCEF )(2分)
(3)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2分) (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5)偏大(2分)
(6)0.0800 mol·L -
1(2分)
【解析】(1)算式滴定管下面是个旋塞,碱式滴定管下面有个乳胶管,故答案选乙; (2)中和滴定有洗涤、检漏、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则操作顺序为BDCEAF (或ABDCEF );
(3)用标准NaOH 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的目的是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4)本实验是用NaOH 滴定盐酸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所以终点时,现象是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导致HCl 的物质的量增加,测量结果偏大; (6)三次消耗标准NaOH 溶液的体积是20ml ,则
3
130.1002010(HCl)25010L c mol L
L --⨯⨯=⨯-=0.0800 mol·L -
1。

19.(15分) 海水中富含镁,可经过加碱沉淀、过滤、酸溶、结晶及脱水等步骤得到无水氯化镁,最后电解得到金属镁。

(1)加碱沉淀镁离子时,生成的Mg(OH)2在分散系中处于沉淀溶解平衡,其溶度积常数表达式Ksp= ▲ 。

(2)MgCl 2溶液显酸性,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 3,可加入的试剂有 ▲ a .MgO b .Mg(OH)2 c .MgCO 3 d .MgSO 4
(4)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 2·6H 2O ,可生成Mg(OH)Cl 或MgO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之一 ▲ 。

(5)MgCl 2·6H 2O 在干燥的HCl 气流中加热可得到无水氯化镁,其原因是 ▲ 。

(6)电解熔融的MgCl 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答案】(15分)
(1)Ksp=c(Mg 2+)·c 2(OH -
) (3分)
(2)Mg 2+ + 2H 2O Mg(OH)2 +2H +(2分)
(3)abc(2分)
(4)MgCl2·6H2O △
Mg(OH)Cl+HCl↑+5H2O↑或MgCl2·6H2O

MgO +
2HCl↑+5H2O↑(2分)
(5)HCl气流可抑制Mg2+水解(2分)
(6)2Cl――2e-=Cl2↑(2分);Mg2++2e-=Mg(2分)
【解析】(1)由Mg(OH)2Mg2++2OH-可知Ksp=c(Mg2+)·c2(OH-);
(2)MgCl2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的Mg2+发生水解,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Mg2+ + 2H2O Mg(OH)2 +2H+;
(3)FeCl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加入Mg(OH)2粉末、MgO或MgCO3,调节溶液的pH,促进铁离子的水解,且不引入新的杂质,abc正确;
(4)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可生成Mg(OH)Cl或MgO”,
则说明产物还有HCl和H2O,故反应的方程式是MgCl2·6H2O △
Mg(OH)Cl+HCl↑+5H2O↑
或MgCl2·6H2O △
MgO + 2HCl↑+5H2O↑;
(5)因为Mg2+能发生水解(Mg2+ + 2H2O Mg(OH)2 +2H+),所以为了得到无水氯化镁,必须抑制Mg2+的水解,故MgCl2·6H2O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可得到无水氯化镁;
(6)根据电解原理可知:Cl―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Mg2+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2↑、阴极:Mg2++2e-=Mg。

20.(14分)汽车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尾气(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明显,机动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1)设汽油成分为C8H18,若在气缸中汽油高温裂解产生丁烷和丁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2)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H >0
①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

②1mol空气中含有0.8molN2和0.2molO2,1300℃时在含1mol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

测得NO为8×10-4mol。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3)尾气中的CO主要来自于汽油不完全燃烧。

①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H=+221kJ·mol-1, 简述该设想
能否实现的依据:▲ 。

②测量汽车尾气的浓度常用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可用下图简单表示,则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CO22H
+
H2O
+
H2
2
CO传感器示意图
(4)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换器,可有效减少尾气中的CO、NOx 和碳氢化合物等废气。

