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常农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农粳6号(原名粳08-2),系2007年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常粳06-4/武2401配组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7)。

1特征特性1.1生育期
常农粳6号全生育期为161d ,生长期在5月中下旬至
10月底,为中熟晚粳稻。

1.2植株形态
株高92cm 左右,生长清秀,株型紧凑,叶色中绿,叶片挺,群体整齐度较好,长势旺盛,后期熟相好。

全生育期总叶片数、伸长节间分别为18~19张、6~7个。

1.3产量
2008—2009年常农粳6号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
产量9331.5kg/hm 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7号增产9.5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常农粳6号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38.0kg/hm 2,而对照品种产量仅为8304.25kg/hm 2。

常农粳6号在大面积种植时,产量达到9000~9750kg/hm 2[1]。

田间表现较好,成穗率高,分蘖力中等偏强,有效穗达到300万~330万株/hm 2,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8g 以上。

1.4抗性
(1)抗病性。

根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008—2010年
鉴定结果,稻瘟病苗期均为0,表现高抗;穗颈瘟为1~2级,表现抗;白叶枯病4个生理小种均为1~3级,表现抗;条纹叶枯病(姜堰3.95%、14.00%,靖江5.56%、12.50%、16.70%)表现抗[2]。

(2)抗倒性。

常农粳6号茎秆坚韧有弹性,抗倒性强,有利于机械收割。

1.5品质
2009年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垩白
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69.9%、18.0%、1.4%、15.4%,胶稠度82.0mm ,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3]。

2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常农粳6号的特征特性和示范试验结果,要获得
9750kg/hm 2左右的产量水平,达到理想群体结构,较好地
协调好穗数与穗型,大穗与结实率、千粒重之间的关系,在各生育阶段着重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为防止种传病害,播前进行药剂浸种。

5月中下旬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播种,播量约为450kg/hm 2,播后施用纯N 225~240kg/hm 2,施用比例为基面肥∶断奶肥∶起身肥为5∶3∶2;根据田间病虫草害情况进行防治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6月
中下旬进行移栽,秧田∶大田为1∶8[4-5]。

2.2合理密植,协调群体生长
(1)适宜的群体结构能够提供充足的穗数,同时保证籽
粒的千粒重较高,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常农粳6号分蘖能力中等偏强,为充分发挥其分蘖特性,保证有足够的穗数,必须采用合适的行距与株距,以行距25cm 左右,株距16cm 左右为宜,栽植25.5万~30.0万穴/hm 2,基本苗为75万~120万株/hm 2。

(2)在保证基本苗适宜的基础上,为使群体在有效穗分
蘖临界叶龄期或稍早达到预期的适宜穗数的苗数,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该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为12.0叶,根据其生育进程特点,该品种主茎叶龄约为11叶时,总茎蘖数为270万个/hm 2,则表明该品种达到够苗期。

此后,为防止分蘖过旺,采取措施控制分蘖,在主茎叶龄约为14叶时,要将最高苗数控制在穗数的1.2~1.3倍。

二是在构建理想群体结构,达到适宜穗数后,应以主攻大穗为主,采
用肥水兼施,稳攻大穗、增粒重的策略。

2.3科学用肥
该品种穗粒结构较好,在生产中施纯N 240kg/hm 2,同
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用适量的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为
1.0∶0.5∶0.5;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基肥∶分蘖长粗肥∶穗肥为6∶3∶1,为培肥地力,适当施用有机肥。

在施肥策略上,促进群体分蘖早发,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以保证7月10日够苗,为巩固有效分蘖,中期施用长粗肥,为争大穗,增加穗分化,7月25日施用10%的氮肥作促花肥;后期视群体长势进行施肥,如生长量不足,为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可补施保花肥[6]。

2.4合理灌溉,防止早衰
为促进返青活棵,水稻移栽后保持一定水层;为促进分蘖发生,保证田间够苗,分蘖期进行浅水勤灌;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脱水搁田,应进行化控,以控制水稻最高苗在390万株/hm 2以内,但要防止断水过
摘要常农粳6号是2011年江苏审定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协调,表现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千粒重高,一般产量水平为9000kg/hm 2。

