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 信息获取” 的“(一)信息获取”中: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 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教材内容地位 、
第 一 章 信 息 与 信 息 技 术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浙江版教材内容安排框图
信息来源 与获取 第1、2章 信 息 与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因 特 网 获 取 信 息 方 法 信 息 处 理 工 具 计 算 机 信 息 加 工 工 具 软 件 信息加工 处理 第3章 算 法 编 程 及 智 能 处 理 信 息 资 源 管 理 及 其 沿 革 信息管理 第4章 信息表达 与交流 第5、6章 网 页 设 计 与 制 作 信 息 技 术 对 人 类 社 会 影 响 信息技术 与社会 第7章 附录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作用及编 写体例
信息 技术 基础 模块
作用
教材角度:信息技术5 教材角度:信息技术5套教材自教育部审定通过 至今已有3 至今已有3年,随时代发展教材本身内容需要 调整, 意见”起着重新定位作用。 调整,“意见”起着重新定位作用。 区域角度: 区域角度:各个省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都使用自 己的教材,与全国审定教材存在着衔接问题, 己的教材,与全国审定教材存在着衔接问题, 意见”起着重新优化组合作用。 “意见”起着重新优化组合作用。 教师角度:由于每位教师水平高低不一, 教师角度:由于每位教师水平高低不一,理解 不同,对模块知识内容深广度把握难以一致, 不同,对模块知识内容深广度把握难以一致, 意见”起着规范认识作用。 “意见”起着规范认识作用。 评价角度: 评价角度:使本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学业评 学分认定上,有统一检测标准。 价、学分认定上,有统一检测标准。
信 息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提升信息素养;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提升信息素养; 技 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 术 素养。 素养。 基 它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它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础 课 信息技术基础 程 标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准
教 学 指 导 意 见 作 用 及 体 例 (3)
信息技术基础》 二、《信息技术基础》 模块特点及教学上总 体指导意见
学习 领域
(八大 领域) 领域)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信息技术 语言 数 人文 科 技 体育 艺 与 与 与 学 术 健康 术 文学 学 社会
综合 实践 活动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省级培训会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解读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 、 章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1、2、3章
2006年7月15日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信息技术学科组成员 孙立文 Zjsslw@
报告内容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用 及编写体例 信息技术基础》 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特点及教学上 总体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基础》 三、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分章节解读
信息技术
|
必 修 模 块
“信息技术基础”为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 信息技术基础”为必修模块, 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 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 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 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 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信息处理与交流
学什么样技术?为什么人服务?
信息 技术 基础 模块
教 学 指 导 意 见 教 学 与 资 源 安 排
●教学安排:“课标”中安排每一模块学习时间 教学安排: 课标” 36课时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课时, 为36课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信息技术基 模块指导意见中安排32课时, 32课时 础》模块指导意见中安排32课时,有4课时时 间作为机动时间。 间作为机动时间。 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我省选用的教材是经国家教育部审 核通过,由陶增乐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核通过,由陶增乐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一书,教材由6 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一书,教材由6个部分 组成,分七章,23个小节加附录 个小节加附录。 组成,分七章,23个小节加附录。 课程资源:有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教师用书、 ●课程资源:有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教师用书、 教研网站、评价工具、案例选编。 教研网站、评价工具、案例选编。 补充资源: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教师用书《 ●补充资源: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教师用书《教 学设计》 学生用书《活动手册》 学设计》,学生用书《活动手册》。
通信 科目 语 外 数 政 历 地 物 化 生 用息 (12— 13科目) 科目) 科目 文 语 学 治史理 理 学 物 技 技 术术
模块
(130多 多 模块) 模块)
体 综 育 美音艺 合 实 与 践 健 术乐术 活 康 动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略)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本章是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的起始篇, 本章是必修模块 《 信息技术基础 》 的起始篇 , 信息 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重点内容, 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重点内容 , 也是以后章节学 习的基础。但是, 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抽象, 习的基础 。 但是 , 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抽象 , 容易引起学生厌学, 容易引起学生厌学 , 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 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方法 , 让学生在掌握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 , 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都有总体 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 了解的基础上 , 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 , 与求知欲,是本章教学中的关键。 与求知欲,是本章教学中的关键。 针对以上特点, 针对以上特点 ,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选择地设计 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合作探究活动, 实例 ,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 合作探究活动 , 引导学生 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 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 , 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 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 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 , 在理解的基础 上建构新知识。 上建构新知识。
