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淄博文会陶博会的观后感怎么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淄博文会陶博会的观后感怎么写自2013年接触陶艺以来,我从自学开始、通过上网查询资料、
自己摸索试验、到市里教研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到去年下半年发现工作中遇到很多瓶颈,自己的视野不够开阔,工作中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研究起来事倍功半。
2016年3月20日,受烟台市文化创意园烟窑陶艺社的邀请,赴淄博市参观学习。
我决定充分利用这次宝贵学习机会,开阔自己视野,向陶瓷行业内专家请教,解决自己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并且通过这次学习,切身体会陶瓷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更深入的了解陶瓷艺术内涵,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碗水。
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加明确未来陶瓷教学和工作的方向。
此次参观历时3天,根据烟窑陶艺社的行程安排,主要对传统制陶工艺、现代制陶工艺、原材料生产加工、陶瓷机械器具制造进行了解;参观了博山琉璃艺术展览和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同多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请教、交流。
一、为了了解教学中最常用的原料-陶泥和釉料的生产加工,我
们去调研了陶艺的原料加工厂,对陶艺原材料生产和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与生产厂家建立了直接联系。
同时参观了陶艺配套机械生产厂,将来学校陶艺教学发展需要什么原料和机械,可以直接到博山联系购买,省去了很多环节,节约开支。
二、行程中我们参观了博山的古窑村-山头镇。
山头镇是博山陶
瓷的发祥地,素有“陶瓷之乡”的美誉。
走进村里,石板小路在匣钵砌成的围墙包裹中向远处延伸。
到处充满了浓厚的传统陶艺文化气息。
幽静的小巷深处除了宁静,仿佛还能闻到烟与火的味道。
伴随时代发展,传统的烧窑工艺逐渐消失,置身古窑遗迹,使命感倍增,对古老的陶瓷艺术充满了敬仰和崇拜之情。
深感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将民族的瑰宝进行传承。
虽然我只是初学,但是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身体力行的将陶艺这门艺术之花在我们学校盛开,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投入到陶艺学习中来,提高我校的陶艺教学水平。
三、到达博山后,我们一路参观了当地有名的陶艺作坊,欣赏了陶艺家的作品,并向他们请教了陶艺制作工艺和作品创作心得。
其中陶缘堂堂主、国家一级美术师蒋玉刚老师的作品最直入人心,他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每件作品都是用心创作,他认为,做陶艺就是源于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胸怀,是一种表达,是自然的流露,是不需要受任何限制的。
他曾做了一只非常生动的癞蛤蟆送给他的妻子,他说:“老婆,我永远都是你的癞蛤蟆。
”蒋老师把自己比
作一只癞蛤蟆,没事的时候看满天星斗,内心充满了对夜空的向往,癞蛤蟆(男人)的胸怀是和天空一样深邃和宽广的。
他的类似观点都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以往我的教学,重心多在于关注传授给学生陶艺制作技巧,而忽略了与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沟通,今后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引导学生挖掘内心想法,学会真实的表达自我,不要顾及作品像不像,而是关注内心情感。
同时,蒋老师也比较注重学习、吸收、借鉴其他文化内容及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佛教、道教思想,他买了很多书,说只有多读书才能给你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这是一个“老顽童”传达给我的信息,他率真、
豁达的为人,正是他个人玩了30年泥巴的真实写照,作品就是他的生命,每一件作品都透着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