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其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农民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常农粳6号;粳稻;新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069-02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苏月红
季向东钟卫国
赵品恒
王雪刚王小虎
(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常熟215500)
作者简介苏月红(1979-),女,江苏常熟人,农艺师,从事水稻育种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12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8期69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8期
(上接第68页)
2.32种施肥方式对矮抗58灌浆速度的影响
2009—2010年在灌浆期进行了7次千粒重的测定。


果表明,处理A 和处理B 的灌浆速率随时间增长的趋势基
本一致,处理A 的灌浆速率在开花到成熟期有一个最高峰,此时的日灌浆速率是2.276g/d 。

临近成熟时,处理A 和处理B 的灌浆速率明显高于CK ,这表明孕穗期施用氮肥可提高灌浆速率(图1)。

2011年(观测6次)3个处理的灌浆速率变化趋势基
本一致,灌浆速率的最高值都出现在5月10日,其中处理
2的灌浆速率最高。

高峰期以后,灌浆速率迅速下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图2)。

2个年度的灌浆速率趋势图不一样,说明灌浆速率不仅受施肥方式的影响,也与孕穗成熟期
的天气条件有关。

2.4不同施肥方式对矮抗58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表3),处理A 和处理B 比CK 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2009—2010年处理B 的千粒重和容重没有优势,但通过成穗数和穗粒数的补偿获得了高产。

2010—2011年虽然成穗数较其他处理低,但是其他成产因素都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说明处理B 的施肥方式优于处理A 。

注:表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年份
处理
成穗数万穗/hm 2小穗数个/穗每穗粒数粒
千粒重g 容重g/L 产量kg/hm 2
较CK±%2009—2010A 637.518.428.1
47.5762.39093.0bB 28.212010—2011A 684.019.133.5
39.7795.78896.5bB 21.41B 678.018.428.847.6750.010014.0aA 41.20CK 574.518.323.8
47.8767.37092.0cC -B 678.019.634.341.9805.79586.5aA 30.83CK 646.518.433.2
39.6
798.0
7327.5cC
-
表3矮抗58
成产因素与产量比较
2.50.5
1.01.5
2.00
A B
图12009—2010年度矮抗58灌浆速率趋势日期
3结论与讨论
施肥方式对矮抗58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叶蘖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氮肥分期施用[5]可促进壮蘖。

矮抗58的灌浆速率在2个年度的变化趋势有差异,从
2010—2011年的结果看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花后20d 。

2009—2010年的灌浆速率在3个处理之间有差异,处理N16+P8+K5+Zn 的最大值出现在花后20d ,不施肥和处理秸秆还田+N16+P8+K5+Zn 都出现在花后30d ,从5月14—24
日不施肥和处理秸秆还田+N16+P8+K5+Zn 的灌浆速度趋势线较平坦,而2011年10d 内有3次降雨,影响了小麦灌浆的正常进行。

这说明灌浆速率不仅与施肥有关[6],还受制于当时的天气条件。

纯N 240kg/hm 2按照基肥∶拔节肥∶孕穗肥=
6∶8∶2的方式分期施肥,结合秸秆粉碎还田,磷、钾、锌肥深施可操作性强,对矮抗58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参考文献
[1]薛香,韩占江,郜庆炉,等.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6(8):43-44.
[2]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等.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97-102.
[3]冯素伟,李淦,胡铁柱,等.不同施肥量对百农矮抗58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7):13-46.
[4]吴波,张亚军.氮肥施用量对冬小麦的影响[J].现代农业,2009(11):19-20.
[5]李东方,薛香,张胜利,等.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69-70.
[6]孙进先,魏秀华,王国飞,等.品种、播期、灌水和施氮量对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7):48-50.
早,以确保水稻根系不早衰,活熟到老,从而使水稻高产、稳产。

2.5病虫草害防治
在做好常规病虫草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水稻纹枯病,以及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用好破口药,防好穗期病害,确保丰产、丰收。

3参考文献
[1]佟立杰,赵丽娟,全红英,等.水稻育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垦
殖与稻作,2006(4):8,46.
[2]吴建富,潘晓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中国稻米,2005(5):34-35.
[1]吴红星,王宏斌,孟志伟,等.水稻机插秧育苗移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4,66.
[2]刘忠武.浅议我省小麦栽培标准化的实施[J].中国科技财富,2009(6):75.
[5]原有明,郝永亮.晋祠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9-30.
[6]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3):
496-502.
2.50.51.01.52.00
日期
图22010—2011年度矮抗58灌浆速率趋势
CK
处理A 处理B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