算 法 与 程 序 设 计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高 中 信 息 技 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总学分为 2+2+ 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属必修2学分, (x),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属必修2学分,其 余为选修2学分。高中毕业资格最低要求, 余为选修2学分。高中毕业资格最低要求,每个 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 算 多 数 人 网 媒 法 络 据 工 与 体 管 智 技 程 技 能 术 理 序 术 初 应 技 应 设 步 术 用 计 用
教 学 指 导 意 见 作 用 及 体 例 (2)
信息 技术 基础 模块
课程标准、教科书、指导意见关系 课程标准、教科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目标源头, 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实施 的最低要求,每个学校原则上都要达到。 的最低要求,每个学校原则上都要达到。 教科书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教科书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授课的 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有力参考资料,教学决策的基础, 有力参考资料,教学决策的基础,学生重要的自学材 但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料,但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也不是教师教学 的唯一依据。 的唯一依据。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的,力图对教学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的, 中关键问题作出简要说明(如教材内容的增删、 中关键问题作出简要说明(如教材内容的增删、课时 的安排等),教师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教师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的安排等),教师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三者关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总纲, 三者关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总纲, 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源头。 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源头。教科书是编者根据 课程标准编写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课程标准编写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教学 指导意见”是在二者基础上, 指导意见”是在二者基础上,根据本省的教学实际和 学生基础制定的,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 学生基础制定的,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学 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 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
信息 技术 基础 模块
章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二章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 第四章 信息的管理 第五章 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第六章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总 计
原教科书 课时 3 5 10 6 4 6 2 36
指导意见 课时 3 3 12 3 3 6 2 32
备 注
资 源 管 理 系 统
信 息 表 达
电 子 邮 件
在 线 交 流
知 识 产 权
信 息 安 全 与 保 护
信 息 时 代 合 格 公 民
学 生 学 业 成 长 记 录 表
6 课 时
12 课 时
3 课 时
9 课 时
2 课 时
信息技术基础》 三、《信息技术基础》 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分章 节解读
第 一 章 信 息 与 信 息 技 术
教 学 指 导 意 见 课 时 分 配
减少2课时 增加2课时 减少3课时 减少1课时
信息 技术 基础 模块
教 学 指 导 意 见 软 件 要 求
●必备软件: 必备软件: 操 作 系 统 、 Internet Explorer 5.5 以 上 、 Office2000(含Word、Excel、PowerPoint、 FrontPage、Access)、UltraEdit、清华THOCR、超级解霸、Photoshop(或ACDSee5.0以 上)、 Foxmail、 QBASIC(或Visual Basic) ●推荐安装的应用软件: 推荐安装的应用软件: WinRAR、WPS2005、Dreamweaver
教模块
体例解释
指导意见分章节按照“课标内容” 指导意见分章节按照“课标内容”、 “教学要 教学建议” 三个栏目编写。 求”、 “教学建议” 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章节从课程标准中 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三个部分。 与“说明”三个部分。 基本要求:主要是提出全体学生学习时要达成的三维目标, 基本要求:主要是提出全体学生学习时要达成的三维目标, 提示教师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 提示教师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 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出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本节学习时 发展要求: 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需掌握的内容。 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需掌握的内容。 说明:主要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说明:主要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主要是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学习目标所提出 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如何分配、教材内容如何处理、 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如何分配、教材内容如何处理、采 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如何活动等等。 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如何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