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章末质量评估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二)
一、选择题(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体操运动员静止悬挂在单杠上,当两只手掌握点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关于运动员手臂受到的拉力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不变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解析:
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运动员静止悬挂在单杠上,受力平衡,设两臂与竖直方向
夹角为α,根据三力平衡的特点可知运动员手臂受到的拉力F=mg
2cosα
,α减小,cosα增大,F减小,故B正确.
答案:B
2.(2017·岳阳模拟)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解析:物体B具有水平向左的恒定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B受到的合外力水平向左且恒定,对物体B受力分析可知,物体B在水平方向的合外力就是物体A施加的静摩擦力,因此,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且大小不变,故A正确.
答案:A
3.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在框架上的A、B两点,细绳绕过光滑的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处于静止状态.若缓慢移动细绳的两端,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拉力变小
B.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拉力不变
C.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变小
D.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不变
质量的一半,分别与轻弹簧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轻弹簧A
的劲度系数之比为:1
的劲度系数之比为:1
上拉力的大小之比为:1
上拉力的大小之比为:1
,小球的质量为
;对小球a,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
错误.水平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B.可能一直减小
D.可能一直增大
对物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①若拉力的最大值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则静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F-F f-mg sinθ=0,故拉力减小后,静摩擦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加;②若拉力的最大值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静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上,
(2017·苏州大学附中高三调研)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则对小孩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
.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3
2 mg
.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
.容器和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k
9.(2017·江阴二中月考)如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B连接在一起,A、B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滑轮和绳的质量及其摩擦,则:物体B受水平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及摩擦力大小为( ) A.支持力大小为m B g-m A g
B.支持力大小为:m B g-m A g sinθ
C.摩擦力大小为m B g cosθ
D.摩擦力大小为:m A g cosθ
解析:对A、B分别用隔离法分析有:
对A:F T=m A g
对B:F T cosθ=F f
F T sinθ+F N=m B g
联立解可得:F N=m B g-m A g sinθ
F f=m A g cosθ
故选项B、D正确.
答案:BD
10.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轻质竖直挡板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挡板加一向右的水平推力F,使挡板缓慢向右移动,B球缓慢上移而A仍保持静止.设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1,A对B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F3,不计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则在此过程中( )
A.F1缓慢减小,F3保持不变
B.F1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减小,F3保持不变
解析:将物体A和B看成一个整体,则在竖直方向上地面的支持力等于整体的重力,即F3=(m A+m B)g,故F3保持不变,故选项B、C错误;隔离物体B受力分析可知,物体B受重力G B、物体A对B的支持力F2,挡板对B的弹力F N,当挡板缓慢向右移动时,物体B的受力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可知F2在缓慢减小,选项D正确;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知地面对A的静摩擦力F1=F2cosθ,由分析可知,F2逐渐减小,θ逐渐增大,故F1逐渐减小,选项A正确.
答案:AD
二、非选择题
1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另一端连接两根细线,然后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
来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点O ,此时需记录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改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到O 点后再记录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是该同学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图,请选好比例在方框中作图完成该同学未完成的实验数据处理.
解析:(6)作图象时以O 点为起点作F 1、F 2、F ′的图示,且要按同一比例;要用三角板和刻度尺规范地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答案:(1)两弹簧秤的读数 (2)结点O 的位置 (3)两细线的方向 (4)弹簧秤的读数
(5)细线的方向
(6)见解析
1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甲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__ 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
如下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
表中数据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钩码数 1 2 3 4
L A /cm 15.71 19.71 23.66 27.76
L B /cm 29.96 35.76 41.51 47.36
解析:(1)刻度尺读数需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5.97 cm.(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ΔF =0.5 N 时,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为Δx =4.00 cm ,根据胡克定律得
k 1=ΔF Δx =0.50.04
N/m =12.5 N/m. 结合L A 和L B 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答案:(1)15.97 (2)12.5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