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墙体材料在建设工程应用中的裂缝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型墙体材料在建设工程应用
中的裂缝问题
摘要:墙体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配合。

在各个环节采取严密的措施,墙体裂缝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关键词:新型墙体材料裂缝防治
1.新型墙材的特性
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新型墙材主要有
普通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砖、烧结空心砖、烧结类实心砖,还有少部分墙板。

在产品性能方面,烧结类实心砖与黏土砖几乎一样。

烧结空心砖的抗压强度只有黏土砖的20%60%,抗折强度也较低,且孔洞率在35%以上。

其他几种新型墙材均属于水泥制品和硅酸盐制品,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黏土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新型墙材干缩值大,干燥速度慢
黏土砖的标态干缩值在/m以下且干缩
速度快(3d完成干缩值的84%),实际干缩
值一般比标态干缩值稍小,但非常接近。

新型墙体材料大多是水泥混凝土制品或硅酸
钙类制品,都含有经水养护而生成的硅酸钙水化物胶体,当气候或使用条件逐渐干燥时胶体会失水而逐渐收缩。

因此,新型墙材大多干缩速度缓慢,如新型墙材中干燥速度最快的灰砂砖3d才完成干缩值的10%,且标态干缩值大,一般在~ m/n/m之间;但水泥制品和硅酸盐制品实际干缩值却随着制
品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被雨水淋透时其实际干缩值与标态干缩值
接近,但在干燥的环境下放置较长时间后,其实际干缩值与黏土砖相差不大。

试验表明,当水泥制品和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含水率与
平衡含水率接近时,其实际干缩值与黏土砖相差不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要经过一定的干燥期,一般可以将这类产品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 mm/m的范围,这表明严格控制新型墙材的上墙含水率是非常重要的。

吸水率与黏土砖接近,但吸水和失水速度较慢
黏土砖的吸水率要求<23%,一般在20%以下,几种新型墙材的吸水率普通混凝土砌块一般在20%以下,轻集料混凝土砌块要求<2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般在65%~80%,蒸压灰砂砖一般在20%以下。

可以看出,除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高达65%~80%以外,其他几种新型墙材的吸水率与黏土砖相近,但都与平衡含水率相差很大,如果在下雨天没有很好的防雨措施,其实际含水率可接近各自的吸水率。

水泥制品和硅酸盐制品的吸水速度和失水速度比黏
土砖要慢。

试验表明,在200℃、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黏土砖3d
干缩完成约90%,失去水分约60%;灰砂
砖干缩3d完成约15%,失去水分约50%,7d内干缩完成约35%,失去水分约60%;16d内干缩完成约60%,失去水分约70%。

同时,水泥制品成型后还需洒水养护。

黏土砖从出厂到使用只需3~4d时间,而新型墙材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干燥或养护,若将刚生产出来的砌块立即上墙,就会造成后期墙体开裂。

强度尤其是抗拉和抗剪强度比黏土砖

新型墙材的强度普遍较黏土砖低,砌块砌体的抗拉及抗剪切强度只有黏土砖的50%。

黏土砖的抗压强度≮10MPa,其抗折强度一般为~,而新型墙材中除了灰砂砖的强度与黏土砖相当外,其他新型墙材在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最小强度都很低,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最小抗压强度为,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为,普通混凝土砌块的为,并且对抗折强度均未提出要求,显然砌体的抗剪强度不理想。

配套规格多,较黏土砖的尺寸大、孔洞率高
新型墙材多为砌块,也有部分板材,尺寸比黏土砖大,施工效率较高,但尺寸大不利于应力的释放,更易产生裂缝。

新型墙材的孔隙率高,易吸湿,部分砌块开有孔槽,不能像黏土砖那样砍凿。

2.新型墙体开裂的原因分析
材料方面的原因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由于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隙;二是由于变形引起的裂隙,如干缩变形、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陷等。

民用建筑中以变形引起的裂缝为主。

由于建筑物中的构件大多属于超静定杆件,具有多个约束,对于变形将予以限制,从而会在构件内产生应力,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当这些力超过一定限度时,砌体就产生错位裂隙。

