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四上第3课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第三乐章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3课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第三乐章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秋》小提琴协奏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创作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次说课稿主要针对第三乐章进行阐述。

第三乐章《收获》主题鲜明,旋律欢快,表现了农民在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一乐章采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如跳弓、颤音、滑音等,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同时,乐曲还运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如五声音阶、民间歌舞的节奏等,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首曲目时,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这首曲目时,可能对某些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乐曲。

三.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秋》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对乐曲的分析,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小提琴演奏技巧。

2.分析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及其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乐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音乐特点等。

2.运用示范法,展示小提琴演奏技巧。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乐曲及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简要介绍《秋》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激发
学生的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分析小提琴演奏技巧,引导学生关
注民族音乐元素。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聆听乐曲,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乐曲,引导学
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并进行小组
展示。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
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乐曲名称、《秋》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音乐特点、民族音乐元素等内容。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知识的掌握。

2.学生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分析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学生对乐曲情感表达的把握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乐曲。

同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1.《秋》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作者:何占豪、陈钢。

该曲是一部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结构:通常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
乐章慢板,第三乐章丰收或收获。

3.小提琴演奏技巧:包括跳弓、颤音、滑音等,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4.民族音乐元素:五声音阶、民间歌舞的节奏等,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5.乐曲中的情感表达: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手段,展现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音乐欣赏的角度:从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欣赏和理解乐曲。

7.民族音乐的分析方法:关注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民间歌舞的节奏等。

8.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9.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乐曲及其背景。

10.音乐知识拓展:了解作曲家何占豪、陈钢的其他作品,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历程。

11.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示范法、问题驱动法、多媒体手段等。

12.教学重难点: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小提琴演奏技巧,分析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及其表达的情感。

1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1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欣赏与分析、实践环节、总结与拓展。

15.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16.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欣赏能力、音乐知识掌握、民族音乐元素分析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7.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同步作业练习题:
1.《秋》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是哪两位作曲家?
A. 巴赫、莫扎特
B. 何占豪、陈钢
C. 贝多芬、海顿
D. 肖邦、李斯特
2.小提琴协奏曲《秋》共有几个乐章?
3.下列哪一项不是小提琴演奏技巧?
D. 钢琴伴奏
4.下列哪种节奏具有民族特色?
A. 4/4拍
B. 3/4拍
C. 2/4拍
D. 五声音阶
1.请简要描述《秋》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收获》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答案:《收获》主题鲜明,旋律欢快,表现了农民在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乐曲通过跳弓、颤音、滑音等演奏技巧,以及五声音阶、民间歌舞的节奏等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请分析《秋》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答案:《秋》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主要包括五声音阶、民间歌舞的
节奏等。

五声音阶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民族特色;民间歌舞的节奏则使乐曲更具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1.请分析《秋》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收获》的基本结构。

答案:《收获》作为第三乐章,通常为丰收或收获的主题。

乐曲以欢快的旋律
为主线,采用跳跃的节奏和丰富的演奏技巧,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季节的喜悦心情。

结构上,乐章分为主题、发展、再现三个部分。

2.请从旋律、节奏、音色三个方面分析《秋》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民族音
乐元素。

答案:从旋律方面,乐曲采用了五声音阶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曲调,体现了民族
风格;从节奏方面,乐曲运用了民间歌舞的节奏,如二拍子、三拍子等,使音乐更具生活气息;从音色方面,乐曲运用了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巧,如跳弓、颤音、滑音等,以及特有的音色,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特色。

1.请尝试演奏《秋》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收获》的主题旋律。

答案:由于文字描述有限,建议学生参照乐谱进行练习。

教师可提供乐谱或引
导学生查找相关乐谱资源。

2.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秋》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并进
行展示。

答案: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民间歌
舞的节奏等。

小组成员可分别负责不同方面的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展示。

1.请查阅资料,了解作曲家何占豪、陈钢的其他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

答案:学生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资料,了解何占豪、陈钢的其他作品,如《梁祝》、《黄河》等。

在了解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方面。

2.请深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秋》小提琴协奏曲进
行分析。

答案: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历程,如巴洛克时期、
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等。

在了解各个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特点后,结合《秋》小提琴协奏曲进行分析,探讨其所属时期及音乐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