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2期
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谭 菊,武彩红,孟 婷,郝福星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实验研究与教育教学已成为培养技能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伴随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种类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实验室里的教学研究活动日趋频是繁。
从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探,为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安全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规范实验室安全行为,从而有效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0 引言
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室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与教学手段,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甚至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由于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也在悄然增长。
尤其自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以来。
各地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出现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地高校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实验室安全问题是各地高职院校所面临新挑战和新形势。
因此,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教育迫在眉急,必须突出安全学习和生产工作在学生发展阶段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和全面发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任务和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安全文明校园”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
因此必须加大实验室课程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广大教师及学生的各种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各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师生健康地发展和财产安全。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入场券和敲门砖,是大家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应该且必须接受的专门教育。
它既是新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生获得实验室准入和上岗证的前提条件。
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对学生及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的训练和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
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同时还具备必要的一定的安全实践能力。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应包含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是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是着重解决“应会”的问题,最终达到人们常说的“授之于渔”的目的。
经过《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保护师生安全和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通过安全教育,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有效的安全防范技能、掌握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技能。
1.2 课程设计思路
《实验室安全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实验室特点,课程设置以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为基础,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特殊仪器设备等使用安全、实验室事故人员应急等专业安全方面介绍实验室安全知识、有效防护措施、事故救援及自救等技能。
通过实验室安全课程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积极正确的安全观念,把实验室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三者结合,构筑平安祥和人生积极主动地努力。
2 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
2.1 课程主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包括安全基本知识等九方面的内容。
是最基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也是所有学生必修的部分。
不同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要求,和专业兴趣选择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学习。
按照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结束课程之前,每位学生要通过综合考试才能最终获得学分。
根据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室组织管理的能力;能合理地建立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培养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养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增强安全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改课题研究(JYY202011)作者简介:谭菊(1978—),女,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课程建设负责人。
通讯作者:武彩红(1976—),女,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主要从事动物医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92·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2期
的能力和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课程组织安排
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操作。
以学生为主,注重教、学、做一体化。
通过精选出典型案例作为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对项目活动提出具体方案,让学生在对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自觉地强化职业意识,并有效掌握课程的职业能力。
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案例分析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3 课程实施--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3.1 通过“引入故事”形式嵌入式教学
结合《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特点,通过“引入故事”的形式嵌入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现有的客观条件或利用有效平台来增强切身体验与感受,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不仅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直接“投射”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日常生活,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安全火花,还能将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与素质传递至高职院校的毕业们,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了有力载体。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为方培养全面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效模式。
结合《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实际,基于引入故事的形式、并依托大数据前景下“互联网+”嵌入思维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利用有利客观条件和增强平台切身体验功能与感受等方法转变和新颖教学模式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植入,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形之有效地形成“折射”影响相关群体,从而助推大学生安全能力与提升素质至一定高度,为大学生的地校生活和学习提供安全、健康成长成才的切实保障。
3.2 科学合理地选取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授课前,结合《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特点,通过调查分析,选取出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实验教学情景,学会对社会或身边发生事例进行分析整理,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分析、讨论与研究、给出建议,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参与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应选取合适的案例和对学习任务的布置,通过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来指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对案例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如果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是通过课堂互动来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效果,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安全的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案例教学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需要合理利用案例进行讲解与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讨论形式可以多样化的,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在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安全意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以加深安全知识全面性。
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3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理念
倡导将安全教育和思想德育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理念,整合并利用有效实验教学资源,加快在线开放建设和应用,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实现教育教学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员育人三育理念。
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设中,将“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和价值意蕴充分融于课堂教学教育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意义。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若要提高学生的安全综合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过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并增加学生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够加深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安全管理决策、分析能力。
另外,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应注意遵循实事求是,有效预防、安全第一的原则,更好地提高《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凯,张志强.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 姜忠良.实验室安全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3] 赵继伟.“课程思政”含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
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4] 徐敏华.“课程思政”理念下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路径探
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45-47.
[5] 姚梦懿.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路径
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8):47-48.
[6] 刘彦玲.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 科技致富
向导,2011,12(35):34
[7] 马池香,刘辉.《安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2):158-163.
[8] 张淑玲.案例教学法在《安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研究[J].安
全,2016,(3):73-75.
·93·。