已知:N2(g)+O2(g)=2NO(g) △H1=+180kJ/mol
CO(g) +1/2O2(g)= CO2(g) △H2=-283kJ/mol
2NO(g)+2CO(g) = 2CO2(g) +N2(g) △H3
则△H3 = ▲ kJ·mol-1。

(5)光化学烟雾(含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是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

写出2-丁烯与臭氧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乙醛及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4分)
(1)C8H18高温C4H10+C4H8(2分)
(2)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2分)②4×10-6(2分)
(3)①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2分)
②CO+H2O-2e-=CO2+2H+(2分)
(4)-746(2分)
(5)CH3CH=CHCH3+2O3紫外线2CH3CHO +2O2(2分)
【解析】(1)丁烷和丁烯的分子式分别是C4H10、C4H8,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
C8H18高温C4H10+C4H8;
(2)①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该反应的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有利于NO的生成;②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是8×10-4mol,N2的物质的量是(0.8—4×10-4)mol和O2的物质的量是(0.2—4×10-4)mol,根据化学平衡
常数的表达式K=2244224
(NO)()8100.84100.2(N )(410O )c c c ⨯-⨯⨯-=≈⨯⨯---()()
4×10-6
; (3)①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②由图可知,阳极参加反应的物质是CO 、H 2O ,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CO 2和H +,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O+H 2O -2e -
=CO 2+2H +;
(4)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2—①得2NO(g)+ 2CO(g) = 2CO 2(g) + N 2(g),故△H 3= 2△H 2—△H 1=-283kJ/mol×2—(+180kJ/mol )=-746 kJ/mol ;
(5)由题意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CH 3CH=CHCH 3 +2O 3
紫外线
2CH 3CHO +2O 2,注
意反应的条件是紫外线;
21.(12分)【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A 小题评分。

A .[物质结构与性质]
利用反应:Cu 2Cl 2 +C 2H 2+2NH 3→Cu 2C 2(乙炔亚铜,红色)+2NH 4Cl 可检验乙炔。

(1)基态时亚铜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

(2)NH 3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NH 4+空间构型为 ▲ (用文字描述)。

(3)乙炔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 ,与C 22-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 (写
化学式,举一例)。

(4)氯化亚铜晶胞结构如下图,晶胞中含Cu +数目为 ▲ 。

(5)合成氨工业常用铜(I)氨溶液吸收CO 生成[Cu(NH 3)3(CO)]+,该配离子中配体有 ▲ (写化学式)。

【答案】(12分)
(1)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或[Ar]3d 10(2分) (2)sp 3 (1分);正四面体(1分) (3)3∶2(2分) ;N 2或CO (2分) (4)4(2分)
— Cu — C l -
(5)NH 3和CO (2分)
【解析】(1)铜是29号元素,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亚铜离子,所以亚铜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基态铜离子(Cu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或[Ar]3d 10;
(2)根据N 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53
2
+=4,所以N 按sp 3方式杂化;NH 4+的中心原子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5412+-=4,孤电子对=5141
2
-⨯-=0,所以NH 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
面体;
(3)乙炔分子中的碳碳三键中1个σ键2个π键加上2个C-H 键为σ键,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为3:2;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可知C 22-与O 22+互为等电子体;
(4)根据均摊发可计算出11
86482

+⨯=; (5)根据[Cu(NH 3)3(CO)]+可知配体有NH 3和CO 。

B .[实验化学]
已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通过氧化环已醇得到。

反应原理为:
H OH
O
HOOC(CH 2)4COOH
[O]
[O]
实验步骤:
步骤1.在图①所示装置的三颈瓶中加入6gKMnO 4和50mL0.3mol/LNaOH 溶液,搅拌加热使之溶解。

步骤2.在继续搅拌下用滴管滴加21mL 环已醇,控制滴加速度,维持反应温度43~47℃。

滴加完毕后,在沸水浴中将混合物加热几分钟。

步骤3.用图②所示装置趁热抽滤,二氧化锰滤渣用水洗2~3次
步骤4.滤液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冷却后再用浓盐酸酸化至pH 为2~4,冷却析出粗产品
步骤5.将粗产品用水进行重结晶提纯,然后在烘箱中烘干。