根据我们对新型墙材与黏土砖的性能比较,新型墙材比黏土砖更易于发生变形,且对变形产生的内应力的抵抗强度更低。

此外,新型墙材生产厂家技术设备良莠不齐,许多小厂的生产管理不过关,也是引起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

设计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设计者大多只重视强度设计而忽视抗裂构造设计,往往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既没有单独提出相关的防裂要求和措施,也未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

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砌块墙体材料的性质不够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将黏土砖的构造要求套到新型墙材的设计中。

由于新型墙
材种类众多,对于不同的品种,其性质也有差异,因而构造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人们对新型墙材的性能和新标准的应用有的尚在
认识探索之中,因而构造措施的设计缺陷也在所难免。

由于这些原因,设计人员通常没有在设计图纸中注明新型墙材的品种、容重、强度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及相应的抗裂
防渗构造措施,或构造设计不合理,导致应用新型墙材的墙体开裂。

施工方面的原因
许多施工单位过去一直以砌筑黏土砖
墙为主,对新型墙材的性能不了解,沿用了黏土烧结砖的一贯做法,在材料质量鉴别、保管、施工方法等方面认知不足,对日砌筑高度、湿度控制等缺乏经验,加之施工过程中水平灰缝、竖向灰缝不饱满,减弱了墙体的抗拉、抗剪能力,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由于施工不当导致的墙体裂缝,已成为墙体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

3.防止新型墙体裂缝的对策
墙体开裂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综合作用结果,需要从材料、设计、施工等环节
严加管理,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要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通过配筋来抵抗内应力,通过设置伸缩缝、沉降逢、柔性层等措施来释放应力。

即通过“防”、“抗”、“放”来防止裂缝,并以“防”为主。

墙材质量控制
质检部门应对砌块生产厂家的生产质
量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质量抽检制度,抽检内容包括强度、密实度、含水率、几何尺寸、出厂时间、防潮包装等,特别是含水率是反映收缩性的重要指标。

使用单位必须坚持产品验收,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构造设计控制
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差、干缩等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在设计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当房屋体形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较大时,应设沉降缝。

(2)加强墙体的刚度和整体性,以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若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需进行必要
的计算分析。

(4)寒冷地区要将基础的埋置深度设在冰冻线以下。

(5)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设置伸缩缝,混凝土砌块及硅酸盐制品砌体的伸缩缝间距一般应≮6m。

(6)提高顶层框架柱的刚度,提高顶层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并在砌体中配置一定数量的抗拉钢筋,以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7)用坡屋面代替平屋面,屋面设置防水保温隔热层。

(8)选用干缩值小的墙体材料,同一楼层砌体只用一种墙体材料;选用与砌体材料相适应的砌筑、抹灰砂浆材料;砌体表面喷刷合适的界面剂,以有效地解决表面抹灰与砌体的粘结力。

施工控制措施
施工控制是新型墙体裂缝控制中的关键一环,施工措施得当可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施工的质量。

(1)把好材料进场关,保证进场材料质量,使用前应确保材料已达到使用龄期。

(2)砌块应按规格堆放,堆放高度一般≯,并应采取防雨措施,砌筑前砌块不宜洒水淋湿。

(3)砌筑时应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尽量对孔搭砌,不能随意砍凿砌块。

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灰缝应饱满,以确保墙体质量。

(4)对不同材料应严格控制不同的日砌高度,墙顶3m高的砌体必须隔日顶紧砌筑,避免引起接合部位开裂。

(5)轻质砌块表面吸水较快,一次铺设砂浆长度不宜过长,而且要求按既定部位正确放置砌块,以免砂浆失水后再拨动而影响墙体强度。

(6)砌块与混凝土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应增加拉结钢筋,锚固钢筋必须展平砌入水平灰缝。

(7)严格控制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的处理,避免削弱墙体强度,对洞边空心砌块应填实并加设边框等进行处理,以确保墙体的
整体性。

(8)在不同材料的接合部、新旧砌体连
接处及开槽位置、抹灰层,钉上钢丝网或加防裂网布可减少抹灰层的开裂。

(9)每一工作面都应设有专职质监员,
跟班监测砌筑质量,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