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恢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恢复的影响
赵丹
【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25)与对照组(n=25),韧带损伤修复术后4w,训练组给予常规理疗与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理疗.治疗3w后,对比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大腿前后肌群力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力矩峰值(PT)均增高,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意
义.%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 effects of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with visual feedback on recovery from ligament injury of knees.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ligament injury of kne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group (n=25) and a control group
(n=25).Four weeks after the ligament injury repair,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and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with visual feedback were performed on the training group while only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he treatment for three
weeks,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the knee joint pain (VAS scores) and changes in forces of front and back thigh muscle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knee joint pain VAS score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that of the training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peak torque (PT) of knee extensor muscles and knee flexor
muscles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 and that of the train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with visual feedbac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ocal pain of patients with ligament injury of knees,enhance the force of muscles around the knee joint and thus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maintaining stability of the knee joint.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18(028)004
【总页数】3页(P346-348)
【关键词】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
【作者】赵丹
【作者单位】572000海南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康复理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通过运动来维持健康,但这也造成了部分人员运动方式缺乏正确指导或运动过程中存在错误或不合理现象,导致肌肉、关节等的损伤[1]。
在全身各关节、肌肉、骨骼损伤中,膝关节及其韧带损伤最为常见,这与膝关节韧带抗阻能力较弱有着密切关系[2]。
其中大部分人因疏忽或症状不明显而拒绝就医,从而错过了膝关节及其韧带损伤急性期这一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损伤进一步发展,最终造成关节僵硬。
膝关节韧带是保护膝关节、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
结构,在解剖上主要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运动不当、意外创伤等均可导致膝关节韧带损伤。
对于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手术、物理或中医药等治疗[3]。
但文献资料认为,关节囊内韧带损伤后无法自行修复[4]。
为了探
讨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韧带损伤恢复中的作用,本研究对25例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门诊患者50例,其中男性 32 例,女性 18 例,年龄 19~46(29.4±8.7)岁;左膝关节损伤22例,右膝关节损伤2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侧副韧带损伤12例;伴有半月板损伤12例;运动损伤36例,摔倒致伤12例,其他2例。
纳入标准:(1)有明确的膝关节损伤病史;(2)经查体、MRI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
确诊为膝关节韧带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损伤及侧副韧带损伤);(3)无韧带断裂、骨折,无需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膝关节其他损伤性疾病;(2)骨性
关节炎患者;(3)近期关节感染病史患者。
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按照患者的入组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术后4w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1.2.1 对照组给予脉冲磁疗和超短波治疗。
脉冲磁疗:采用MC-B-Ⅱ型脉冲磁疗
仪(河北廊坊天悦医疗有限公司),2个电极对置于患侧膝关节,强度设置为
0.2T,20min/次,1 次/d,5 次/w,共治疗 3w。
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电疗
机(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波长7.37m,频率40.68MHz,两个面积为
20cm×14cm的电极板对置于患侧膝关节两侧,电极板与皮肤之间垫以厚度为
1~2cm的干燥毛巾,微热量,1 次/d,15min/次,5 次/w,共治疗 3w。
1.2.1 训练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选用BIODEXS4PRO等速肌力测试仪(美国BIODEX公司),选择等速肌力评定与测
试系统中膝关节屈伸等速训练向心/向心模式,设定角速度为30°/s,设定膝关节
运动范围时,选择当日无痛时最大膝关节屈伸角度。
训练中以膝关节运动微痛为宜,做膝关节等速屈伸训练。
训练时动力头会反馈相等力矩数值在电脑屏幕上,患者可根据屏幕上的曲线保持自己施力的大小,5组/d,8 次/组,5d/w,共治疗 3w。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w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1.3.2 等速肌力测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w后,应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于60°/s的速度下,测试患者大腿屈肌及伸肌的力矩峰值(PT)。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比较(n=25)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②P< 0.05组别治疗前治疗后训练组5.3±1.6
2.3±0.9对照组5.2±1.5 4.3±0.8
2.2 治疗前后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大腿屈肌及伸肌P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大腿屈肌及伸肌PT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
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比较(n=25)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②P< 0.05P T(N·m)
3 讨论
膝关节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常见,是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之一,多因身体密切接触、运动碰撞造成,如足球、橄榄球、篮球运动等。
此外,车祸也是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常见原因。
因乘车乘客膝关节呈屈曲状态,当发生撞击后,导致交叉韧带损伤甚至断裂。
膝关节韧带损伤机制主要为:股骨在胫骨上屈曲、外展、内旋;股骨在胫骨上内收、外旋、屈曲;过伸;前后移位[5]。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运动医学会就提出了《运动损伤的标准命名法》以对运动损伤进行量化检查与记录。
这一命名法第一次将韧带损伤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按照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一级指的是少量韧带纤维损伤伴有局部压痛,但关节稳定性尚可;二级指的是多量韧带纤维损伤同时伴有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关节稳定性受损;三级指的是韧带完全撕裂,关节明显不稳定[6]。
关于韧带损伤的治疗,根据上述分级,对于一级损伤,仅需要对症支持治疗,数日后患者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对于二级损伤,则建议保守治疗,局部关节制动以保护受损韧带,同时避免大量及剧烈活动,待炎症反应消退、局部疼痛、肿胀症状消失后再进行日常活动;对于三级损伤的患者,一般建议只要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均应给予手术治疗,从而能够恢复韧带的正常解剖和功能。
等速肌力训练技术是一项较为新颖的肌肉功能训练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该技术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较高,且在临床多种运动系统伤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受伤肢体的肌肉力量,还能够安全有效改善患肢运动功能[7]。
因此,该技术在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
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静力与动力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韧带在膝关节稳定性中起了静力作用,对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但若仅仅将受伤韧带修复,不对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进行锻炼,仍难以维持关节稳定性。
研究表明,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大腿肌肉明显萎缩,而术后的制动、固定措施也将导致关节内的粘连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8]。
由此看来,韧带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必须加以肌肉力量的训练。
本研究采用视觉反馈的方法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常规物理治疗,与仅采用物理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理疗能够更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能够更有效地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大腿屈肌及伸肌PT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受损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进取,王文波.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
志,2012,33(4):254-257.
[2]曾蜀雄,伍国胜,苏佳灿.前十字韧带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83-85.
[3]王枫.膝关节韧带损伤与人工韧带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
复,2010,14(21):3919-3922.
[4]臧建华.军事训练膝关节应力性损伤的机制及预防策略[J].西北国防医学杂
志,2014,35(3):251-254.
[5]Van Dijk GM,Veenhof C,Lankhorst GJ,et al.Limitation in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the relationship with body functions,comorbid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J].Disabil Rehubil,2009,19(5):1.
[6]Aagaard P,Magnusson PS,Larsson Betal.Mechanical muscle function morphology andfiber type in lifelong trained elderly[J].Med Sci Sports Exerc,2007,39(11):1989-1996.
[7]李卫星,葛汝青,段晓东.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153-154.
[8]Remaud A,Cornu C,Guével A.Agonist muscle activity and antagonistmuscle co-activity levels during standardized isotonic and isokinetic knee extensions[J].Eletromyography Kinesiology,2009,19(3):44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