图① 图②
连接泵
螺旋夹
(1)写出实验仪器名称:a ▲ ;b ▲ 。

(2)步骤2在沸水浴中将混合物加热几分钟的目的是:▲ 。

(3)步骤3趁热抽滤的目的是:▲ ;如何证明步骤3滤渣已洗涤干净:▲ 。

(4)步骤4用盐酸酸化的目的是:▲ 。

(5)确定最后产品成分为已二酸,还需做的实验或仪器分析有▲ 。

【答案】(12分)
(1)球形冷凝管(1分);布氏漏斗(1分)。

(2)使生成的二氧化锰凝聚成大颗粒(2分)。

(3)减少已二酸盐的析出(2分);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已洗涤干净(2分)。

(4)将已二酸盐转变为已二酸(2分)。

(5)测定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等(2分)
【解析】(1)a是冷凝用的球形冷凝管,b是抽滤用的布氏漏斗;
(2)沸水浴中将混合物加热几分钟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二氧化锰凝聚成大颗粒,有利于下一步的抽滤的进行;
(3)温度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减少产物已二酸盐的沉降,故趁热抽滤的目的是减少已二酸盐的析出;证明步骤3滤渣已洗涤干净就是检验滤渣表明是否存在可溶性的杂质NaOH,故可以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已洗涤干净;
(4)前面的步骤中生成的已二酸主要以已二酸盐的形式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加入盐酸酸化,使已二酸盐转化为已二酸;
(5)有机物机构的确定处理用红外光谱测定其含有的官能团之外,还有测定其熔点,以便进一步确定其结构简式。

高二化学(三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B D C C D A 题号11 12 13 14 15 1~10,每题2分,共20分
11~15,每题4分,共20分
答案 A C BC BD A
16.(12分)(1)六方;(2)>;>;>;>(3)
3d4s
↑↑↑↑↑↑
(每
空2分)
17.(15分)(1)C6H12O(2分);羰基(2分)(2)加成反应(2分)
(3)
OH O
2 + O
2
Cu
+ 2H2O
(2分)
(4)bcd (2分)(5)b (2分)(6)CH3-C≡C-O-C≡C-CH3(3分)18.(12分)(1)乙(2分)(2)BDCEAF(或ABDCEF)(2分)
(3)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2分)
(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5)偏大(2分)(6)0.0800 mol·L-1(2分)
19.(15分) (1)Ksp=c(Mg2+)·c2(OH-) (3分)
(2)Mg2+ + 2H2O Mg(OH)2 +2H+(2分)
(3)abc(2分)
(4)MgCl2·6H2O △
Mg(OH)Cl + HC l↑+5H2O↑或MgCl2·6H2O

MgO +
2HCl↑+5H2O↑(2分)
(5)HCl气流可抑制Mg2+水解(2分)
(6)2Cl――2e-=Cl2↑(2分);Mg2++2e-=Mg(2分)
20.(14分)(1)C8H18高温C4H10+C4H8(2分)
(2)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2分)②4×10-6(2分)
(3)①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2分)
②CO+H2O-2e-=CO2+2H+(2分)
(4)-746(2分)(5)CH3CH=CHCH3+2O3紫外线2CH3CHO +2O2(2分)
21.A(12分)(1)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2分)(2)sp3(1分);正四面体(1分)
(3)3∶2(2分);N2或CO(2分)(4)4(2分)(5)NH3和CO(2分)。

21.B(12分)(1)球形冷凝管(1分);布氏漏斗(1分)。

(2)使生成的二氧化锰凝聚成大颗粒(2分)。

(3)减少已二酸盐的析出(2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已洗涤干净(2分)。

(4)将已二酸盐转变为已二酸(2分)。

(5)测定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